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与培养人才宋庆龄深知,选用优秀人才担任托儿所、幼儿园领导,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是办好幼托事业最重要的条件。她遴选与聘请留学美国的幼儿教育和幼儿营养保健专家陈善明领导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工作。陈善明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曾任上海女青年会托儿所主任...  相似文献   

2.
由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创办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迎来了50周年所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中国福利会副主席鲁平等为托儿所题了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正昌,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中福会副主席杜淑贞、许德馨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许多地方或幼儿园办起了托儿所(班),收托2~3岁的婴儿。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南京师范大学赵寄石教授与南京市玄武区如意幼儿园合作,经过五年时间,探索2~3岁托班综合教育课程。她们以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2~3岁婴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2~3岁婴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本刊曾在1996年第2、5两期上作过简略介绍。时间又过去两年多了,她们的研究日臻成熟。我们约请赵寄石教授及实验园教师撰写了这组文章,介绍她们的研究成果并连载刊发,希望对托班的保教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生兰(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学前教育从纵向看,包括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两个部分;从横向看,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两个板块。处于婴儿期的孩子(0~3岁)主要是在托儿所接受教育,处于幼儿期的孩子(4~6岁)主要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现今强调托幼一体化,主要是把托儿所和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幼儿接受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并且两个机构的教育往往是断层的。一般来讲,0~3岁的婴儿进入托儿所,归属于集体事业管理局管辖,实施的主要是保育;3~6岁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归属于教育局管辖,实施的是学前教育。长期以来,这种管理上的不一致、机构上的不统一,造成学前儿童教育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如何更好地实现从零岁开始的教育,实现托幼一体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台湾幼教师资培养简述毛曙阳台湾的幼儿教育机构通常包括幼稚园、托儿所和其他儿童福利机构等,其中以幼稚园和托儿所最为普遍。幼稚园招收四至六岁的幼儿,属教育部门管辖,其工作偏重于教育,园内的工作人员被称为“教师”;而托儿所收托一至六岁的儿童,周社会福利部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在人们的记忆中模糊了,淡忘了,甚至忘却了。然而,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心目中,宋庆龄先后5次视察园所时的情景,却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生动,那样叫人激动! 1952年秋菊盛开的一天下午,宋庆龄行前没有打电话通知就来到当时座落在虹桥路的中国福利会幼儿园视察。她没有到办公室稍事休息或听取汇报,就习惯地朝厨房走去。她用手捏了捏潮湿的抹布,看是否还沾有未搓洗干净的油腻;再走到陈放餐具的橱前,  相似文献   

8.
我从1953年跨入杭州幼师的大门,就与早期教育这一朝阳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从南师毕业后,我被学校派往本校托儿所挂职锻炼,后因教育系停止招生,我也就在托儿所扎下根来。1977年教育系恢复招生,我重新回到南师讲台,直至退休。这期间,我担任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托儿所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过幼儿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托儿所教育、幼儿文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的研究。在所有的工作中,我对3岁前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所以,退休后,我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9.
一、上海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这一研究从上海解放到今天,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60年代,为婴幼儿研究开始引起注意的时期 早在1950年,宋庆龄在上海创办中国福利会时,她已经考虑到对妇幼保健工作要与科学研究联系起来.她于1956年在致国际友人的信中再一次强调: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事业,要在高技术水平上来从事这项工作①.为此她要求中国福利会制定一个长期的研究规划,来开展妇婴幼儿的早期保育事业.那时,中国福利会下属的保育机构,开展了<一岁半到三岁半儿童注意和记忆的调查>,对婴幼儿进行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和"三浴"体育锻炼的科学研究和兴趣游戏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等,这对促进婴幼儿早期身心健康和保育研究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49年7月24日,新中国诞生前夕,一位伟大女性,用她的双手、用她的爱心,托起了哺育小树苗健康成长的摇篮—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她就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五十多年来,该园坚持实践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形成了"健体健心、自理自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保教结合特色,幼儿在"生存课程"中,"学生活"、"学学习"、"学做人",获得全面发展。"拥抱幼儿、拥抱家长"是幼儿园的价值观;"透  相似文献   

11.
我园的前身是托儿所,那时,各种制度不健全,教育教学工作不正常,与市、区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在改革的年代,公司领导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决定将托儿所改为幼儿园,由隶属生活服务公司领导改为中学领导,工作中心也转为教养并重。全园现有工作人员55人,在园幼儿320名,设8个幼儿班。  相似文献   

12.
世界著名育儿专家史蒂夫&#183;毕德甫在其出版的新书《养育婴儿:3岁以下应该进入托儿所吗?》中警告说,把3岁以下的幼儿放进托儿所可能不利于他们的发育成长,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幼儿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并常常表现出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1950年4月,在全国救济工作会议于北京隆重召开期间,宋庆龄和周恩来总理根据新中国诞生以后的新形势,共同研究确定了中国福利会今后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要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同时进行国际宣传。同年11月。宋庆龄提出,必须“逐步地有计划地使我们各单位的工作发展到更高的技术水  相似文献   

14.
无限热爱幼儿保健工作 1956年,二十岁的金冰冰被分配到苏州市苏纶纺织厂托儿所工作。人家说干这行没出息,工资比车间低,她却认为献身于祖国的托幼事业是非常光荣的。她二十六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当时,托儿所幼儿发病率很高,她主动要求到隔离室工作,看护患病的孩子。有的同志劝她不要自讨苦吃,整天跟患水痘、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婴儿在一起,易感染、风险大、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上海市儿童保健所、中国福利会、上海地区托儿所协会、《为了孩子》杂志社、《上海托幼》杂志社等6个单位联合举为的全国托儿所教养工作会议,于1993年4月2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全国17个省市的12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孙岩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潘洁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重要报告。此次会议,旨在交流托儿所教养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沟通各地托儿所工作人员、科研人员间的联系,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托儿所教养工作质量的提高。大会共收到科研论文和专  相似文献   

16.
据《新民晚报》悉:首届全国学前教育情报交流网建网工作会议透露,中福会托儿所、中福会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和中福会学前教育信息中心将作为华东师大幼儿实验基地,为幼儿教育引进高校教学科研力量。  相似文献   

17.
堪称一流的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幼儿园的建成,是对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最好的纪念,也是中国福利会学前教育工作一项突出的成就。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园名的宋庆龄幼儿园,位于上海市西郊虹桥地区虹梅路3908号,环境秀美,东面离宋庆龄陵园不远。该园占地26,929平方米,建筑面积9311平方米。在青翠的草坪东端,矗立着由著名雕塑家章永浩设计的“宋庆龄与儿童”汉白玉雕像,宋奶奶的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1991年9月19日,宋庆龄幼儿园开幕典礼在园内草坪上隆重举行。中国福利会主席黄华、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上…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象一直是各种教育理论流派的研究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首先,从纵向的年龄维度上看:《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儿童确定为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此,儿童教育的对象应是0~14岁的儿童。由此,也可推知,儿童教育包括了胎教、家庭教育、托儿所教育、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小学及初级中学教育)及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其中,幼儿园教育和托儿所教育是两种正规的幼儿教育形式,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幼儿教育形式,如胎教、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幼儿中心、家庭(?)托等),也称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因此,幼儿教育的对象也不只是3~6岁的幼儿,还应包括0~3岁的孩子,从年龄划分上看应是0~6岁的儿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0~6岁的儿童中,不同年龄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就全国范围来说,正规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主要面向3~6岁幼儿,其中,6岁幼儿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郭丹青 《教师博览》2010,(11):44-45
今年9月,我家小女就要从日托中心"毕业"了!回想过去3年的快乐日子,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加拿大政府对儿童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幼教是指托儿所阶段的婴幼儿教育——含婴儿班(4个月到1岁半)、幼儿班(1岁半到2岁半)和学前班(2岁半到5岁)3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目的三岁前婴幼儿的教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而目前对0——3岁领域的重视,还远未达到应有的程度.为促进这一年龄段婴幼儿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托儿所的管理,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托儿所规范(讨论稿》(以下简称《规范》),就托儿所的教养目标、物质环境、教育活动、作息以及托儿所的规模、人员、配备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由区(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