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是我们所进行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改实验的主要要求,这个实验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和微言大义式的挖掘,让学生把规范、丰富的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从而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说—演”的教学程序进行“用自己的口气说书上的话”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读是基础读是说的基础,只有把课文真正读熟、读好才能说好。因此,老师可采用多种阅读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一)自由读。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汉语拼音,反复朗读课文,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气的骆驼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显然口头语言表达清楚,才有书面语言的流畅。要读懂课文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加强读的训练,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却忽略读的环节,学生不愿意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语文。其实古人很早就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精辟之见。可见,惟有多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显然口头语言表达清楚,才有书面语言的流畅。要读懂课文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加强读的训练。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却忽略读的环节,学生不愿意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语文。其实古人很早就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精辟之见。可见,惟有多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因此早读课不仅限于读课内的文章,课外的优美文段也可作为朗诵的材料。语文作业也不再局…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①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即如何通过训练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 一、要使学生读懂课文的语言,首先必须加强读的训练。学习语文,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读。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是速读还是慢读,是粗读还是精读,总之是先要读。可以说,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学习。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上的弊病之一恰恰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入学新生的语言存在以下问题:1,以方言为主;2,语江贫乏;3,语法不合规则。叶对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敬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效将损。”低年级儿童语言水平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语言训练,以尽快提高其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我将课文作为语言训练的有交载体,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话”,“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用丰富的书面语言来丰富堂皇不丰富的口头语言”,从而有效地发展堂皇的语言。一、听中感知…  相似文献   

6.
试谈“说”     
“说”是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从听、说读、写的关系来看,读是把规范的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过程。而“说”是以独立思维为基础,直接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说”可以说是读的提高和发展。写要以“说”为基础,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过程,只有会说,才能写好,“说”就是写的开始。足见,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不可重此轻彼。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视读写,而忽视“说”的训练。有的教师觉得,考试不考“说”,于是平  相似文献   

7.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式。读,可以益智;读,可以冶情;读,可以发展语言,认识世界,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书,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一转换,学生与课文的关系就不只是人与书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以读为中介获得理性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式。读,可以益智;读,可以冶情;读,可以发展语言,认识世界,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书,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一转换,学生与课文的关系就不只是人与书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表率、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语文’。”而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说、写、思、听、读等的关系均十分密切:说得清,道得明,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文从字顺。说把无形的思维表层化,变成有声的语言。想清楚了  相似文献   

11.
叶老曾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不仅是语言文字,它还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次,人文性也是语文的鲜明特征。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  相似文献   

12.
读是说的基础,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第一步。良好的朗读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重视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模仿你,从而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陶冶人的性情,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时还是教师讲解课文时相辅并用的好方法。科学地运用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读说课的训练目的在于用规范、丰富的书面语言来规范和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 ,在读说课教学中应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范读激趣导向。一位名叫“艾伯特·梅拉别恩”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学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 %的面部表情。小学生语言模仿力较强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范读可以激趣。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读的乐趣 ,从而产生我也要像老师那样去读的激情 ,进而达到爱读并积极主动去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们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读、说的机会,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口头语言,并加以严格的训练,同时逐步引  相似文献   

16.
唐昌芬 《新疆教育》2012,(16):239-23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复述是把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复述可以使同学们感受课文,熟悉课文,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检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发展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提高书面语言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复述课文的基本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要在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复述,不能脱离课文的原意,要以原文为依据,更不能改变原意。复述是有选择性的叙述,要突出重点。二是恰当运用课文语言组织自己的语言,做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包括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谓之语,书面语言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听和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主要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主要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着重是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要使学生具有这种本领,就要从低年级抓起,重视说话写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严格要求,规范语言 以前,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考虑其答案是否正确,对于学生口头表述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关注。殊不知,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紧密相关的。一年级新生刚步入学校,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尤其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把教师的言语都默记于心。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语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书面语言的提高打好基础。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