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一、西海蒙古源流明朝建立后,北退的蒙古基本上演变成东西两个权力中心:东蒙古(即蒙古东部,又称鞑靼)游牧于漠南和漠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派;西蒙古(明称瓦刺,清称卫拉特或厄鲁特,原为翰赤喇部)游牧于漠西,与东蒙古有联姻关系。此外尚有一支活跃在明和东西蒙古之间的兀哈良部,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势力不断南侵。而中国却积贫积弱,对沙俄的扩张无能为力。终于在1945年,外蒙古被外国势力肢解,从中国分裂出去独立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历史的沿革和沙俄的凯觎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并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帝国的时候,整个蒙古就是他的根据地、元朝帝国的一部分。清朝初年,曾把蒙古分为三部分:即漠南、漠西、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漠西、漠北蒙古又称外蒙古,外蒙古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为防止外蒙古王公贵族搞地方武装割据,清王朝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派驻大臣和…  相似文献   

4.
那王府往事     
清朝定鼎中原后皇族宗室多居住于京城,其中重要成员被册封为王爵,其府邸被称为王府,星罗棋布的王府是北京建筑与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清代蒙古王公的府第在其游牧领地,京城只是其驻京的寓所。但乾隆朝以来,因清朝下嫁公主而令蒙古额驸在京居住并由后嗣承继,原来赏赐的公主府逐渐演变为蒙古王府。那王府即是北京现保存较好的蒙古王府之一,原主乃是清朝外藩蒙古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扎萨克亲王那彦图,其修建过程与历代拥有者的经历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5.
外蒙古古称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从公元647年唐朝中央政府在漠北设置六府七州进行管辖,外蒙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开始,列强入侵外蒙,不断策划外蒙分裂.在外蒙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正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见西藏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黄教)领袖索朗嘉措,互赠封号。格鲁派由此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并借助于蒙古势力,在西藏的教派斗争中渐处上风。1616年,漠西蒙古卫拉特各部正式接受藏传佛教格鲁派。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败亡。1644年,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入关,占据中原。17世纪中后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  相似文献   

7.
外蒙古古称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从公元647年唐朝中央政府在漠北设置六府七州进行管辖,外蒙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开始,列强入侵外蒙,不断策划外蒙分裂。在外蒙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由于俄日美等大国的操纵,外蒙最终于1946年1月正式从中国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8.
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东与黑龙江将军辖地毗邻,西与新疆相连,向南是内蒙古,北与俄国接壤,是重要的边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便设有库伦  相似文献   

9.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最早由西洋传教士于康熙年间带入中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帝传旨刊刻一组表现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奇叛乱及平定天山南路回部维吾尔大小和卓木的战争的铜版画,以弘扬自己的武功,并纪念那些出生入死的清军将士。  相似文献   

10.
正满洲在明北部边塞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内部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十三副集数十人起兵,自称"淑勒贝勒"。不数年,统一建州,吞并哈达,其势日壮。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尊称其为"淑勒昆都仑汗"。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正式受部众推举为"庚寅汗"。"汗"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回纥、蒙古使用过的酋长尊号。自明末哈达部王台称汗以后,"汗"成为女真社会中凌驾于各部显贵之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努尔哈赤称汗初期,不仅亲  相似文献   

11.
清政府军府制度产物之一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建立于乾隆八年(1742年),管辖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务及所属索伦、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厄鲁特等各旗的兵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噶尔丹即由呼伦贝尔地区深入袭扰漠南蒙古。清政府为抵御噶尔丹,曾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长驱,企图到这里驻兵扼守。后因噶尔丹已渡过乌尔顺河,“若仍往据贝尔湖,则反出其后”,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在他的小说《喀尔美萝姑娘》中塑造了温柔、善良的卖喀尔美萝的日本下层女子的形象。小说讲述了"我"对这位姑娘的暗恋以及恋情破灭后投海自尽的经过,这段恋情反映了当时中国留日学生的日本观,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具有浓厚游牧文化特征的那达慕运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聪明的蒙古人民将那达慕大会的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拓展,使它成为增强人们身心健康、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4.
蒋远松 《兰台世界》2013,(12):66-67
在长期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具有浓厚游牧文化特征的那达慕运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聪明的蒙古人民将那达慕大会的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拓展,使它成为增强人们身心健康、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5.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中右旗亲王品级札萨克多罗郡王车布登札布 ,是有清一代蒙古族绝无仅有的配享太庙并视怡贤亲王之例入祀京师贤良祠这一优崇待遇的喀尔喀蒙古大札萨克·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首任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策凌之次子 (清代蒙古族只有策凌、僧格林沁二人配享太庙 ,但僧格林沁入祀昭忠祠 ,而非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 ( 1 771年 )八月 ,策凌长子、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兼盟长·第二任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病逝后 ,车布登札布继任第三任定边左副将军 ,兼赛因诺颜部盟长。三…  相似文献   

16.
阿尔山地区曾是蒙古民族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它是蒙古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先后成为蒙古塔塔儿、翁吉刺、哈拉哈、车臣、科尔沁等大小十几个蒙古族部落繁衍生息游牧的地方。又因这里的温泉之故,使得它更成为蒙古民族心目中除“圣山”(不尔罕山)、斡难河、成吉思汗陵以外的又一“圣地”。所以,每到夏季,总会有众多的蒙古人及具有蒙古族血统的人不远千里,  相似文献   

17.
清代在东北、蒙古、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川隘口派驻官兵,担负侦察瞭望、管理游牧、监督贸易、稽查逃人、防止侵略的"更番守望之所,曰台,国语谓之喀伦,亦作卡伦,又有称卡路、喀龙者,皆翻译对音之转也"[1],"若边裔,若禁地,则卡伦守之,于要隘处设官兵瞭望,曰卡伦"[2],"卡伦之设,所以慎固边疆"[3].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末,厄鲁特蒙古四部中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至17世纪下半叶,发展为一支控制天山南北,威胁青海、西藏的强大的割据势力.清康熙年间,准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向喀尔喀蒙古进攻,同时.以出卖中国领土为条件换取沙俄军队的支持。清政府对噶尔丹的叛乱早有觉察,一直努力准备以和平方式解决蒙古民族间的纠纷,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噶尔丹举兵南下,距京师仅700里的情况下,才开始调兵遣将。乌兰布通大捷后,康熙帝又亲自与內外蒙古各部首领于多伦诺尔会盟,巩固了北部边防,加强了中国的统一.康熙三十三年,噶尔丹再次策动內蒙古科尔沁等部叛乱,并于次年再燃战火.康熙三十五年,清军分三路大举出击,康熙帝二度亲征,率禁旅为中路,采取裹粮长驱、分进合击的战略,在昭莫多与噶尔丹叛军激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里刊发的一组史料,是亲征中的康熙皇帝给皇太子胤扔的上谕,从中可见当时的形势、风土民情及君臣、父子、母子间的亲情等等,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史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聪五年八旗值月档(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一日 营于旧辽阳河。是日,科尔沁、阿鲁、扎鲁特、巴林、敖汉、奈曼、喀喇沁、土默特等地蒙古兵来会。科尔沁部台吉拉玛什希、台吉拜斯哈勒、台吉海雅赖、台吉绰尔济各献马一匹,跪拜汗毕,行抱见礼,却其马。侍卫桑噶尔斋献马一匹、行跪拜礼。  相似文献   

20.
崇德年间藏事档案译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馆所藏有关清代藏事文书档案,以蒙古文书写者颇多,尤以崇德、顺治、康 熙年间为甚,主要集中在“清内秘书院、内翰林秘书院蒙古文档簿”之中。其行文 文件的原件应为收文者所藏,而来文文件的原件迄今尚未发现。虽然如此,从已公 布的文书原件看,“档簿”所录文件,是以当时的文书格式逐行逐字抄录,完全可以 反映文书的原貌,可供研究西藏地方的内政与周边关系参考。现予刊布。——编译者李保文 蒙古喀尔喀马哈撒嘛谛色臣汗为赞同大清国邀请达赖喇嘛事致皇太极书① 崇德二年八月六日 愿吉祥。马哈撒嘛谛色臣汗致博格达②书。博格达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