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媒体的应急报道都提出了挑战。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国内广播媒体发挥了广播"应急第一媒体"的功能。本文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以来的报道,从提升记者现场报道能力、强化编辑提炼编辑功力、多内容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及阶段性报道点面结合等几个方面对优化广播报道文本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2.
方玮 《新闻实践》2014,(6):112-113
交通广播是在碎片化收听环境下,紧紧服务本地移动人群,提供参与性很强的资讯内容的媒体。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FM93)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无缝融合,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在突发事件应急直播、主题策划新闻行动、交通大民生深度报道等方面,开拓传统媒体的新闻新空间,扩大传统新闻品牌影响力。极致化突发事件报道,善用新媒体搭建平台在突发事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播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发展起伏,时至今日,仍然在传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更以其权威性、受众广泛、易于收听等优势,发挥着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冰 《新闻实践》2011,(7):62-62
近年来,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那么,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报道策略,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发挥信息沟通、舆论引导和公益服务作用呢?2011年的第一场大雪从1月18日开始至20日,低温雨雪肆虐浙江达60多个小时。受大雪影响,全省13条国省道、354条县乡道交通中断,诸永、杭宁等9条高速限流、封道。跨地市以上公路班线共计停班4429班次,山区和支线共停班14988班次  相似文献   

5.
广播作为运用现代电子传媒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更是值得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广播在突出事件报道中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现在我就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做一简要分析,以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进一步利用好广播媒体,服务好受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在电力、通讯、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广播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广播作为收听人群众多、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的广播媒体,在"平时服务、突发应急"的原则下,成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最佳媒介。本文以延边交通广播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直播报道为例,从交通广播应对突发事件、承担社会责任分析交通广播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应急作用。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做到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先人一步,从而形成首发效应,强化对舆论的引导力.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广播的有利条件以及广播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8.
2013年秋季登陆的“菲特”台风,给浙江各地造成了严重的内涝灾害.浙江交通之声FM93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持续进行100小时的直播,充分利用交通领域以及其他方面的应急资源,即时发挥了应急广播的作用,开辟余姚直播室,不仅在沟通信息,联系救援,疏导各方情绪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广播在组织灾害报道、新媒体互动、拓展作为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和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浙江电台交通之声创办于1998年春,6年来经营创收始终保持着跨越式的高速发展势头,到2001年一跃为浙江广播单一频率中经济创收最高,在全国交通广播中排名第二、列全国1300多家广播频率的第一梯队。2001年、2002年浙江省城调队的社会收听调查显示,在“最喜欢收听的电台”一栏上,交通之声是受众选择率最高的;全天24小时的节目里,交通之声几乎每个时间段的广告时间都处在饱和状态。 分析交通之声的广播经营,其外化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强化频率的节目、广告、活动等部门相互协作,研究广播市场特征,通过市场化手段树立和突显频率的整体形象,从而扩大频率社会影响,赢得市场。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在融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融合,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中占据有利地位,有效提升自身公信力与权威性,就必须发挥广播深度报道优势,通过移动收听、形象说理以及声情并茂优势在众多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向社会大众带来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广播报道。本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报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和生命力,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更应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形成"首发效应"。本文探讨了广播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要建立的快速反应机制、报道原则和方法以及新闻采编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4.
钱晔 《视听纵横》2009,(5):54-55
杭城交通、汽车类电台竞争日趋白热化 2008年10月20日,浙江电台107城市之声改名为私家车电台107快乐广播,针对杭城私家车收听人群。紧接着浙江电台104.5汽车休闲广播改名汽车调频,目标瞄准杭城出租车收听人群。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表现深度报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伴随优势,移动收听今天,在移动状态下收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人群在城市生活中日渐升温,广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携带方便、不受限制的移动收听优势越来越凸现出来。据此深度报道可根据不同的受众收听习惯安排在相应的时间段播出,即可避开其它媒体确保收听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同时,形成一套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科学机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年来经过"2008年年初南方暴风雪""玉树地震紧急救援""日本大地震"等众多突发事件报道的实践,在构建广播媒体突发事件反应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中,作为主流广播媒体的中国之声,详细报道了矿难事故的发生、施救,获救矿工情况等.从中国之声的报道中,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介角色,对于思考传播中传播者角色、受众心理诉求,尤其是风险社会中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都很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浙江之声“新闻110”是一档周一至周五全天5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也是一档全省78家地方台共同参与的新闻直播节目,节目中播送的新闻几乎全部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口述连线报道。半年多来,随着浙江之声“新闻110”新闻直播节目的成功运作,被视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新闻口述连线报道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县级电台也在参与浙江之声“新闻110”口述连线报道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媒体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以2008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和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为契机,突发事件报道将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成为媒体担当其社会公益责任.获得公信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报道领域。与中央级广播媒体相比较,地方广播媒体覆盖面较窄、目标听众相对集中.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要把握好“事件选择”、“核心报道主题设计”和“报道程序设置”三个环节.着力构建贴近性、服务性更强的报道,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区域影响力,形成差异化报道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传播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需要一种指导性强、能对经济社会现象作权威解读的信息,主题报道则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广播由于具有移动收听和伴随收听等独家优势,有时主题报道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可能会比报纸和电视要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采编实践,就城市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题材、形态、平台三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