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中国第一代留学生钟有为中国第一代留学生的派遣,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第一代留学活动中,不能不提及洋务运动的首领人物之一李鸿章,他与这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且有所作为。一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派遣留学生是1872年,那时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如何呢?十...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的留学教育,是我国现代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研究台湾地区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缺陷,对我国当前留学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作用。三十多年来,台湾当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巩固其统治的需要,重视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发展留学教育,并采取了以下措施。(一)调整留学教育政策台湾当局的留学政策,曾数度变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54年以前,对留学生的派遣、管理及归国后的使用,仍然按照1947年4月颁  相似文献   

4.
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日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都是单向的《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日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把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事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积极推进。中日留学生交流空前发展,从过去单向派遣发展为相互派遣、双向交流的新阶段。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要向国外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开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打开了新的到国外留学的大门。日本作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  相似文献   

5.
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昀 《高教论坛》2004,(2):69-70,80
19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在内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官派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于1881年陆续裁撤回国。直到清末再度掀起留学热潮,而此时的留学教育较之于之前的留学欧美,在留学人员构成、留学国别趋向、留学生管理上呈现出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首次四批留美幼童的派遣,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滥觞,开创了清季教育史的新纪元,诚如曾国藩、李鸿章所说的,“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它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樊篱,标志着传统教育的坚冰解冻,不仅因此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写下重要篇章。派遣留学,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也是洋务教育思潮发展的必然。“学齐语者,须行而置之庄岳之间”,遣派留学生当然是向西方学习的最直捷途径之一。洋务人物虽然早有此议,却因提不出可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留学教育开始兴起。被洋务派称为“中国自强根本”的留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却把它视为“买办教育”,把留学生一律视为外国侵略者的“奴才走卒”,不承认它的进步性。去年新出版的陈景盘同志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仍持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就中国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重要内容时 ,深感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化的今天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不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向往了解容闳的传奇经历 ,容闳派遣中国留学幼童赴美深造的历史背景 ,当年留学生运动的规模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功绩。我在备课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关于容闳的资料 ,发现关于他个人的研究专著不下 2 0种 ,至于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容闳的一生业绩斐然 ,特别是他创议并派遣中国幼童分四批赴美国留学的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自1950年首次派遣留学生以来,40年间取得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50——1987年间,我国共约派遣7万多人出国学习。他们中的大多数归国后,已成为各方面的领导管理者、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的确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存在许多问题,对之进行历史的反思,无疑将对日后留学教育大有裨益。概括而言,留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指导思想不明确,把留学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工具,丧失了留学教育的本来意义。这是新中国留学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我国留学教育一直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留学生教育基本上都是单纯从政治角度去考虑的,甚至为了政治的需要,我国曾不惜废止向国外派遣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北的留学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清末出国留学队伍规模庞大,留学科目与国别过于集中,出国留学者程度参差不齐;民国前期派遣渠道和所往国别有所扩增,管理较为粗放而留学主体向社会中下层下移;民国后期留学政策的制订日益细密但留学规模渐趋缩小,留学生出国前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实践经历较为丰富。湖北地区的留学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走向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共同性、继承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留学生。他对中国社会近代化事业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洋务运动的广泛参与。其主要成就有:一、购买新式机器;二、向清廷提出旨在改革时政、富国强民的“四项条陈”;三、筹划并实施的童赴美留学事业,以实现其“教育救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容闳是我国第一个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维新主义者。了解、研究容闳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其思想,对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近代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的遭遇,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洋务运动时期(1860-1895),经洋务派奏准或直接派遣的官费留学生达209人,其中既有留美的,也有留欧的。这些接受西方教育的首批中国人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洋务运动中的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大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批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始于1951年。到1065年,向苏联派遣八千四百多名留学生。这阶段是我国建国之后出国留学工作的“先河”,在新中国的派遣留学生工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总结和借鉴五、六十年代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经验,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出国留学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留学工作的根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3日,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讲话发表25周年。25年来我们国家的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无须赘述。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同志当年高瞻远瞩的这一重大举措,我们国家的科技、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决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向外派遣留学生开始的。也可以说,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信号。当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抵达美国时,西方舆论就惊呼:“迄今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尚无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了…  相似文献   

20.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