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设 G 是一个带有单位元的离散群,H 是域 k 上的拟三角 Hopf G-余代数。考虑了 H 的 G-群像元和ribbon 元之间的关系。首先证明了拟三角 Hopf G-余代数以及它的 Drinfeld 元的一些重要性质。受到 Hopf代数中群像元和 ribbon 元之间关系的启发,定义了一类特殊的 G-群像元。最后利用 Drinfeld 元得到了所定义的特殊的 G-群像元和 ribbon 元之间的一个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获取2013年Landsat 8卫星武汉市区划内轨道的OLI影像;利用Google Earth目视解译采集端元ROI,使用Viper Tools进行端元光谱库的采集与优化,分别使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双端元光谱混合分析法分解城市区域混合像元;以神经网络和最小距离法作为对照组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分类精度方面,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有优势性偏向;双端元光谱混合分析法在目视解译的角度使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更为细致;在线性模型下适量增加端元光谱库数量,可以使混合像元解混精度和模型合理程度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分解的细致程度也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人脸识别率,提出一种小波树和主元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先利用小波变换公式,在人脸图像上计算出一个小波近似分量,并对该近似分量进行二次小波分解,相应地计算出各小波近似分量;其后对三层分解的小波近似系数进行重新组合,得到新样本集;最后在此样本集上使用主元分析进行人脸识别。ORL和CAS-PEAL-R1人脸库的MATLAB程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图像矩阵的二维主元分析(2D-PCA)相比较,新方法的人脸识别率为95%,对光照条件、脸部表情变化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MODIS数据由于其高时间分辨率和多光谱特性,常被用于水体的提取。文章对目前利用MODIS数据进行水体提取所用的方法,包括阈值法、监督与非监督分类法、多源数据结合法、混合像元分解法进行了综述,由此得出:阈值确定算法是水体自动化提取的关键;多源信息的结合以及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成矩阵为G0的四元码的二元像是否为线性码进行了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充要条件及其低复杂度的判断算法.  相似文献   

6.
在本科传热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红外热像仪直观、测温速度快及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开设创新研究型实验项目,并建设成涵盖热传导、热辐射两种热传递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型。从而为传统的传热学教学实验项目提供新的思路,让学生掌握红外热像仪的使用,学会对红外图像的分析,了解科学研究和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法,同时提升工程实践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塔式起重机视觉系统获取的图像序列抖动,采用Kalman滤波投影估计算法复合控制的电子稳像技术使抖动达到最小。基于投影估计和Kalman滤波相结合的稳像算法是指在运动估计过程中,通过中值滤波对视频稳像进行预处理,采用投影法来进行运动估计,在Kalman滤波下,根据抖动矢量对当前帧进行补偿,得到稳定的视频。对塔式起重机因操作过程中遇到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稳定处理,使输出的视频图像序列稳定而清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稳定精度提高,更适合塔式起重机操作员观察,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根据抖动向量利用闭环反馈原理来补偿当前帧,在第一时间及时消除抖动,获得稳定的视频。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亚像元、像元和对象的角度对不同类型水体信息进行识别提取,探讨Landsat 8 OLI数据对水体面积提取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监督分类-神经网络法、面向对象法、MNDWIOSTU阈值法和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分别对合肥市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结果:采用的4种方法均适用于合肥境内的水体研究,其中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提取精度最高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的平均值高达97.05% 和0.97.结论:针对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8 OLI数据,基于亚像元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对水体识别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为更精细或更大尺度的水体信息提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套测试光电器件光谱响应的实验装置,编制了测试实验软件,利用泼装置对二代像增强器的光谱响应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测试曲线及有关性能参数,并对其实验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简称《元杂》)的比拟式有全式"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又有简式"像义动词+喻体"和"喻体+比拟助词"。《元杂》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与前代不同的比拟句式,反映了蒙元时期语言融合背景下比拟式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室内室外图像的内容,发现其差异性有一定规律性,通常情况下,室内图像含有较高比例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形状的人造物体,而室外图像含有一定比例的具有分形结构的自然物体。本文的方法是利用这个差异性和图像的颜色作为出发点,使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依据图像的边缘和颜色矩特征对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室内、室外图像分类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图像去噪处理的方法多是为处理二值图像或灰度图像而设计的,对彩色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的方法并不多.作者采用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和FCM的彩色图像去嗓处理的新方法,首先将彩色图像灰度化,然后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并按类着色还原为彩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对彩色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对二值图像,尤其是打印图像的数据无损压缩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作分散标准压缩(DRC),它的编码方案根据硬件压缩图像特性的不同而改变。模拟计算实验表明,分散标准压缩方法能够得到一种比当前国际标准的二值图像压缩比率还高30%的压缩比,这也说明该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常用图像去噪方法探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维纳滤波和基于小波变换的软阈值法和硬阈值法是常用的几种图像去噪方法,通过对添加了不同噪声的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均值滤波在去除噪声的同时造成了图像边缘一定程度的模糊,中值滤波能相对较好的保留了图像的边缘,维纳滤波对高斯白噪声去噪效果较好但计算量大,相比较小波阈值法去噪是目前较好的的去噪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阚值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渐开线少齿差齿轮副,由于是内啮合,齿轮副的齿对之间的间隙很小,在受力后轮齿变形而使得同时有多对齿啮合。本文用简明的几何推导,弹性力学的方法,推导出了轮齿受载弹性变形后同时啮合的确切齿对和承受载荷最大的齿对的载荷与总载荷的比例系数——承载能力系数。利用承载能力系数可算出更符合实际的各齿对分别承受的载荷。经样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是正确的,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副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图像修复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图像修复研究的兴趣。实验中使用基于样本的图像修复方法实现图像的修复,首先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过程进行解释;然后利用该方法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损毁图像的修复。提供可实现数字图像修复相关方法的Matlab程序代码,学生可利用相关程序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损毁图像进行修复,得到了视觉上无明显人工修复痕迹的图像。学生对于破损图像的破损面积的大小和位置进行改变,得到不同的修复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全息照相实验中,能否观察到清晰的实像,主要取决于参考光和照射光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并且是否正入射,据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能比较容易地观察到清晰实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的密粒根油滴仪进行改进,引入图像采集卡将油滴图像捕捉到计算机中,通过编程控制,实现对实验图像的动态捕捉和实验数据的自动测量.采用改进型作图法进行数据优化,测得油滴的带电量为1.598×10—19^-19C,误差由原来的1.87%减小为0.87%,提升了实验精度,且实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便于测量.  相似文献   

19.
车辆 A 柱盲区和侧方盲区常常会给行车过程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而现有盲区解决方案大多以第三视角合成显示,因畸变过大及视角过小等原因难以在行车过程中使用。利用摄像头及相关图像处理方法,对车辆盲区部分以第一视角进行重现显示。首先在车辆外部安装一组摄像头,然后利用标定板得到相机内参,之后基于参数计算求得透视变换矩阵,对采集到的图像根据驾驶员视角作透视变换处理,最后利用全景合成算法拼接成一副全景图,借助显示设备将一幅没有盲区的画面实时显示给驾驶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车辆 A 柱及侧方盲区,适合在行车过程中使用,且处理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图形中,线性特性目标的能量密度与背景图像的能量密度不同,根据这一特性,分析了基于能量密度对线性目标识别算法的不足,提出基于多个模板搜索目标算法,不同的模板应用不同的规则以及自适应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该算法能较好地识别出地理图像的目标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