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大众传播学领域,公信力这一概念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仅限于大众媒介的公信力。例如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郑保卫、唐远清的《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的《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实证研究》等,以及由喻国明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关于大众媒介公信力的专著系列——《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虚假、滞后、片面的报道为流言的流布留下了充足的传播渠道空间,这会降低媒介公信力导致媒体危机,甚至演变为公共危机、政治危机.因此,媒体要为公信力增减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得失而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平复公众情绪.政府则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媒体开放信息源,建立科学、完备的公信力测评标准检测媒介公信力,规范媒介行为,使大众媒介占据信息传播渠道主导地位,阻滞流言流布.  相似文献   

3.
从“凯利事件”看BBC的公信力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 ,公信力成为大众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和竞争资源 ,是媒介产品的信誉保证。它是大众媒介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以及与社会系统的互动 ,在受众心里形成的对媒介的信任度、忠诚度和影响力。公信力不能简单地用视听率来解释 ,它应该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信誉保证体系。从“凯利事件”可以看出 ,BBC的公信力与“皇家约章”、视听费制度 ,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以及在公共关系方面的努力密切相关。英国与中国国情不同 ,但BBC作为公共媒介对中国视听媒介公信力的建立有着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德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大众媒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社会也可以利用大众媒介对公众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应当从提升大众媒介的公信力、加强媒介文化内的议程设置和开展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来发挥大众媒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解读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涛 《军事记者》2008,(1):53-54
公信力评判标准与要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影响大众媒介公信力评价的有3个基本维度:即专业主义特质、社会角色期待的中心指向、社会的感知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公信力形成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国平 《新闻界》2004,(2):36-37
当前,大众媒介公信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提出并得到强调、实务界和理论界已经对它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拟从生成系统这一点出发对媒介公信力形成过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解读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涛 《新闻前哨》2007,(11):33-34
公信力评判标准与要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媒介公信力评价是公众通过社会体验所形成的,对于媒介作为社会公共产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的感知、认同基础上的评价,而媒介公信力则是指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影响大众媒介公信力评价有三个基本维度:即专业主义特质、社会角色期待的中心指向、社会的感知与认同。  相似文献   

8.
赵文义 《编辑学报》2015,27(3):222-224
为了解读学术期刊公信力缺失的深层原因,从梳理学术期刊公信力的内涵和外延入手,根据有关信任、大众媒介公信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学术期刊公信力与产权制度、政府管制和市场环境的关系,分析学术期刊公信力培育的基础条件和深层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楠 《记者摇篮》2008,(4):30-31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任鸿雁 《新闻世界》2013,(9):279-280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发挥了记者的作用,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传播的时代,更需要大众媒体发挥公信力的优势、加强媒介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论文基于社会调查数据,对中国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量表的因子结构也就是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璐 《新闻世界》2011,(7):276-277
"80后"正从上世纪末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21世纪初的争议与褒贬,发展到今日的"80后"文化现象。从争议到批判到赞扬再到思索,期间各种媒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具有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大众主流媒介,洞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而我们对"80后"的媒介形象认知应将具体文化现象、话题和媒介形象再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媒介服务大众,取信于民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公信力,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是开展新闻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打造公信力品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若虹 《今传媒》2008,(4):38-39
大众传播媒介服务大众,取信于民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公信力,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是开展新闻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打造公信力品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编辑权独立是构建媒介公信力的基石媒介公信力是指传播者的可信度,"是公众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它来自公众对媒体的信任与信心。客观可靠的媒体内容是生发公众信任的不竭源泉,也是确保媒体获取公众信任的关键。新闻采编部门作为媒体内容品质的直接把关人,其采编权的独立与否直接决定着媒体内容的品质。因此,维护编辑部门的权威,尊重编辑权,"是媒介作为‘专  相似文献   

17.
传媒生命力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传播媒介服务大众、取信于民是它的立身宗旨。因此,它的社会价值实际上是由受众来决定的,公信力和亲和力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大众传播体系中各媒介渠道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媒介渠道之间的公信力存在较大差异,并有明显的地域与城市类型差别。同时对整个传播体系中各传播渠道相对公信力的调查发现,国内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高的媒介渠道,各媒介渠道公信力有地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李立 《新闻世界》2012,(10):153-154
社会转型期,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更得到凸显。本文从媒介的双重属性角度,探讨了媒介公信力对媒介自身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提升媒介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姜苏  徐惠 《新闻大学》2013,(1):149-152
媒介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被受众信赖的良好的品质.媒介公信力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打造诚信社会和提高媒介的品牌价值.近年来,我国媒介整体公信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和问题研究,探讨提高我国媒介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