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形、构、质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学校一体化的实现必然是形、构、质三者统一的一体化。城乡学校一体化可分为五种模式,即异形异构异质模式、同形异构异质模式、同形同构异质模式、同形同构同质模式、特色优质模式。北京城乡学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城乡学校从异形异构异质走向同形同构同质的过程。如何利用"别人的"生成"自己的",应该是所有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学校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钱晨 《现代语文》2014,(5):60-61
新课程理念下,“同课异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此起彼伏,语文教材更具开放性,教法更具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具有创造性思维,形成个性阅读、多元化解读的观念。在此背景下,同构意识下的文本解读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起源于美学思想中的“同构”,笔者将其做了一个概念延伸,语文文本解读中的同构,可以理解为:不同内容形式的文本之间,存在某种相同或相类似的系统结构,也就是对象的同构性,利用这种同构性,能激起相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贺思想中有浓厚的死亡意识,思维、眼光及心理透着鬼气,意识里有幽冥鬼魂的影子,好作鬼语。幻想仙界,在非现实世界寄托了自身的理想世界。格式塔心理学中以"异质同构"、"同质同构"来阐述审美经验的形成,与李贺思想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4.
"同课同构"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研修方式,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帮助尤为重要。传统环境下"同课同构"因工学矛盾等诸多问题,导致该教研方式质量不高。本文尝试将"同课同构"放到视频云服务环境中去实施,构建新型"同课同构"教研模式,该模式由草拟教案、集体备课、录制课例、协作研讨、个人反思五个环节构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活动开展的便捷性、灵活性,且能低投入,进而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研修活动的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异质同构"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力"的作用的结果,它们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似的动力结构,当此三种"力"的作用模式在结构上达到一致时,便会形成人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完形心理学美学正是运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和审美体验的结构.当下,幼儿审美体验的缺失在我国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异质同构"理论下去审思幼儿审美体验的培养,对幼儿审美感受性和审美情趣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同构",源于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名词。在当前追求文本创造性解读、多元化解读的今天,笔者也对"同构"一词在概念上进行延伸,探索基于"同构"意识下的语文文本审美性解读。具体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文本之间,通过某种相同或者类似的系统结构进行同构解读,继而能够有效唤醒学生旧有的审美经验。不过这里的同构性,更多源于对象的同构。  相似文献   

7.
作为科技英语的重要分支,建筑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翻译语言特点要求准确、客观、规范。本文主要探讨"异质同构"现象在建筑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性”,“闭合性”以及“整体性”等原则。利用同构、闭合以及整体等视角来鉴赏、翻译诗歌的意象,可以印证作者初始客观事物时的情景,从而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概念体系和词汇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去探求人类思维的奥秘,这是因为在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同构关系。“同构本质是一种映射,一个系统,的结构可以用另外一个系统表现出来。”本文试从词汇同概念体系之间的同构关系入手,对词汇的体系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情景交融是中国诗学的极致追求,这一诗学审美情趣的成因,一方面缘于"情"与"景"二者在心理学上具有"异质同构"关系,顺应了人类普遍的审美心理规律,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