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生于怀旧语境中的《长恨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怀旧文化特色:其一是对“殖民”文化的复制及宣扬;其二是对“高雅”之享乐主义的膜拜。在这样的怀旧语境中产生的《长恨歌》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了底层社会的利益代言角色”的一种行为,是典型的势利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毛泽东热不是对毛泽东个体权威的怀旧或传统政治文化的“复兴”,从合法性权威认知的历程、转换性发展、现实认知的角度分析毛泽东热的实质,是公众对法制型权威的理性呼唤。因此,对这一政治现象进行政治文化透视,是有深层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我国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教学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扬”(即继承)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个性,探究民族特性沉淀的过程,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重塑民族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弃”(即批判)主要包括: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传统,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构建“民主”、“科学”、“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苗侗民族是全国境内人口较多、聚居较集中和历史较悠久、文化特色较明显的两个世居民族。其民族传统文化是苗侗先辈在黔东南恶劣的山区环境适应中动态生成,积淀了苗侗先辈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予以苗侗民族个体或群体持续的形塑与滋养。然而,在文化“众神狂欢”的背景下,苗侗民族文化正遭遇着巨大的冲击与变迁,“已陷入齐脖深的河水之中”。鉴于此,本文探析了苗侗民族文化在当下的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及原因,并藉此探寻苗侗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出路。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英雄的意义     
20世纪的中国一直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种族危机和战争频仍、民生凋敝的个体危机,使发轫于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关于文学内部规律性的讨论,而被加进了很多时代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总结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乃是现代中国的民族文学”。犤1犦“乱世天教重侠游”,在种族和个体的生存危机面前,侠文化对原始野性生命力的张扬恰好与时代合拍,与萎靡、衰弱的儒家国民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久被遗忘的传统文化中的侠文化被拿来赋予“新民强国”的民族任务,就不是一个偶然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从文化内省角度,以道教为国家民族落后的病源;陈撄宁从文化抗争角度,以道教为抵抗他国文化侵略的良药。在晚清民国的政治、文化与思想语境中,知识分子的个体意识与民族国家话语交织,他们对道教的不同认知,成为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浪潮中建构民族话语的重要依据。鲁迅对以道教为根柢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欲重塑现代性、健全独立的民族性格;陈撄宁在“淞沪抗战”后,明确主张以道教为“团结民族精神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使美国文化占据着世界文化的霸权地位。“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着其它文化圈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赤贫化程度加深,甚至使一些主权国家的政权产生了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包括本土文化运动、考古文化、纪念活动、团契性怀旧、人文地理旅游浪潮),从而加剧了“文化民族主义”的程度。“文化民族主义”有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文化民族主义”也可能演变为血统种族民族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抗衡非本土文化。因而,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维护不应具有敌视现代文明与异国民族文化的性质,而需要与后者良性、平等、友好地互利交流,并且构成全球化文化的个性差异与多样化。民族语言及文化的生命力根本上系于该民族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生命力。因此只有自强不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文化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才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庾信《思旧铭》,以“铭”而非“诔”,乃是借铭文永不磨灭的文体意义,以向秀《思旧赋》为精神源头,悼念故人萧永,书写故国历史,微言表达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六朝铭文虽有褒赞警戒、记物写景等多种功能,但往往内容空洞、形式华美。庾信《思旧铭》却能在四六藩篱制约下,书写真情,记录历史巨变,达到了六朝铭文的情感高峰,开拓了骈体铭文叙事的新功能。《思旧铭》的艺术创新有赖于庾信思想自由灵活,有赖于庾信既有前期精湛的艺术准备,又有后期求真的人生境界。庾信顺应历史情境,引领时代思潮,从而使骈体铭文文质彬彬、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journeys of discovery and colonization were also scientific journeys that brought “Maori woman” under the intellectual control of the emerging “scientific” academ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Maori woman” through the discourses of Enlightenment science continues to affect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ubjectivities of Maori women scientists today. The paper draws on a doctoral thesis that used literary historical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erial archives and feminist narrative interviews with 16 Maori women scientists to collect the research data. I explore the conditions by which the subject “Maori women scientist” emerges and how the Maori women experience these conditions in relation to how they see themselves. I conclude by arguing that the identity of “Maori woman scientist” appears to be “impossible fiction” due to the fragmented nature of the sign “Maori,” “woman,” and “scientist”, which can be “traced” to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igns.  相似文献   

14.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天社”是继“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后的第三个新文学社团。“明天社宣言”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和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的。“明天社”的领衔发起人、社务联络人及所出版的五种“明天社丛书”的著译者,均是皖籍青年作家。“明天社”后因种种原因而解散,但作为“明天社”发起人的皖籍青年作家们,在他们分别参加了“湖畔诗社”、“语丝社”、“未名社”之后,仍为实现“文学界成长的明天,光明的明天,发荣的明天”而努力着,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考察线索,检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历史”话语的纠结以及文学史反思的向度。文中暗示,文学史反思的某些困难来自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结构,文学史的可能性和知识有效性也只能来自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局部批判”。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不仅是一位现实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形式符号美学家,其形式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对立批判”到“对话论争”、从“不自觉”到“自觉”接受、从“多元解读”到“反思建构”的曲折本土化过程,建构了“现代形式悖论”“审美反映符号机制”“结构范式的总体性”“形式的历史哲学”等丰富的本土化命题,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现代性语境中,引导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走出了与形式主义文论敌视的误区,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符号学维度审思,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下四个基本的文学理念来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以期引申出文艺美学通向未来的路径 :一、从“五四”到新时期——对“人的文学”理念的重新理解 ;二、启蒙与尝试的交响 ;三、革命话语与学术理性 ;四、中国与世界——一种流变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始终存在着"组织化"的生产模式,"组织化"生产被视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学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文学组织、文学会议等"组织化"策略引导当代中国的文学生产传播,从文学题材、文学风格、创作方法等多方面对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理论指导和组织规划。但在"组织化"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由与秩序、个性化与"组织化"的消长平衡问题。因为文学创作存在着"组织化"与"个性化"的矛盾,因此也总存在着"组织化"的调整。中国当代文学"组织化"努力的目的就在于结合国家意志和人民伦理,实现文学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