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晴雯的悲剧是一个命运悲剧。在黑暗的中世纪,封建势力残酷无情,凶狠手辣,是晴雯悲剧的客观因素。王夫人主攻怡红院,但她不知道与宝玉发生特殊关系的并不是晴雯,而恰恰是素来蒙骗她却又受器重的袭人。袭人早有成为宝玉侍妾的念头。第6回,宝玉受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后,袭人便与宝玉偷试一番。此后,袭人更是想方设法拢住宝玉,关注同房丫鬃们的行踪。第52回,袭人回家探亲,晴雯冒病为宝玉修补被烧坏的雀金裘,袭人疑神疑鬼,到第62回还提及此事。其实,晴雯补裘纯粹是急人所急,并且,这活非她莫属,可袭人却无缘无故地吃起醋来。袭…  相似文献   

2.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3.
在越剧《红楼梦》里给我的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在所有人物里袭人最丑。其实,在曹雪芹的原著中袭人这个形象并非如此。袭人,本来不叫袭人,是“宝玉因知她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有‘花气袭人,之句”(第三回),才给她起的这个名字。这个“多情公子”也许是注意到了她善于体贴主子的寒暖,但殊不知,袭人——这个身处下层的奴婢却也深知贾府这个大家庭的“昼暖夜寒”的。曹雪芹在这里并不是简单地“误引”(注:陆游原诗为“花气袭人知骤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2):17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相似文献   

5.
花袭人是《红楼梦》中着墨最多篇幅最长贯穿始终的重要丫鬟。表面上看,她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头,潜层里看,她又是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默认的未来的姨娘。实际上,宝玉与袭人之间的关系还更为复杂。袭人因为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与宝玉的关系是多重的,他们既是主仆、姐弟,又有夫妻情分。分析宝袭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去理解袭人,更深刻地去解读《红楼梦》。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是一位擅长于运用对比与衬托手法刻划人物形象的高手 ,他能够使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更加不同 ,也能使性格相似的人物在对比与衬托中显出明显的差异。平儿与袭人的身份相对于主子而言均是奴才 ,且两人同样是温柔、和顺的 ,可平儿的柔顺中透露出善良和正义 ,柔得令人怜 ;而袭人的柔顺中表现出世故和媚骨 ,柔得叫人厌。袭人是甘心做奴才的奴才。她本来是贾母的婢女 ,因贾母担心宝玉身边没有竭力尽忠之人 ,遂将袭人给了宝玉的。谁知 ,“这袭人也有些痴处 :服侍贾母时 ,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 ;如今服侍宝玉 ,心中眼中便只有一个宝玉…  相似文献   

7.
宝玉与晴雯的感情发展,始终有"衣"在其中穿针引线。第五十一回,袭人不在家,晴雯与麝月服侍宝玉,夜间麝月出去,晴雯唬她,没有披衣前着了凉,宝玉叫她"快进被窝来渥渥",这是二人因缘之始,是小儿女无机心纯洁动人的情缘。接下来晴雯果然病倒,恰巧宝玉将贾母所赐一件俄罗斯来的孔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明早见不得老祖母。  相似文献   

8.
钗黛问伤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狠,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9.
谁偷了玉坠?     
话说宝玉近日从蒋玉菡处得了一个镂空的精致玉坠,甚是喜欢。这天史湘云来怡红院玩耍,宝玉便要取玉坠与湘云看,可是宝玉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个玉坠……宝玉命袭人、晴雯等丫头们仔仔细细地将房内查找了一遍,可还是不见玉坠的踪影。湘云笑宝玉骗她,宝玉急了,又命丫头们找了一遍,可仍旧没有找到那个玉坠。晴雯细想了一回,她记得宝玉把玉坠放在梳妆台上的,可此时梳妆台上的确没有玉坠。宝玉便问今日可曾有嬷嬷进房来,秋纹道宝玉的乳母来过。宝玉平日里最讨厌他这个乳母。他这个乳母仗着自己奶过宝玉便眼往天上瞧,根本不顾宝玉房里的丫头们的感受,来…  相似文献   

10.
刘勤英 《教师》2008,(10):121-122
本文以现代眼光解读袭人。很多人认为袭人贤淑端庄,漂亮大方,是个典型的淑女。我认为袭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打算,她颇有心计,城府很深,为自己能成为宝玉的妾而努力奋斗,是一个努力追求人生目标而被讽刺否定的悲剧人物。袭人的悲剧是封建奴婢制度的产物。而聪明的个性、现实的人生观也是决定其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回末,毛泽东的两条批语指出宝玉身上既有“同一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爱情”,亦有“两种人生观相互冲突的爱情”,既肯定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又承认了宝玉与袭人的爱情,说明宝玉爱情的复杂性。毛泽东的批语犀利独到,而且符合文本的客观描写,符合现实的人性特点。毛泽东对宝玉、袭人、黛玉爱情的评价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在宝玉房中撒泼:骂了袭人;宝玉去劝,又和宝玉吵起来;宝钗、黛玉等好言相劝也没用,因为这老太太仗着奶过宝玉,又倚老卖老,谁也不能奈何她。正闹得不可开交,来了凤姐。她只几句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说得“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儿走了”。在《红楼梦》故事中,这不过是芥子般的  相似文献   

13.
因《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众说纷纭,对花袭人的评价也莫衷一是:或把她看作贤妻良母的代表,加以顶礼膜拜;例如,庚辰本第十九回到第二十一回的评点中,“袭卿”之称,竞高达十二次之多,足见批书人的偏爱。以至于有谓李嬷嬷骂袭人为“唐突我卿”,认定袭人是“贤而多智术”,是“可爱可敬可服之至”等等。或说她是奴性的化身,加以批评抨击。例如,不止一人声称,听了脂评“唐突我卿”之类的话感到肉麻、恶心。涂瀛并不否认袭人柔情卓著,从另一个角度讲,他感受更深的是:“袭人者,奸之近人情者也。以近人情者制人,人忘其制;以近人情者谗人,人忘其谗。”西园主人大有口诛笔伐之势:“……其于床第苟合之私,自视为生平得意之笔,居之不疑。不观于衣绵还家,宝玉来瞧时乎?既铺褥  相似文献   

14.
袭人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位成功的女性形象,她是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丫鬟,因此,她也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对她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人无完人,评价人物也应该如此。本文试从可爱可敬、可怕可恼两方面来分析袭人其人,她是贾府的奴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而也就注定了她也是可怜可叹之人。她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没能实现夙愿,与公子无缘,嫁给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优伶蒋玉菡,委屈终此一生,也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可悲可悯。  相似文献   

15.
说晴雯     
《红楼梦》里众多的女子中,晴雯大约是最叛逆的一个。鸳鸯女可以誓绝鸳鸯侣,说出“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的话来,贾母是她的靠山,离了贾母她一日也不成。林黛玉可以不要别人捡剩了的宫花,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的遗孤,是贾母当嫡亲孙女养的小姐。探春可以给抄捡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那因为她是三小姐。可是晴雯呢?论出身,她是赖嬷嬷孝敬给贾母的丫头,可以说是人下人,奴才的奴才,大观园里,没有谁比这更低了的吧。可她照样不齿于袭人与宝玉的暧昧关系,嘲笑…  相似文献   

16.
袭人是宝玉身边最有影响的大丫头。她温柔体贴,在饮食起居上一心一意地服侍宝玉,千方百计讨其欢心,成为宝玉不可缺少之人;她的城府甚深,并且能领会贾府统治希望宝玉承官袭爵的意图,自觉主动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此深得统治的欢心。  相似文献   

17.
花袭人,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或褒或贬,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仍有争议.脂砚斋评其“贤而多智术”,“可爱可敬可服”.姚燮则认为:“宝玉之婢,阴险莫如袭人”,“花袭人者,花贱人也.”一九五四年,王昆仑同志整理发表了《花袭人论》,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得出花袭人是一个忠实的封建奴才的结论,对袭人形象采取了基本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袭人和宝玉、宝钗、黛玉、湘云及平儿、鸳鸯等丫鬟所处的关系加以考察,发掘袭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把袭人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去研究,会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20.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红楼梦》外一篇□河南一考生且说这日宝玉被贾政一顿痛打之后,正在房里休息,忽闻得袭人道:“林姑娘来了。”便看见黛玉踱进房来,宝玉此时也顾不得肉痛,直起身子想去迎黛玉,却不料下半身动弹不得,只能哎哟着躺下。此时,黛玉却早已踱到宝玉面前。宝玉此时方抬起头来看黛玉,只见她全身上下皆是自然装束,并无特别之处,头上也并无太多妆饰,鬓角的头发却有些乱,惟独两只眼睛肿得跟水蜜桃似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时这种神态,真是越发叫人疼爱了。宝玉正看得入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