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现代主义的深刻危机,并且提出超越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利奥塔德的后现代认识论集中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他紧扣后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状况及其功能性质的变化,拒斥了以统一性原则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确立了以差异性原则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抛弃整体和统一,崇尚局部和差异,构成了他的多元视角主义的基本立场。从他的思想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是怎样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六种文化"异化"现象。从六个视角论述了大学教育文化的整体理解、动态理解和深度理解:从文化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从人的全面主体规定出发来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育人"的过程、功能、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大学教育多个层面的适应和变革作动态理解;从构建一种以研究促进教学为目的,承担教学学术责任的教师文化的视角动态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积淀的视角深度理解"院校文化";从学科优势积累的视角深度理解"学科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的深度理解有助于文化载体的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普遍主义科学奖励评价范式由默顿学派提出,这种评价范式基于"成就-奖励"模式,它主要运用科学论文和引证索引来评价科学家的成就与贡献。科学奖励评价的普遍主义范式基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存在难以回避的缺陷,其实质是非对称性的一元静态评价。有待研究视角转换与理论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教育本质,会发现"教育本质"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多么巨大,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我们没办法用"教育"一词来海涵一切教育现象,从而我们也不需要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本质的定义。我们应该以后现代主义提供的新的视角与方法,来审视一切教育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赶上世界。  相似文献   

6.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指在前进道路上遇到重大挫折,甚至陷入绝境时,只要有新的发现,就会迎来巨大转折,甚至出现新的奇迹.在生活中,如果矛盾的双方能换位思考,即从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那么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如某个问题比较繁复而难以解答时,若能适时转换视角,重新审视问题,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转换视角的益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要强化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7.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情形中,位移动词"来"表示动作者向说话人所在位置的方向移动,但在对话语体中位移动词"来"却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常规分布。从顺应论的视角看,这些非常规用法的出现都是在表达中对动态语境顺应的结果。综合来看,顺应论的视角能把以往看似分离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而可以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做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梁超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547-548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余华的小说《活着》的日译本和韩译本在"三维"转换方面的得失。从而得出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要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型选择,才能创作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阐释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封闭、保守、灌输、静态、去人格等"碎片化"特征,从哲学、社会学、知识教学本体论方面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进行反思和批判,并指出后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是对现代主义知识教学观的精华在继承基础上的大胆扬弃与修正。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是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使之适应现实、更好地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的关键首先是转换观照模式、强化当代性、将文化史视角和社会史视角引入到教学中来;其次是增加教学手段的技术含量,实现新闻传播史学课程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从而它从"挠头的课程"变为"受欢迎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群文阅读课堂是阅读实践的课堂、统整建构的课堂、师生同行的课堂。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反馈的指向是"学生的建构",原则是个体建构和集体建构相统一,提升认知和发展思维相统一,提供支架和平等参与相统一。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境综合运用澄清、追问、悬置、聚焦、建立联结、呈现矛盾、转换视角等反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课程观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后现代课程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一种是广义的视角,即强调后现代状况的特征,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理论(包括一些采用了现代主义哲学的课程理论)的视角。另一种是狭义的视角,即考察那些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的,并应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假设来建构“后现代课程论”的课程观。本文试图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课程观,将后者的理论作为前者的诸种理论中的一个流派、一种说法来看待。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巴代”文化是苗族历代人民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对其英译研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外宣。该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视角,从文化、语言和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视角对“巴代”的英译进行分析。并提出“巴代”的英译可以通过译者适应与选择、多维转换等生态翻译学视角来实现。同时应避免生态失衡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属于一种动态互相转换的关系,学生需要通过这个动态的转换形成数学语言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怎样才能从数学语言角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为例,探究从数学语言视角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翻译则是以负载文化信息的双语转换来表达原语信息内容的,因此我们应从认知语用学语境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运作,用动态思维的模式来处理从原语到译语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漉。这篇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佛经翻译,通过讨论佛经翻译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影响,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34-139
作家审察生活的方式包括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的方法两个方面,从"五四"新文学开始,历经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工农兵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有着多次不同艺术视角和分析生活方法的转换,但除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之外,最重要的是从阶级视角向文化视角,以及从理论性、模式化的阶级分析方法到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的转换,这是文学的文化性本质的回归。社会视角,生活视角,阶级视角都可以产生好的作品,但是,最为深邃的还是文化视角;社会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都可以作为作家分析生活的方法,但是文化分析方法,则是最为深刻的分析方法。在阶级分析方法之中,文化化的阶级分析方法是最具有穿透力的。作家对审察生活的方式的选择,当然最后由作家个人所决定,但在选择的过程中,尚有重要的时代与社会的因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趋向统一"视角把握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并以此来解释和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第一,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表述为"趋向统一"。第二,结合学术研究成果对"趋向统一"进行界定。同时,梳理了促进"统一"的要素,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解读。第三,"趋向统一"视角下的中古史教学实施举例。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