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追求先进,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在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似乎全无瑕疵可言。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上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配角,其主体地位根本无法真正  相似文献   

2.
任何艺术过分精致化都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对教学过程精雕细刻,追求“完美”,设计成若干精细的环节,甚至“定格”每个词句、动作。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很精美,实际上却让教师成了表演者,学生成了“道具”,因而,就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秀金 《新教师》2019,(9):6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但我们不能狭义理解“开放”即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致使有时候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之外,致使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境地。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先进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秀”,学生成了观众,学生学习状态如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都被忽略了。这是不对的。教育必须回归本真,只有本真教育才能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真正实现真智慧、真教育、真课堂。  相似文献   

4.
题记: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石日趋完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来说":现在的教学经历过太多的‘风情’:与思想结过太深的缘,与政治贴过最紧的心,与精神攀过极近的亲。"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这种表面看似很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上成了教师表演、博彩的舞台;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配角,其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何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数学课堂中都让学生自主活动,突破以往“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把学生的自主活动放在首位.但是在热闹之后似乎又走进一个新的误区:当教师津津乐道于某个教学细节的处理时,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似很完整,实际上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简单,让学生学得轻松呢?  相似文献   

6.
刘飞 《四川教育》2013,(11):27-27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安排上,教师总会先教授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巩固性作业。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但在教学环节上,依然不能基于学生的“学”,不能在学生“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自主学习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生命活力得到了充分彰显.但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由于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导致了在生物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仅仅停留于表面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发展的最基本要求,而有效教学的落实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课改初期,为了让广大教师重视并践行新课程理念,有些教育学者提出:谁都不要把课堂教学简单化!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力争在每一节课中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所有理念,做到全面兼顾,期盼获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有意无意地变得复杂化:目标设置复杂化、情境引入复杂化、过程推进复杂化乃至结束呈现都复杂化,教师忙乱,学生却无所适从.这种表面上看似完整、完美的课堂,实际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需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和改革,以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读、找、说、听、练”的五字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高效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使课堂活了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语教学,教师还是习惯把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由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过程。这些问题有的是唱答式,由学生集体回答“对”与“错”;有的是猜谜式,学生必须答出教师已准备好的答案方算对,而且大多数问题缺乏启发性。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实际上是表演,学生是配合,有的学生甚至一直是听众。这种课堂教学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活动积极,其实,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11.
刘猛 《考试周刊》2011,(1):166-166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看公开课     
李海琼 《广西教育》2007,(10A):26-26
公开课,作为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是非常有益的。但现实的许多公开课,却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于不顾,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热闹气氛和所谓新颖的教学形式,实际上演变成了精致的“完美课”、作秀的“表演课”和泛化的“媒体课”。  相似文献   

13.
卢旭荣 《陕西教育》2011,(10):27-27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能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自己的预设教学.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把学生看成是“木头人”.对学生的表情熟视无睹,不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其课堂实效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知识殿堂的引路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情关注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许学平 《学周刊C版》2011,(6):157-157
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语文课:学生课文还没读上几遍,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讲起来。有的教师干脆自己唱“独角戏”,或任由学生做“群众演员”;有的教师用多媒体“一灌到底”,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会不会接受;有的师生一起进行“才艺展示”,课堂成了表演的舞台……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认认真真,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课堂语言训练不到位,使教学变质、变形,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很难看出来。  相似文献   

15.
温亮 《新疆教育》2012,(18):82-82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课堂要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索真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课堂的资源。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能预见的,教师能正确引导;有些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这些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权威和教学水平的挑战.可它恰恰暴露了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漏洞.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表面上看是课堂教学的危机,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契机、转机和生机所在。教师应摆正心态.灵活处理,巧妙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大胆地创造教学条件,让课堂巧出“意外”,多出“意外”,将不利的“意外”资源转为有利的课堂资源.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课堂由低谷走向高潮,从平淡走向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教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18.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喊了很多年,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仅仅是对教师已设计安排好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被动迎合。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他们将感受不到课堂的愉悦和学习的幸福感,对学习的兴趣将会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9.
丁骋骋 《成人教育》2012,32(8):116-117
传统教学法存在许多弊端,所以必须将“教师中心主义”的教学结构转变为“学生中心主义”.课堂中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是实现教学结构转变的突破口.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体现课堂教学“三个境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有多种,包括实验法、视频法、游戏法、讨论法与表演法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湖北省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热潮.黄冈市在黄梅举行了数学课堂教学大奖赛,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深感欣慰的是: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立足课堂,关注学生,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比而言,“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未能得到同步的发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甚至有的老师因注重课中讨论与探究而忽略了当堂训练这个环节;即使有这个环节,也是走过场,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势必额外增加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这种课堂现象不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