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动画角度看艺术之美,动画这门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动画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广袤的发展,但是有机遇就有挑战,中国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天有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试从动画的造物艺术的基本理论切入,来从动画角度看当代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空心人》继承了诗人《荒原》中对社会现实的悲观和绝望,但是,在《空心人》篇章中,艾略特则更加深入的给读者刻画了当时他眼中社会人的"空心"状态——精神、行为、情感、认知、希望的各种虚无,也呈现了当时社会人性在美的方向上的沉沦和淹没,同时也将诗人残存的一丝理想希望之光彻底的湮灭,整篇诗歌给读者的整体艺术感受无非是一种类似于末日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一、用美学来观照和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艺术之美 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之美是美的重要内容。人们谈到艺术必然会联想到美,在人的观念中已形成了关于艺术和美的最为朴素的感觉。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就美学而言,它主要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艺术也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通过研究艺术,我们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审美现象。黑格尔认为:“美学的正名,应该是艺术哲学”。换言之,美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或者说,美学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还有,人们也把“艺术”一词理解为“创造新方法或创造性地使用方式方法”。事实是,新方法的创造和方式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既是美的要求,也是美的表现。科学揭示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既有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本身便是美的。一言以蔽之,艺术的标准就是美的本质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乃志 《辅导员》2013,(15):26-27
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内涵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处体验到数学之美,就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提炼和发现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愉悦,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否则,美也非美也。  相似文献   

5.
刘乃志 《辅导员》2013,(10):26-27
<正>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内涵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处体验到数学之美,就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提炼和发现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愉悦,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否则,美也非美也。  相似文献   

6.
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也就是说,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是艺术中特殊的一类。正因为如此,它的美就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自然美。设计与艺术是有区别的。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艺术的美是纯粹的美,不需要考虑经济性与机能性,设计美与艺术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物质",因此必须受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也在发展,审美文化的多元性、融合性是一种趋势,而要构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美,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情感。《科学艺术结合构建人的和谐》一书熔科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为一炉,在深刻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本质的同时也展露了科学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重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又有新的感触,这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散文之于我,就像那朵海棠花之于川端康成.文章向我们诉说了一种哀伤的美,而在这片哀伤之美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苦涩.人生如花,该有儿多"哀伤"?下面略从生命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哀伤"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就一堂课的整体美而言,讲究的是教师的课型设计美和组织实施中的节奏美;就课堂教学双向交流性而言,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美;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角色而言,要求教师练就教学语言美和行为美;在课堂教学传媒的运用上,如板书、课件、实验仪器等也有美的形式的要求。课堂教学艺术牵涉到美学的诸多具体领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艺术属于宗教艺术范畴。瑰玮奇崛之美在大足石刻中有着极佳的生成、生长以至不断壮大的艺术土壤。瑰玮奇崛之美与其他诸美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丰富并支撑起了中国石窟艺术史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众美悉备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艺术。它同一切艺术活动一样,要给学生一种欢快之感,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趣味盎然地走进学习活动。我们都有过听课的经验,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假如是听一堂好课,就会颇有一种艺术享受之感,即使下课的铃声已响,还是不愿离开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美学把自然朴素、浑然天成之美作为理想之美,崇尚自然美对陶瓷艺术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历代陶瓷艺人都在追求浑然天成的境界目标。陶艺已融入社会生活中,生活是造就艺术的土壤,淳朴的乡土赋予得天独厚的艺术灵感,使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吸引着更多的制陶人为之癫狂,一块块泥土在艺人指间被赋予新的灵魂和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自然人观点提示了科学、艺术与道德的悖论,并希望通过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解决二者的矛盾。卢梭的话题,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将造成道德的沉沦,后被康德的美是德性-善的象征所否定;而其自然人观点中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思考,预示出了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在动、静两种美的形态中,中华民族首要的依然是欣赏动态之美;静态之美每每是作为动态之美的衬托与补充;就中国艺术而言,其表现方式则更多地讲求动静结合;是为动静在心。  相似文献   

15.
宋宜群 《山东教育》2003,(11):33-34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成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同理,如果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创造出教学艺术的和谐美。创造教学艺术的和谐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的内在要求。创造教学艺术的和谐美,可以使学生在有真知、有理性、有情趣的教学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激起学生向善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创造教学艺术的和谐美,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层次和品位,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文人茶客的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苏东坡,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宋代的品茗艺术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因素,大体可概括为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境之美。品赏苏东坡的咏茶诗就可以很好地领略宋代的品茗艺术。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评价教学 ,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确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门高雅的艺术 ,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而语文教学就更是一门在审美学中较为突出的艺术了。因为作为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除了要在教学中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 ,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借助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形式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高尚情操的陶冶 ,也就是要以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和美的形象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一审美心理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丑、非美是现代、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体现出后现代艺术的反身体修辞适宜性的审美趣味,反身体修辞适宜性所显现的是反人类倾向,这一倾向的实质是借此警醒人、推动人、促进人,以此强烈的内在意志力拯救现世群体沉沦和人种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在王国维心目中,“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是生命的存在,后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也是艺术美,形式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彩漆木雕鸳鸯形盒”和“《二十八宿图》木衣箱”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期的漆器艺术珍品.其器型之美、纹饰之美和色彩之美互为衬托,相得益彰,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战国时期漆器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本质,使审美主体在楚风流韵中追求浪漫、自由和美好,在审美认同中感悟自我确证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