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童话的思想内容涉及少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寓意深邃,道德性强;在表现上,具有情节离奇,想象丰富,亦真亦幻.语言流畅.亲切动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清明”、“元宵”两大传统节日在《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的叙事意义.它们不仅为人与人、人与异类的巧遇提供了有利时机,而且为怪异故事的衍生提供了现实背景和依托,使故事虚实交织,真幻相映,呈现出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了“聊斋”故事“乐中伏悲、乐极生悲”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亦真亦幻的艺术构思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结晶,它现实的与虚拟的双线结构影响到红学,导致了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诞生与发展,并波及到今日红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鉴赏》2006,(7):40-40
素素笔下的江南是淋在雨中的。夏天来时,“城市的街道是水洗过的”,“人被蒙在了雨中,掉进了水里,找不到高处,看不见岸”。秋天来时,也是梅雨般的日子,“细细的雨丝,浓浓的雾气”,迷蒙的夜灯,亦真亦幻的感觉。手中撑着一把伞,  相似文献   

5.
小说创作是“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还是写出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的情理,写出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而不必“实有其事,实有其中”,是文艺批评领域探讨已久的问题,也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重要标准。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所营造的亦真亦幻的世界,证明小说要想达到使读者沉浸其中的艺术效果,必须合乎生活本身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做到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6.
《聊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明珠, 是一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巨著。“幻化”是蒲松龄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它寓意精辟真幻结合; 情节细节虚实统一; 背景环境真幻交互。蒲松龄“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 现实和幻想, 真实和离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征写于1988年的杂文《庄周买水》,是古今结合、虚实结合、文学性和现实性结合的典范。文章借用庄周这个历史人物以及和他相关的几个典故(庄周梦蝶、濠梁之观、涸辙之鲋、望洋兴叹等),风趣而尖锐地讽喻现实,巧妙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初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正常、不合理现象。亦谐亦庄,亦幻亦真;以谐以幻,示庄示真。  相似文献   

8.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重提常识     
师傅允诺徒弟说:“好好干,师傅会告诉你打铁这一行的秘诀的。”徒弟已埋头干了些年头,忍不住对师傅说:“师傅您不是要告诉我打铁的秘诀吗?”师傅说:“是啊,你过来。”徒弟赶忙凑过去,只听老头郑重其事地告诉徒弟一个常识———“铁热别摸”。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是:生活中我们已对常识有不浅的漠视,如产品说明书说而不明,雾里看花,亦真亦幻好困惑;我们获得了一张又一张的学位证书,却愈加频繁地陷入对常识的茫然中;我们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却越来越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也日渐增加。19世纪…  相似文献   

10.
纪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有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纪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纪想文学。  相似文献   

11.
孩子常处于亦真亦幻之中。他们受到权威的压迫,在童谣中调侃一下老师或父母,是为了寻开心或找平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相似文献   

12.
(一)在很多时候,明中叶至清初的‘“真假”观念是就“虚”、‘实”而言。张无咎曾说“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牺游记》幻极矣,鬼而不人,第可资齿牙,不可动肝肺。住国志从矣,描写亦工,所不足者幻耳①”;金圣叹的《吟啸主人(平虏传;序》中有这么一段:“传成,或曰:风闻得真假参半乎?予日:苟有补于世道人心者,即微讹何妨;有坏于人心世道者,虽真亦置”;凌蒙初的《拍案惊奇序》亦云:“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参半”…·这些都是把“真”视为“真有其事”的具体真实,与之相对的“假”自然也就是指作者的艺术虚…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小康不小康,先要看厨房。”可见,厨房的流行势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相当重要。随着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产品先后出现,厨房也开始进入智能化的过程。厨房的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亦真亦幻般神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死亡匣子》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亦真亦幻的离奇事件,逼真的叙事技巧让读者觉得十分真实;但细细推敲就会发现,作者多处暗示小说中的多数情节均为主人公在昏迷期间虚构出来的。通过对主人公迪迪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作者对现代人空虚、荒谬的生存境况的嘲讽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情”与“景”是古典诗歌美学最基本层面上的问题,“真”与“幻”即艺术真实问题则是以审美认知见长的古典小说美学的最基本层面的问题。我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者倾向于小说的艺术真实是叙事的假定性与意蕴的情理性的辩证统一,正是这种辩证统一构成了小说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60年代“文学爆炸”中备受世人注目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置身于拉美社会政治环境,以亦真亦幻、似是而非的形式反映那个令人称奇的现实,它把万物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了世界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8.
《离骚》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它精巧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离骚》的抒情结构主要体现在:“真境”与“幻境”的整体结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抒情艺术;《离骚》的抒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层层递进;贯穿全篇的对照手法;《离骚》在对照中抒情,在对照中表现真善美和假恶丑。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烂漫的春光充满四季各种文字羽化为彩蝶多么轻盈美丽在网上飞来飞去亦真亦幻几分扑朔迷离春天的“伊妹儿”能与阳光比翼高山和大海都无法阻挡仿佛世界变得很小心灵的交流弹指一挥间……春天的伊妹儿@姚伟雄  相似文献   

20.
徐风 《教书育人》2004,(4):59-59
弄笔墨的人,多少有一点怪癖的。心理学家曾说这是白日梦。曹雪芹写书,谓之梦幻之作,那一本《红楼梦》,就恍兮惚兮,不知是梦呢还是现实,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废名写作,就有点做梦的样子,他写乡下,写痴人,都是半仙半人,半真半假,也引得读者跟着神魂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