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8):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2.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10):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为例,探讨路遥的悲剧爱情观,从而追寻作者形成这种悲剧爱情观的原因和悲剧爱情观所体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代文学作品宝库中具有开拓性的一部力作,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该小说主要呈现了主人公高加林在社会转型期于城乡之间两次"归来——离去——再归来"的悲剧人生历程。在对悲剧的展露中也蕴涵着路遥对人类社会的深刻质询以及对个人主体的深切关怀,带给我们一种富含现代性的启示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6.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都是描述小说主人公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经历苦难和挣扎的作品,小说表现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意识和巨大的悲剧力量。这种审美效应的产生,主要在于文本中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城市与农村、离乡与恋土的诸种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就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展现了人物的奋斗精神以及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9.
奥尼尔的名著《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作为一部现代家庭悲剧,带有着浓重的命运色调,可以从四个主人公的人生遭际出发,对他们悲剧人生的命运底色作一阐发: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与必然造成了玛丽的悲剧人生;特定的种族、时代和文化氛围,又为詹姆斯父子织就了一张难以逃遁的命运之网。  相似文献   

10.
谈小说《人生》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从结果来看都是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高加林与黄亚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悲剧精神是悲剧艺术的精髓。“五四”运动使中国作家第一次从整体上具有了悲剧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悲剧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精神,经鲁迅奠基,又由茅盾、巴金、曹禺、沈从文、路翎等现代作家继承、发展、光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由“为人生”到重神性,再到张扬民族性,在变奏中不断演进,并始终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意志。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4.
鲁迅悲剧的人生观与文学观有密切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就鲁迅关于悲剧经典命题的深层意蕴——对生命悲剧的探求与抗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蘩漪以其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两者的悲剧命运既有惊人的相似性,又表现出显著的不同。他们在执着地追求幸福、爱情这一进程中,既面临社会、家庭的迫害,男性的背叛,亲情的牵挂,又受自身性格所局限。探讨两者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可以更清醒地认识两部伟大作品中女性爱情悲剧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有着丰富的悲剧内涵,即人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在于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得以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人生的悲剧在于自然法则无法摆脱和超越;艺术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异化。而希望的出路则有待于人性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对于哈姆雷特的悲剧,历来说法不一,但若从原初文本入手,紧扣主人公在剧中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乃在其自身,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所造成的。哈姆雷特聪明过人而又迂腐可笑,理性节制而又不乏感情用事。这截然相反的性格竟统一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最终也正是这一性格的缺陷将他定格在古今中外悲剧人物的长廊里。  相似文献   

18.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晴雯的悲剧命运让读者叹惋唏嘘,学界基本有两类观点:一是认为晴雯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奴,其夭折是因封建社会的摧残;二是认为晴雯的悲剧乃由自身性格缺陷造成.二者都未从根本上探究晴雯悲尉命运的必然性.晴雯之悲剧原因有二:首先,在当时的环境中,一个丫鬟被撵出大观园意味着面临生存困境,其次是她对所处环境与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西晋诗人陆机临死,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的哀叹,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审视陆机的一生,可以看到,一方面,强权政治决定了陆机命途多舛有志难伸;另一方面,自身的性格使其投身失所行为失当。这两个方面最终导致了陆机迷失自我,结局悲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