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4.
吴艳利 《河南教育》2009,(10):38-39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英国教育家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性、独立性为基本特征,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强调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倡导和传播这种人文传统是现代大学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精神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灵魂发育的季节,更是一个人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有三层含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人文知识属于智育的内容,人文精神属于德育的内容。人文修养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包括他的科学成就。因此,人文精神是人文的本质。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情趣;它是时代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特定环境里各类精神价值的综合。人文教育,就是人性化教育,是通过人文的濡染与涵化,从而使人学会做人的教育形式。人文教育旨在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精神领域,科学精神追求实证。人文精神以人为一切行为为价值的中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西方教育历史的不同阶段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古希腊时期它们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中世纪宗教教育使人文教育畸形发展而科学精神被禁锢,在文艺复兴后表现出从最初竹简单融合,以后呈现出或分庭抗礼或扬此抑彼的态势,直到二战后二者才逐步走向融合,他们所衍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先秦的古典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导向,追求人性的完整、高雅、和谐与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教育,高举人文主义,主张人权反对神权,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追求现实人生幸福。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是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崭新开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中国得到传播,启发了民众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文,就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关心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善,“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人文就是为了人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人文精神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9.
『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人文精神?学校教育如何培育人文素质?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融?几年来,上海市七宝中学以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拓展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理念,并从学校德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等多方面构筑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教育实践体系。 在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愈益受人瞩目之际推荐此文,是希望引发对这一问题更为深入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唐斌尹艳秋近年来,关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问题成为了高教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应指出的是,在目前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将“科学”与“人文”对立起来的认识,似乎在教育中弘扬了科学精神,不仅不利于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都把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落后的原因很多,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到认识论层面进行反思,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长期对立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存在根本的分歧。分析我国的师生关系,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师生关系是缺乏人性的师生关系,是科学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工具主义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体现。重建我国的师生关系应在人文精神的昭示下,借鉴人文主义教育师生关系观,建立平等对话、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作为人类化的悖论性思维前提,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科学主义反映和确证了人的自觉本质,而人主义则反映和确证着人的自由本质,结果是,它们都在占有人的本质的企图中最终失却了人的本质。人学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的反映,它规定了科学主义和人主义思维悖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人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谈论的主要论题,也是现代教育“问题中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发展所应解决的依然是科学与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思潮发轫于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生物学人本主义的补充,发展成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观的批判与抗争。人本主义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对西方乃至世界多国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人本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缺陷,引发了诸多教育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Soudien  Crain 《Prospects》2019,47(4):309-320

The purpose of this contribution is to consider w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discussion taking place around humanism is for the ways in which we think abou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t attempts to hold the idea of development in a frame in which we can think more constructively and less instrumentally about the place of education within it. It attempts a restatement of the idea of development that draws on the consensus about its meaning that is emerging out of the SDGs, and that also brings to bear the discussion concerning new humanism. What is this new humanism? the article asks. What is it a response to? To what are scholars and commenta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rena, particularly people such as Hans d'Orville, reacting in their emphasis on the urgency of the moment?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哲学在高等教育史中的文化角色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自我到他者的变易过程。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演替,不仅影响了其文化角色的历史变迁,也造成了其在高等教育当下时空中的异化与悬空,其价值、理想、教育与空间正逐渐被科学功利主义及其衍生的“科学至上论”、“效率第一论”、“现代优越论”和“适者生存论”文化所异化。未来高等教育所亟需的,并不是人文主义哲学的虚幻繁荣,而应该是其文化角色的真实复归。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是研究的人心理与行为的科学。由于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研究在保持自然科学取向的同时,亦将保留人科学取向,在新的科学视野中体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本质;同时又在新的人视野中追求科学的价值,实现人类的幸福。最终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实现科学主义和人主义的结合,实现人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以能力为中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目前的职业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人文精神缺失,职业教育成了半人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拟循人性反思的路径,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做进一步的探讨。职业教育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倡导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