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5):61-62
<正>如果说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那么书道则是基于其上的独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遗产之一,也是在诸多遗产中最具活力和创新价值的实用工具之一。由于书道是基于文字承载精神文化的,所以在谈论书道之前,应该简要地回顾中国文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书道是追求意境、情操和艺术美的一门综合艺术。日本书道源于中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其发展史可以视为一部中日文化交流史;与此相对,书道在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与我国书法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主要就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渊源及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加以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书道及其与中国书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7):60-62
<正>书道的创作与欣赏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创作不仅内容感人、形式动人,作品中所蕴涵的创作者的智慧、激情和修养也可让人深深地体会得到。而欣赏多了,眼界宽了,手下的创作便会左右逢源,创作甚至可以进入到潜意识之中。过去古人教人写字,除临帖外,还提倡大量地读帖,就是为了未雨绸缪,在练手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眼界,积淀相应的文化修养,逐渐学会感知前人在书道方面积累的文化精神及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9,(5):28-31
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的汉字字体,包含着形式与意味,实质上这是书体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层次是"书法",另一个层次为"书道"。根据文艺美学理论,以顾文的行书作品作为话头引发一个论题,通过对古代著名书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书道"美的文化生成的历程、艺术形态的角度,说明"书法"与"书道"所存在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2,(18):63-63
<正>在当今中国书画普及、深入百姓生活的情况下,由华文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著名文化教育学者程方平教授的专著《中国书道》,引起了学术界、教育界、书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该书内容包括"中国书道二十讲"和有关书道的专论、散论两大部分,是作者40多年来研究、实践中国书学传统的整体思考和学术力作。其第一部分曾在本刊连载近两年,读者反响很好,对教师了解、研究传统文化有很大启发。该书作者不仅善写多种书体,精于篆刻,旁涉绘画、诗文,还在文史、教育、艺术等领域有丰厚的建树,出版各类专著数十种,发表文章400余篇。  相似文献   

6.
王馨悦 《英语广场》2023,(10):108-111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同时也具有必要性。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既是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时代需求。本文在文化传承视域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中国若想在世界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地位,不能仅靠商品的输出,更应注重文化输出。在这样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文化自信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自信是如今中国发展步入新阶段所面临的全新挑战,是为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从古到今发展所迎来的必经之路。本文分别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原因、文化自信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化自信的意义以及文化自信思想的实现途径四方面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新文化。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和锐意改革的创新性等特点。新时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国际战略新思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我解放的必然归宿,是妥善应对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境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历史表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入新阶段,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在于建设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全方位培育文化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最终实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还难以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通过对河北省三市八所高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明确并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然后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和学生主体出发,提出提升大学生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本是解释教育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概念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关研究越发重视文化资本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凸显本土文化带来的教育优势。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如何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高考成绩、进入顶尖大学学习的概率、大学专业选择、幸福感和自尊感。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并促进个体展现出更高的自尊感和幸福感。尤其在高考成绩提升方面,古典文学名著的作用是其他文化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但是,通过古典文学名著所达成的高考成绩提升却不足以帮助个体进入顶尖大学。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特色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这是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形成和振兴的关键所在.文中强调了少数民族文化在丰富艺术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它的发展与中国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义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与“和”精神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义和文化与义和团运动密不可分,但二者绝非同一概念。义和文化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性质是类似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近百年来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部分。它不是一般意义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孝红波 《英语广场》2023,(16):56-60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要想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MTI研究生翻译教学策略,旨在提升MTI研究生的语言技能、翻译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翻译+专业+技术”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7.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21):57-59
<正>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通过统一文字为其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综合六国文字之共性,在战国集成大篆用于通行文字后,再通过简化、规范而形成小篆,为日后中国的长久统一提供了划时代的主要文化载体,也为文字和书道能藉此承前启后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历朝历  相似文献   

18.
品读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很容易触摸到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文化史学者的余秋雨先生,面对民族文化在商品大潮和全球化语境冲击下的艰难处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惋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书法为我国六艺之一,是中国人学习文化,进德修业必备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以来它都占据着一个神圣的地位,有着不可为其他艺术所替代的价值。用独一无二、至高无上来形容它也不为过。在韩国、日本和东南亚许多地区,书法(书道)同样是一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尤其在日本,书法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对书道的重视、倡导、研习和创新,无时无刻不在严谨而有序的开展着,时时有不把中国当代书法当回事的意味。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中,这门最具民族生命力的课程,始终处于可…  相似文献   

20.
提升作为国家软实力核心内容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大报告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必须着力构建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合理内核组成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