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2.
新闻校对出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有些作者因为缺乏责任心或是笔误,稿件错误百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差错隐蔽性较强,极易造成见报差错.  相似文献   

3.
论校是非     
周奇 《编辑之友》2011,(1):91-94
两类差错与两种功能现代校对的功能有二:一日校异同,二日校是非。校对的功能是校对的对象和任务决定的。现代校对的基本对象是校样,任务是把校样上的差错消灭在付印之前。校样上的差错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排版过程发生的错漏,一类是从原稿复制过来的错误。排版过程发生的错漏,同原稿存在着差异,因此必须将  相似文献   

4.
消灭见报差错,为读者奉上一份文字纯洁的报纸,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虽不是"难于上青天",但也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樊日报去年的校对工作创造了两个新纪录。一是在1981年以来见报差错率稳定在二十万分之一的基础上,去年第四季度连续三个月降到了四十万分之一。就是说,见报四十万字只有一字差错被漏校正。二是二十三岁的孙勇同志,全年(除有三个月担任文字检查兼画版样外,实际干校对工作的时间为九个月)校对九十万字无差错。该报校对组现有七人,其中一人担负组版画样任务,二人负责文字检查,四人担任校对。他们制订了新的校对工作制度,规定严格的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读者对报纸差错反映强烈。杜绝差错有许多工作要做,抓好报纸检查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检查是报纸出版过程中最后而又很重要的一环,因作者、记者、编辑、校对以及制版工人、印刷工人的不慎而产生的众多的差错,如能经过检查人的锐眼,在极短的时间内,迅敏地挑剔出来,并正确地给予纠正,必能大大减少见报差错。这虽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校对是一门学问。校对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是校对工作的职责及其重要性使然。 文化素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认知水平,即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校对工作的职责是:要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差错并发现原稿中的问题。即对原稿负责,又尽力发现原稿疏漏。校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出版物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几乎全靠它来消灭,故此,“出版的一半是校  相似文献   

8.
优秀校对要善于对原稿提出质疑,发现疏漏及时与编辑沟通并改正,避免见报后出现差错。本文对优秀校对必须具备的素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校对,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素质、扎实的业务技能和忘我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校对活动,首先表现为对校样或原稿的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校样与原稿存在的差错。只有观察到位,才能保真;观察不到位,就会留错,就是校对的失察。一、校对的观察 校对的认识过程是从校样与原稿的观察而来的。所以,观察是校对认识的前提。没有观察活动,就没有感觉、知觉、思维的活动。目前图书的错漏中,很多是失察而造成的。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一校应消灭排版差错90%,二校消灭一校遗留差错的80%。实际上,校对活动中不达标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不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观察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校对观察侧重于探索、发现,观察的结果一般需要经过验证(分析、推理、判断)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10.
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者要具备语言文字优势”这个命题原本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编校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我认为他的这个提法尤其适用于校对工作者。首先,这是校对工作的性质对校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校对是以猎错为手段、以灭错为目的的工作,其任务就是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图书的内在质量。根据《咬文嚼字》编辑部对382种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用字错误占31%,词语错误占15%,表达错误占19%,标点错误占23%,上述四类错误在差错总数中共占88%,其他差错仅占12%。这…  相似文献   

11.
减少差错采写是关键一关,有很多差错都是因为采写时不认真,造成以后的见报差错。而且这一环节所造成的差错,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很难补救的,因为这是作者的第一手材料,也是随后各环节的依据。可以说,粗心是新闻工作者一大忌。比如,有一篇题为“更新心路入新境”的新闻,有一名十官名字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刘宝松”,后两次就写成了“刘宝秋”,让校对很难辨认哪个是正确的,后来经与单位和本人核实,准确的名字叫刘宝冬。  相似文献   

12.
湖北襄樊日报去年的校对工作创造了两个新纪录。一是在1981年以来见报差错率稳定在二十万分之一的基础上,去年第四季度连续三个月降到了四十万分之一。就是说,见报四十万字只有一字差错被漏校正。二是二十三岁的孙勇同志,全年(除有三个月担任文字检查兼画版样外,实际干校对工作的时间为九个月)  相似文献   

13.
校对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校对技巧,其实就是在长期校对中注重知识积累,在实际校对中需要把握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校对委员会顾问孙培镜先生曾引入"校异同、校是非"的概念。消灭排版差错,需要从校样与原稿的对照中分辨出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可叫做‘校异同’。而消灭再现于校样上的原稿差错,需要从看校样或通读校样中分辨出原稿本身的‘是非’,可叫做‘校是  相似文献   

14.
校对员要学点逻辑杨金花当前,图书文字质量出现滑坡,作者、编辑、校对都有责任。校对的功能有二:一是“校异同”,一是“校是非”。一个好的校对员,要在“校异同”的基础上,进行“校是非”。只“校异同”即使消灭了全部排版差错,还是不能保证图书没有差错,因为原稿...  相似文献   

15.
从本期开始,我们提出了消灭《新闻知识》中的差错的口号。为了使这个口号落在实处,我们采取了几项实际措施: 一是《新闻知识》编辑部同陕西日报社印刷厂(含校对)商定了消灭差错奖罚协议书,明确地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密切配合,互相检查、监督,有奖有罚; 二是在《新闻知识》编辑部内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中的隐性差错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校对中,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消灭差错。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差错的出现都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即显性差错与隐性差错。显性差错是指在文字信息中直接出现的差错,由于它们能够在文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6,(3)
校样中的差错简析文/李琨计计算机排版印刷的报纸书刊中,属于排版改版方面的错误屡见不鲜。消灭排版改版中的差错,是排版校对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排版与校对是出版中的两道工序,两者既要密切配合与支持,又要互相监督与促进。排好版,为校对提供方便,校好版为改版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王兵 《新闻爱好者》2012,(21):78-79
报纸的夜班编辑要负责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堵住稿件差错、制作标题、组织版面、设计版面和美化版面等工作。夜班编辑是报纸的最后把关人,如果不能消灭稿件中的差错而使之见报,就会让读者怀疑报社的办报水平,削弱报纸的公信力。因此,报纸的夜班编辑一定要加强"关口"意识,尽可能消灭差错,提升报纸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文字质量差、见报差错多一直是令各报社领导最头痛的问题。我们河北日报也不例外。河北日报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采、编、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灭文字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