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一个孩子心里,它突然来了。它带走了孩子的快乐,让孩子痛苦:它带走了孩子的笑脸,让孩子哽咽不止;它带走了孩子的幸福,让孩子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诗中这么写道: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就是堆雪人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管文锦 《今日教育》2009,(11):62-62
一个外地孩子和一个本地孩子打架。班主任把他们都叫到办公室。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似乎是外地孩子先打了本地孩子,本地孩子还了手。班主任留下了那个外地孩子,重点教育他。那个孩子说着话,班主任频频点着头,不断概括。"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他以前看不起你,也打  相似文献   

4.
问: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常常回嘴,应该怎么办? 答:这好办。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回嘴,父母就洗耳恭听好了。孩子回嘴,一说明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孩子听进去了;二说明父母的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不服气。不服气很好。不服气就请回嘴。孩子回嘴,父母正好找到新的突破口,深入一步再批评。如果批评到位了,孩子不吱声了。如果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会再回嘴的。一定要欢迎孩子回嘴,要把批评变为讨论,最终服从一个理。  相似文献   

5.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样的教育都容易,一旦孩子长大了,教育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孩子的事,等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了,才想到花钱买教育。父母花钱能买到教育吗?如今的金钱社会,一些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就花钱请人带孩子;孩子长大了,出现叛逆、早恋、厌学、网瘾、  相似文献   

6.
孩子与大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孤独。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和树玩得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看着孩子变得闷闷不乐,树问:"孩子,怎么今天这么不开心啊?"孩子说:"树啊,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却没钱交学费。"树想了想,说:"孩子不用愁。我有很多果子,你把果子摘了卖掉,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听了很高兴,便摘了许多果子拿去卖了。从此,孩子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都到大树这里来摘果子,大树每年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再见到孩子。时间又过了很久,孩子又长大了,该结婚了。孩子又来到大树面前。大树说:"孩子,能见到你太好  相似文献   

7.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相似文献   

8.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检查起来问题往往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原则,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只谈眼前,不翻旧帐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勇于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就翻老帐,这样很伤孩子稚幼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  相似文献   

9.
休闲沙龙     
声音如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  相似文献   

10.
很"像"孩子的孩子有些文章,看上一眼,就会被牢牢抓住,无法放弃了,《嘟嘟的故事》就是。难道还有不像孩子的孩子吗有,很多孩子已经不像孩子了。  相似文献   

11.
金红芳 《幼儿教育》2014,(Z1):76-77
冬日,小班的孩子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操场上玩轮胎。教师鼓励孩子想出多种玩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滚轮胎、打地鼠等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好多孩子满头是汗。这时班里的保育员过来了,教师提醒保育员帮孩子把外套脱掉……快要吃中饭了,教师还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看到饭菜已送到班里,教师便匆匆忙忙把孩子带入盥洗室。孩子们很兴奋,有个孩子把一块肥皂塞到排水孔里了,教师批评了该孩子,被批评的孩子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12.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13.
如今,孩子读书已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了。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心甘情愿或被逼无奈地威了孩子的陪读。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每天晚上挑灯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不写完最后一个字、背完最后一个单词,他们就没完成任务;周末他们就是孩子的全职保姆。陪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帮着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之外的作业。他们不辞辛苦,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14.
招一:不能管得过死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创造型的孩子,可孩子真的有了创造型孩子的特点,一些家长又担心了,因为创造型孩子往往不太听话。家长们往往喜欢老实的孩子,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因为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而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  相似文献   

15.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非常好,全省的高考状元。记者闻讯涌进了他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不知道说啥。孩子的母亲化解了  相似文献   

17.
李笙清 《家长》2013,(7):25-26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欢笑回到孩子的脸上。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孩子们即将迎来自己的暑假。本来以为紧绷了一个学期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可许多家长却无视孩子的需要,不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而是无情地扼杀掉孩子的假期,让孩子  相似文献   

18.
孩子小时候,我们把他们当作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生活知识、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婴幼儿来"养"。我们养孩子、疼孩子、宠孩子,把孩子看作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跟孩子不分你我。孩子到了八九岁,突然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敢对家长说"不",敢与家长对着干了。这是孩子成长中  相似文献   

19.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这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心得。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意愿,是从他上小学时一次报拉丁舞班开始的。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我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班,其中包括一个拉丁舞学习班。我认为学习拉丁舞可以培养孩子的形象气质,还可以锻炼身体。起初孩子小,让他去学也就去了,而且还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间长了,孩子似乎有些不太愿意了,我们以为是惰性在作怪。可是,在一次新的报名开始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在书桌上发现了孩子写给我…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爱是什么:爱,不但是生活、身体、心理的关心,而且是对孩子认真的教育。爱学生首先要真正的教给孩子知识。是自己对教学的态度的认真,这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老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爱是真情的流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热心的帮助。有个孩子生病了,我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及时的帮助他看病,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把爱当做了学习的动力。爱是在教学中严格的要求孩子,孩子看似叫苦连天,等长大了之后,他会非常感激你。爱是对孩子的宽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方法,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教育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