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来开展的,班长教师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全面负责班级的保教工作、家长工作,以及对班员教师和保育员教师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等。班长教师的教育理念、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整体水平,影响班级保教质量,进而影响幼儿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教师与保育员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保教结合的管理意识;幼儿园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优化小班一日活动的保教工作,不断促进幼儿园小班管理。  相似文献   

3.
"保教并重"是《纲要》倡导的教育原则,以往不少幼儿园只注重从教师的角度强调保教配合,很少开展专门的保育研究活动,提高保育员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纲要》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纲要》必须加强保育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自下而上的保育教研,引导保育员结合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园在保育教研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探索则来源于一张偶然发现的表格和一次精心组织的保育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4.
胡新 《山东教育》2020,(5):36-37
幼儿园"三位一体"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两位教师和一位生活教师(保育员)共同管理,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我园班级管理注重三位一体的默契配合,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使幼儿健康成长。培训,提升保教理念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者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共同推动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好搭档     
保教结合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应贯彻的原则,我们更提倡保育员和带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默契配合。但怎样在幼儿一目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保育员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从动机、目标,到行为、做法,达成一致,是当前保教工作中的难点。下面三篇随笔反映了保育员在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及过渡环节中的有益做法,从中不难看出,保育员与教师要成为一对好搭档,实现教育行为配合默契,至少要做到——  相似文献   

6.
随着幼教师资培养数量的不断增加,幼师毕业生分配已趋饱和状态。但是,当前大部分幼儿园的保育员队伍素质偏低。针对这种情况,为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我园自1998年9月开始实施“一主两副”制度,即在幼儿园一个班中配备三位教师,不配保育员。其中一位教师担任班主任(主),其他两位教师配班(副)。三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教育和保育工作。也就是说,三位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全面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在人员安排上,我们的原则是每班配备一位有三年以上教龄的有良好管理素质和教育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幼儿园是对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保教并重"是幼儿园办园的基本原则。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中履行保教职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人员,其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幼儿园是保育员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8.
《规程》和《纲要》都明确提出"保教并重"是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保育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保育队伍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成为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面临的课题。我园后勤管理向来采取动态式管理,针对保教现场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为保育人员提供保育策略,适时调整保教行为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我园保育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9.
唐田 《家教指南》2006,(5):25-26
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保教结合,即幼儿园教育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幼儿园教师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保育员,也叫生活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的生活照顾、营养卫生以及教育教学的配合工作。之所以这样配置,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很稚嫩,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独立和自理能力还不完善,处于正在发育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但要教孩子学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怀幼儿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生活需要以及适应集体生活的基本情感需要。这一特点要求教师与保育员要相互配合,让孩子在优质的保教结合中得到快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30日,市府大楼幼儿园召开了“共筑和谐、走进童心”研讨会。由教师张文革、保育员贾庆芬两位老师分别从以身作则、班级管理、家长工作、保教工作等方面进行经验汇报,班级老师、负责亲子班的老师、保教主任及家长代表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两位老师的情况。她们所取得的成绩正是幼儿园近几年来一直倡导的“团结协作,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的一种精神体现,弘扬的是一种“和谐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现代保育知识的学习培训 我园定期组织保育员学习现代保育知识,细化保教目标、保教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保教理念。通过学习,让保育员认识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健康教育既包含身体健康教育,也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保教结合,不仅要照顾到幼儿的“身”,而且要照顾到幼儿的“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园过去每班只配备两名教师,没有保育员,教师事无巨细样样抓。为了摆脱教师整天为一些非教育因素忙得精疲力竭的窘况,提高保教质量,我园从去年三月份起,每班增配了一名专职保育员。“二教一保”制度刚实行时,由于保育员和教师都缺乏经验,对如何协调一致搞好教学不太了解,保教结合不够默契。比如,保育员在做好卫生工作后尽管跟班参加了教学,但对如何协助教师感到茫然。教师也觉得别扭,不知该怎样处理好与保育员在课堂上的关系。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我们集中教师和保育员开展了讨论。通过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工作没做好。一是保育员不懂教学,缺乏必要的教学知识。二是教师认识模糊,以为教学就是教师的事,保育员只是带带孩子,因而未能取得她们的主动配合。问题弄清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保教合一"的教育实践对其他根据地,及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保育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机制改革、保教队伍建设、因地制宜的课程实践等措施促进保教结合。新时期,要正确认识边区"保教合一"教育实践的时代意义,全面把握落实"保教合一"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全面加强保教队伍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推进岗位合理分工,逐步取消保育员岗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园的保育员多数由中小学转岗而来,尽管他们都具有教师资格,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保育工作经验.但是在保教配合方面与《纲要》的要求相差较大。所以,我们以开展保育员教研活动为促进保育员发展的契机,以轮岗为开展保育员教研活动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吴超伦 《学前教育》2013,(11):38-39
“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园始终坚持贯彻的原则,被视为幼儿园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我园在贯彻保教结合原则过程中,提出了“优质保教每一刻”的办园理念,努力强化教师、保育员在课程实施中的保教结合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进芳 《考试周刊》2014,(20):186-186
<正>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幼儿园完成保教任务的基层小集体,是幼儿最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对班级常规工作的管理是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保教理念倡导保教融合,上海更是在1997年率先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概念。在保教融合理念下,保育员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打扫卫生和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还应包括对幼儿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保育人员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保育契机,从中发挥教育作用。但就国内保育工作人员现状调查发现,保育员老师的任职要求普遍较低,加之聘用机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保教一体化”是指以科学的保教为基础,以儿童整体健康发展为目标,保障学前教育中“保”与“教”的平等,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统一。当前,保育员职业定位明显低于教师,人为地造成保育和教育的割裂,不利于幼教机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要明确保育员在幼教机构中的职业地位,建立保育员工作的长效机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满足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开展保育员任职资格培训。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明确指出,保育员的主要职责是“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据此,我们幼儿园一直把抓好保育员的工作作为幼儿园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了提高保育员的素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保教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幼儿园里,保育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不少保育员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简单地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因此,不少保育员在工作中“重保轻教”,注重对孩子的身体照顾,缺少对幼儿心理的关注;注重环境卫生,忽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动配合教师教育的意识和行为。笔者认为保育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