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不仅要求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而且要求学生个人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由于我国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传统教育观念,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导致现实中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现象严重。隐私权是否受到应有保护和尊重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本文旨在建构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体系,切实杜绝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沈婧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15-217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与传统的隐私权相比,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权,其范围、性质和内容都具有新的特点,也更加容易受到侵犯。对隐私权进行法律经济分析有助于认清隐私权侵权和保护的内在逻辑。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保护方式,即立法规制和业界自律。除此之外,还可采用非规则方式对信息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当前信息时代,网络消费蓬勃发展,网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目前普遍困扰网络消费者的一个难题。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受到各种侵害,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本文拟对我国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并在立法、司法制度设计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网络隐私权就是人们的隐私权在网络上或者是网络环境中的扩展,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快速地发展,网络隐私权的侵犯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保护好人们的网络隐私权,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人们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文章分析了改进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芮振华 《江苏高教》2007,(5):148-149
高校学生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直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高校往往会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需要为由漠视学生的隐私权,因此高校学生的隐私权屡遭侵犯,由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而引发的学生与母校之间的诉讼也是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如网络空间隐私的侵犯、网络个人信息的滥用等。随着网络涉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大难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法律法规,应当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实行侵权法保护和财产权保护双轨制,从而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网络安全感。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虚拟空间,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担忧,网络隐私权因此诞生.在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本来就不十分完善,又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全方位的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数据资料的保护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对于公众人物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其曝光机会明显增多,被关注程度大为提升,被关注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环境下的公众人物变得无处可逃。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了该类群体的合法权益无从得到保障,故此,如何界定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如何在网络时代下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被侵犯就成为网络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网络产业还刚起步,但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已极为突出。网民利益难以通过法律得到很好的保护,对我国的隐私权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对网络空间中产生的新的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制约。从隐私权涵义入手,阐述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网络空间中个人隐私权遭受侵害的内容,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保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的行为更具隐蔽性.我国现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范存在碎片化、利益界定不清晰等不足,与侵犯个人信息最相关的侵权责任法对认定侵犯个人信息的责任适用一般侵权责任规则,难以全面规制网络环境下新出现的侵害行为,难以厘清多个行为人场合下的复杂因果关系.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责任构成要件要依据侵犯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校园内接触网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因此部分大学生步入"网"途,迷恋网络导致网络成瘾,严重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学业成绩下降.解决的措施是教育者适当辅导、干预,学校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迁,不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个体需求和个人关切,而且更加严峻地挑战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成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回应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要求;回应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特点的变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有滋有味""供需平衡"的要求;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要求;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的个人关切,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三观"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良好的职业认同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本研究对作为未来教师后备力量的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认同情况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情况不容乐观。女生比男生对教师职业更为认同,本科比专科学生对教师职业更为认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建构了由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发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由这些能力所构成的个人知识结构为元素而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personal growth are related to their college experiences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ir precollege characteristics, whether the amount of reported development varies over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college, and whether the influences on students' perceived personal development vary from one year to anothe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self-reported personal development is unattributable to their precollege traits and is remarkably constant from the freshman through junior years.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reported growth are, however, evident. The sources of influence on reported growth vary over the three years; the only common influence is informal contact with faculty.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Toronto, May 1983.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有别于个人私德,它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产物。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社团组织既是其参与校园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孤独症的产生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降低和人格的扭曲。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和现实交际能力以及健全网络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以教育为手段,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品质或素质,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学生的政治导航人。  相似文献   

19.
浅析博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个性化的网络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开启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发展的新的篇章,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从博客的特点入手.分析博客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来的机遇与挑战,探寻在博客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议辅导员工作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交往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征兆,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