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金土 《职教论坛》2002,(15):20-24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教育部正式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高职系统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认为:“技术应用性人才”不如说“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便突出人才类型和教育类型的特点;而“技术应用型人才”又不如说“技术型人才”,因为“在当今世界,技术变成了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不仅包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工、营销和维修”(1)。也扩展到广阔的服务领域。现代技术的含义除物质性的技术外,还包括非物质性的技术。对于“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特征,虽然有…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代表、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方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技能人才创造成长空间近几年,我们沈飞公司定货上升幅度较大,生产也很饱满,因此,对一线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大。2001年和2002年,沈飞公司连续两年在沈阳地区招聘铣床工和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工种的工人。但是公司需要招聘上百人,却只招到20多人,而真正上岗就能出活儿的还不多。我们沈飞公司较早地转变了人才观念。在公司内部,无论管理人员还是技术工人,只要对企业有贡献,我们一视同仁,都视为人才。“十五”期间我们计划培养100名高级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个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有幸拜读贵刊《现代技能开发》,掩卷深思,回味无穷,贵刊对于技校生或技术工人的培养帮助真是难以尽言。但我们在当地邮局要求订贵刊时却找不到。我同事、同学对贵刊评价极高,也希望长期拥有这本刊物。如何订阅?恳请编辑同志给予我们满意的回答。视工作顺利贵刊越办越好龙福文/广西龙福文:你好!感谢你毕业之后还能给我们写信。因为我刊是自办发行,所以邮局不会订到。如果你想订阅,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1.直接汇款给编辑部,说明订阅学生版,还是全年12期。学生版…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后了。它警示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报告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技工院校是技术工人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第七期“热点话题”中卢德荣关于工人不吃香的文章,很有同感,我所在的企业就是这么回事:一、涨工资论职位,坐小车讲官衔,工人算老几?二、没有靠山,工人办事样样难;三、领导眼盯的是美女大款,还有他的上司,眼里怎么会有工人?四、领导培植重用的亲信(陪赌陪嫖的亲信),是能以权换权,以权换色的人……。还有比这些严重得多的,国有资产进了个人腰包,工人拿不到工资……。您说,要都是这样,这企业还有救吗?我真是为此而担忧!读者:孙淞“不吃香”我也有同感@孙淞  相似文献   

8.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1,(14):7-7
我国目前并不缺乏拥有技术的人——确切地说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为我们的教育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培养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但中国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得诺贝尔奖?我们培养的是“解题的第一”,而不是“出题的第一”。  相似文献   

9.
一天,一位工程师路过工地,看见三个工人坐在沙堆旁休息,他走上前去,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干活。第一个工人说:“昨天我刚得到一笔奖金.正想着怎么花这笔钱呢。”第二个工人说:“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干吧。”这时第三个工人站起身来:“我今天会努力的,因为我只有今天,而他们却没有。”  相似文献   

10.
“人才”的定义:“德才兼备并有某种特长的人”。其实“人才”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它涵盖至各个领域和各种层面。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理解和诠释产生了一些误区,往往会问:“技术工人是人才吗?”。  相似文献   

11.
现在,技术工人严重匮乏,尤其是关键岗位上的高级技工更是炙手可热。在这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状况下,在所难免地出现了技术工人培养“拔苗助长”的问题。而培养具有过硬动手能力的技能人才,靠不切实际的“瞎着急”和不负责任的“粗加工”肯定于事无补,到头来还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折射的其实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轻视劳动、鄙薄技术的弊端,以及技能人才如何合理地使用的问题。不用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奇观和鄙视技能人才惯性作用的现实,就从培养这两类人才的成本核算来说也非常明显。培养一个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西北职教》2004,(2):39-40
随着国内有车一族的增多,各类汽车专业人才成为市场抢手“货”。汽车研发、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技术工人、汽车经营管理人才、负责技术维修的高级蓝领等等.都是汽车行业抢手人才。除此之外.汽车消费还催生了一些新职业。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没有优秀的技术工人 ,就没有优质的产品 ,就没有优秀的企业 ,这是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一条成功的经验。他们每年举行大型的技术比武活动 ,评选“岗位操作能手”、“生产技术标兵”、“技术技能人才” ,他们靠一批批优秀的技术工人 ,带动和影响一线生产工人 ,促进企业的发展 ,这也许是许多成功的大型企业共有的管理办法。在时下 ,一提到人才 ,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专家 ,教授和企业的各类专业人才 ,而笔者以为 ,那些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的优秀技术工人也应当称为人才。众所周知 ,市场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光有专家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有越来越多贴着“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制造业会因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严重短缺而受到影响。“我国城镇共有1.4亿职工,其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  相似文献   

15.
侄儿齐晓勇:你来信说,考上了技工学校后有许多心里话不知找谁去说。你知道我当过几年技校校长,要我给你说说。最近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同我聊起了“技术工人是不是人才”的话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利用这封信,和你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供你参考。什么是人才?辞典上说,人才是指有品德有才能的人。在我看来,人才是有层次的,人才是有类别的。就国家来讲,人才结构应是金字塔式。既应有少数的尖端设计人才,也要有大量的技工人才。据调查统计,我国现有职工2亿多,技术工人有7000万。没有成千上万的技工人才,设计出来的产品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为把我国建设成真正的“世界制造工厂”,让我国成为全世界真正的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必须造就我国现代化的高素质的制造人才,即技术工人,而中职教育正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摇篮。因此,中职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高素质一线工人的素质、技能的高低,关系着国家制造大国、制造强国的战略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2007,(15):12-13
背景:辽宁省总工会日前宣布,将在全省行业与企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制”,并给予相应待遇,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激励高技能人才发挥才干。按照辽宁省已经推行“首席工人制”企业的做法,获得“首席工人”称号的技术工人,有的将拥有年薪超过10万元的待遇,年薪最低的也有6万元,有的“首席工人”还配车。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能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认真实施“人才战略”,以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为目标,积极主动的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从思想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大力开展全员培训。 1、加强一般岗位工人培训,努力提高工人技术等级水平。对一般岗位工人的培训,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以所从事岗位工种技能知识为主;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以脱产的方式进行,实际操  相似文献   

20.
毕庆富 《教育艺术》2005,(12):54-55
这里不美其名日:“教育后进生”,而实说:“教育差生”。这实在是因为这更符合这类学生在我们一般教师心中的真实印象。的确,无论我们怎样“偷换概念”,以诸如“后进生”这样的新名词来麻醉自己,也无论我们怎样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苦苦地“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差生教育依然是我们难以解开的死结,难以逃出的罗网……直到听了江苏大学一位实习老师的课,我方醍醐灌顶,有大彻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