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文章试图通过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与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联系布迪厄理论的相关核心概念,呈现出布迪厄理论中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色彩的综合理论视角。文章试图强调布迪厄理论宗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逻辑,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明晰、以及文化资本的运行逻辑的认识达到一种解读;最后试图通过反观的视角对于新近的发展做出尝试性的预断。  相似文献   

2.
一、惯习的基本意义及相关范畴 惯习(habitus)是布迪厄学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的代表作《实践理论纲要》一书中,他这么说道:“身体的惯习是被转化为躯体化永久配置的政治神话,是举止、言语、以及感受和思考的持续性方式,……这种肉体化的原则是超乎意识控制的,因而也是自发和有意转型所不可及的,甚至不可能是外显的……”布迪厄采用惯习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以布迪厄的著述和国内外对布迪厄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文献,从布迪厄对现象学的借鉴、对法国认识论传统的借鉴,以及对结构主义的借鉴,考察了其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三个主要理论渊源;从方法论、核心概念、理论支撑三个角度梳理了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主要架构,即“关系主义”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想;“资本”“惯习”“场域”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支撑。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学术魅力就在于运用其特有的反思批判性思维,着力分析了存在于教育场域内的某种再生产逻辑:学校教育系统中存在的种种分类形式实际上是外部权力场域在教育场域内部的表现,并且这种分类通过教育场域内的独特运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与合法化。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社会学家,高等教育是布迪厄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的分析,布迪厄论证了自己的高等教育观.文章从高等教育核心概念、大学招生、学业评价、教育目的和学生就业等五个方面集中论述了其高等教育观,即高等教育是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通过一系列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著作,建构了以“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术语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实践理论。虽然语言与话语并不是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但该理论仍然保持了对语言与话语的敏感和关注。布迪厄以权力的视角,把语言视为一种文化资本;以关系的视角,把话语实践视为关系的建构。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与课堂话语分析存在许多契合之处.他对语言与话语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对课堂话语研究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治学目标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思想理论的一条途径.揭示社会生活的隐秘和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是他的两大治学目标,这两大目标是内在统一的.布迪厄在其学术活动中为这两大目标做了积极的实践,特别是体现在他的"场域"和"惯习"两个概念中.尽管布迪厄摆脱不了结构主义的影响,但其学术创见和理论贡献却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文化与社会分层”关系的角度,结合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其阶层理论进行梳理,展现其对文化与区隔关系的论述逻辑,得出“文化成就区隔”的结论。最后在大众文化及消费文化研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布迪厄的阶层理论进行评述,以期得出布迪厄阶层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续)○王岳川四、反思性的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理论中,布迪厄无疑是因其对反思性"的强调而引人注目的。就反思"一词而言,并非自布迪厄始,相反,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洛克将反思"看作人类知识的两个来源之一;斯宾诺...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他的思想理论引领我们进入“作为资本的文化”这一新视闭,重新理解神圣化、经典化的传统文化,透视文化隐秘的真实本质及其包含的复杂运作。本文意在将“文化资本”概念引入儿童教育领域。通过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论”的解读,尝试着探析儿童文化资本的含义,形态及其再生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和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对军垦文化进行充分发掘,并制定恰当的政策,可以促进军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促进红色旅游的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布尔迪厄的概念工具时,不应遗忘概念工具内部与背后所蕴涵的方法论思想。布尔迪厄的关系性思维,是与“社会物理学”、“社会现象学”的双向“决裂”,是对社会人类学“参与性观察者”角色的颠覆。布尔迪厄社会学方法论带给教育研究者的,决不仅仅是可以直接套用的程序,而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视界和眼光。经由一种新的视界和眼光,教育、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诸多根本性问题,都可能获得新的阐释,并因而展现出新的形象与势态。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洞察日常生活中个体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其生成和运作的规律。文章通过分析布迪厄社会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惯习、场域和资本,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和权力的联系方式,以及教育如何起着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下的高等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试图揭示文化在维持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他利用"惯习"和"场域"的概念来分析大学作为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在社会分层与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从竞争性的入学考试到学生离开大学进入就业市场,文化资本的差异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对于布尔迪厄理论的重视和接受,多集中在他的资本、权力和场域等相关概念,对于他理论体系中的另一个核心命题——习性(habitus,又译作“惯习”)的探讨和阐释则相对不多。作为布尔迪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环节,习性有着丰富的含义和鲜明的美学及人类学指向。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在文本梳理和批判反思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习性理论的审美人类学维度。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无论是就其合作形式还是合作内容而言,都无法形成真正有效教育的合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旨在以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其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惯习、社会资本和场域来具体分析家校合作低效的根本原因。试图对相关问题给予适当的展望,以期引起教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学科文化研究是德国高校社会化研究框架内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本文分析了学科文化的概念,并从现象学的层面描述了德国学科文化的表现特征.从概念上来看,德国现有的学科文化概念分别以布迪厄的习性理论和帕森斯的行动理论为基础.从现象学的层面来看,学科文化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学科的认识论取向、课程符码、教学文化、学业组织、师生互动模式、学科成员的衣着打扮、学习风格、居住形式、政治态度及其典型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的学术目标具有政治性,因此他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围绕着反抗社会不平等的主题。他的社会学诗学包括两个方面:就社会学美学而言,指出文化隔充当着将社会阶级的区隔加以合法化的功能;就文学社会学而言,分析了文化生产场的发生和结构,并指出对于支配着文学生产场的根本信念即艺术自主性的坚持,乃是反对符号统治的重要手段。对于布迪厄社会学诗学对于中国学术语境的积极意义应予以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theme of this special issue, the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o collaborative think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an analysis of postings to an EdD bulletin board. Bourdieu's concept of habitus as socialised subjectivity is manifestly appropriate to the focus on professionality, the key theme of the course. A crucial element of the educationalis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constituted by deliberation and dialogue, shaped in forms of a discourse associated with this community of practice. Analyses of data draw on Bourdieu's conception of the intrinsically double nature of the ‘reality’ accessible here; that in order to apprehend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meanings within the bulletin board postings, we should also endeavour to attend to the ‘objective structures (spaces of position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greater success is demonstrated among learners and tutors in appropriating/demonstrating/developing their professional habitus in exchanges where symmetries in discourses are achieved, or, perhaps more accurately, asymmetries in either or both aspects of Bourdieu's ‘double nature’ of reality, are managed or avoided.  相似文献   

19.
以教育社会学的视角透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布迪厄的实践逻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寻找到了新的答案。具体表现为:权力资本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惯习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场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上述因素使得新课改理念走进课堂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