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沈丹 《考试周刊》2010,(46):213-214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大一全体新生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课,对大学生未来四年的生活和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新生入学后的主要存在的心理状况,阐明了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当在他们入学后及时加以心理教育、疏导和调适,指出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应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一新生入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发生量著变化的时候,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迈好独立人生的第一步,我校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此方法对其它高校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为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近两年通过新生座谈会、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大一新生主要存在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学习方式和方法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变化带来的心理适应不良等心理特点.结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适应、积极转变、加强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等是有效改善大一新生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简议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刚刚跨入大学门槛并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以及时而科学的指导。新生入学教育包括科学的专业指导、及时的“转换”指导、前置的就业指导、系统的心理指导、悉心的解困指导、得当的规范指导等方面。成功的入学教育应对新生的大学生活及长远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95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主要力量,他们思想多元、个性张扬,行为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如何快速接受与适应角色的转变,在心理上、生活上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值得关注。以"95后"大一新生的普遍特点为基础,总结了他们入学以来在心理、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不适应的表现,并以此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入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一新生步入高校校园后,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由于大学生自身和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他们有些人在心理上不适应新的环境.从大学新生入学心理的问题入手,分析其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表现及原因,加强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对促使新大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给处于人生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以及时而科学的指导.本文通过结合工作实践,对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就新生入学后产生的种种不适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每个大学生入学后首先经历的一项重要的大学教育课程。本文通过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对做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举措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效果好坏,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大一新生刚入学,往往会存在环境、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不适应,这就需要通过入学教育进行引导,而当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又存在诸如模式过于死板、内容陈旧,以及对学习指导重视不足等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新时期新生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方式方法,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7,(5):91-94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其工作内容重要,任务艰巨。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下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有目标层级化、内容结构化、活动主体化等特征。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以实现新生的适应与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服务新生入学适应、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造心理健康活动等路径,从而促进新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新生作为一个心理问题较突出的群体正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针对当前新生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入学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更好地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沈阳药科大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新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一个主要原因,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生对全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孤独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全新的环境,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方式上的转变,缺乏多种自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大一现象”,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时,应注意使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完善化,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环境和自我,关心新生生活,提高其自理能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群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如何让这些大一新生在入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按照设计好的活动程序,通过团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及相互之间的互动过程,从而达到既定目的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实践证明将团体心理咨询用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过程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渐进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新生入学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大学生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将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根据新生入学和就读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和内容规划,开展渐进式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打好大一学生学习基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一高校09级5620名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有9.56%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男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好于女生,文科生好于理科生。为此,应针对新生心理特点,开展系列入学教育,并采取个别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与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包括建立大一新生心理档案,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新媒体优势,使新媒体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搭建心理健康新媒体官方教育平台,成立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新媒体环境下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入学适应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针对自身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入学心理适应教育。本文拟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为教学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一次课为例,就思政课应如何对新生进行心理适应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教育界频频论及的课题,各高校都逐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全新的生活,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感到无所适从,精神压力甚太,从而产生种种不良情绪和心态。这些不良情绪和特殊心态严重影响着大学新生的起步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要解决此现象需要老师积极引导,新生自己也要提高认识,调整自己,加强锻炼,做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此,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越须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井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有四种类型:彷徨抑郁心理、自卑自负心理、麻木盲从心理、幻想猎奇心理.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人为本,从入学教育,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加强师生交流等方面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教育,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