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奥运会提供了宣传、展示、交流的舞台,扩大了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的机会奥运会为展示和弘扬中国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届时将有300多万参观者来到中国,50多亿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关注北京。因此,利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法图强”、“和睦协调”等文化思想,感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以及中国人祥和安然、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和崇尚体育的修养和素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2.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的发展,提高综…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奥运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要在短时间内做到相互兼容,有一 定难度。我们认为,武术虽然不能进入奥运会也未必是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武术要走中国自己的 道路。在中国文化看来,武术是“术”,术是手段,它所追求的境界却是“道”。以“术”求“道”,方是中国武术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3.
《体育科研》2011,32(4):3-I0001
曾记得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后,为了扩大战果、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于2006年请了一批美国专家来华,就有关体能训练的问题与我国的一些教练进行交流。当这批美国专家在训练局看了3天训练后开讲时竞这样说道:“各位,我们很遗憾,我们到中国来以为能学到很多东西,因为你们在奥运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来了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可学的,而且我们也不想学。”  相似文献   

4.
白峰 《新体育》2008,(1):1-1
“可以回家了!”在美国队获得奥运会入场券后,郎平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带领其他国家的运动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为我感到骄傲!”(2007年11月17日《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5.
厉智 《游泳》2003,(3):13-15
全国游泳冠军赛近日在天津结束,其最大看点不是金牌的归属,而是中国选手能有多少人突破奥运会报名标准、提前领到进军雅典的“入场卷”,因为天津之战是中国水上健儿冲击奥运标准的第一站。所幸此番首战津门硕果累累,在奥运会游泳所设的26个个人项目中,中国便有近20人次在15个项目中达到奥运会A标。  相似文献   

6.
JP1纸质研究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的奥运会,许海峰枪声一响,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直至一举获得15枚金牌,终于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邮电部为此发行JP1《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邮资片,每获一枚金牌,第三天就发行一种邮资片。  相似文献   

7.
杨小兰 《收藏》2008,(4):138-138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举国欢庆。有人喊出了“百年圆梦”的口号。为何说是圆“百年之梦”呢?这是因为1908年天津南开就首先喊出了要办奥运会的声音,到2008年恰好是100年,真的是“百年圆梦”。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思想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和筹办北京奥运会,通过倡导人文体育理念,旨在实现体育自身的完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这一社会文化活动中来,推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在中国,体育营销将是2008年前最热的话题,而作为中国品牌,究竟应该如何开展体育营销,如何应对国际列强的挑战,这也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问题。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冲刺年”,“李宁”率先抛出了他们的理解,答案只有两个字:颠覆。颠覆之一:中国品牌为什么不能签约外国奥运代表团如果提到瑞典体育,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乒乓球,一直以来,瑞典人以强悍、坚毅的北欧风格感动世界:作为世界乒乓球历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名将瓦尔德内尔用与中国乒乓球“顽抗”17年的“常青树”形象,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在2008年,包括瑞典乒…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田径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田径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进步,但是整体实力仍然不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本文分析了阻碍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田径项目能成为“金牌增长点”和“奖牌增长点”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编者写在前面的话:“后奥运会时代的中国体育”(这个题目既指全球范围内后奥运会时代,又指2008年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不过,这里侧重指后者。)是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现在就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显然,中国人不能仅仅满足给奥运会盖上“中国印”,还要清醒地思考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中国人以及中国的体育事业留下什么?预见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从观念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从体制到机制,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会发生一个怎样的变化。因为,奥运会是带着一个从理念到主义,从规则到标准的完整体系到中国来的,我们的“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同样是在奥运会“规范”下产生的,几乎不能有自己的选择。还因为,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与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对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在心态及认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层次的科学认识、研究、解释和说明,于21世纪中国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系,即1964年奥运会对日本体育发展的影响(汉城奥运会后的韩国也可以成为一例,但似乎不够典型)。比如说,中国人普遍的感觉是:日本在东京奥运会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大众体育蓬勃发展,而竞技体育的优  相似文献   

12.
当“哈日”、“哈韩”之风成为中国街上的潮流时.“恐日”、“恐韩”早已成为了中国足球的顽症。面对如今技高一筹的韩日足球队.每个中国人都希望中国队能打出大国的气魄,强国的风范,最起码是不服输敢挑战的勇气。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在秦皇岛奥体中心观看了中国女足与日本女足联手上演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女足八强遭遇战。  相似文献   

13.
C.Yang 《新体育》2020,(3):105-105
东京奥运会近在眼前了。在日本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人最直接的好处是无时差。一方面,中国运动员去日本比赛不会因时差影响状态;另一方面,中国观众可以在正常时间段看比赛,免去熬夜之苦,还会无时差地接收到奥运会上的广告信息。第一个走向国际赛场的中国品牌是我国运动员所穿的“梅花”运动服,1984年是现代奥运营销的起点。中国企业第一次体会到奥运会的巨大力量是20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广告转化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含义的诠释,以及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价值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话语权;(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以“擂台再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3)形成新的体育文化风格,打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实现"人文奥运"之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色、科技、人文”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通过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倾向的分析,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是北京实现“人文奥运”的基础;提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构建人文环境是实现“人文奥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11日晚8时,距2008年奥运会开幕倒计时整1000天,饱含中国文化理念与奥运精神相呼应的 5个“福娃”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横空出世,传递着“北京欢迎你”的心声。次日,充满亲和力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五胞胎”即在中国增发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邮票(2005- 28)上亮相,此为北京奥运会系列邮票的第一套。  相似文献   

17.
金元浦 《新体育》2006,(3):63-63
去年夏天看到奥运电影艺术大师格林斯潘指导的1994年挪威冬奥会开幕式的纪录片,深受感动。震撼人心的电影叙述语言,不管是宁静的还是激情的,都叫人享受到生命的灵感。正是电影艺术,正是各种媒体的传播,使体育有了巨大的魅力,并使体育的这种魅力得以光芒四射地展现。对于中国奥运筹备来讲时间已经不多,所以我们探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似乎就更要快马加鞭。最近,我看了雅典和盐湖城申办奥运会的两部宣传片,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中国的焦虑”。北京奥运会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理念来启发我们的创意呢?从盐湖城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  相似文献   

18.
厉智 《游泳》2001,(1):5-5
在中国奥运会5枚跳水金牌中 ,熊倪的男子单人三米板金牌最值得大书一笔 ,因为在中国跳水连续三项失利的情况下 ,是这位老将力挽狂澜 ,跳板决赛一路落后 ,最后一跳扭转乾坤 ,击败中国选手的头号劲敌萨乌丁。但看看熊倪身后 ,中国男子三米板的未来最让人担忧。跳水是中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专业户”。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 ,到悉尼共5届奥运会 ,竟揽回14枚金牌。相对而言 ,男子三米板属中国跳水的弱项 ,在5届奥运会上 ,仅有上届与本届夺回两金 ,而且是同一人———由熊倪所得。亚特兰大奥运会后 ,熊倪本已退役 ,正是因中国男子三…  相似文献   

19.
王津津 《新体育》2008,(1):17-19
“我能想到最幸运的事,就是抽到奥运会的门票……”2007年岁末,这句改编过的歌词反映出很多国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主要阐释以下五方面内容:一、“人文奥运”理念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最能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二、“人文奥运”理念深刻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人文奥运”理念必将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场东西方文化荟萃和交流的盛会。三、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兼收并蓄”的过程,“以为和贵、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之一,这与奥林匹克追求团结、友谊、和平的宗旨是一致的。四、文化的繁荣与国家的强盛关系密切。“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没有人看得起我们的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在将来世界的文化里面,就不能占有多少地位,将变成一种化石,一个博物馆的陈列品。”五、中国传统文化绚丽多彩、博大精深,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奥运会中充分有效地展现灿烂优秀的中华文化,应成为“人文奥运”研究的重点,而且这种研究不能仅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