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一方面要求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接受性学习要向发现性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2.
陈伟 《青海教育》2010,(1):35-35
学习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21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一般认为,这种转变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纬度:一是学习主体由他主转向自主。二是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凸现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他主到自主,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志光 《辽宁教育》2012,(15):62-64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韩清林,  相似文献   

4.
论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践体验性学习。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体验性学习方式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向学生体验过程,教师角色也必须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学习方式加以调整,强化其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倡导并推行人本教育理念,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转变学习方式,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1.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结合长期教学实践来看,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时下教育界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不仅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冲击,同时对高师教育是一个挑战和要求。迎接挑战,本文认为高师院校就要更新教育观念,立足于学生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建构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范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来促进高师院校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新课程理念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现代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问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的角色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这就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实现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了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本文探讨指导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自主学习价值内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比较被动、机械、单一向“自主、探究与合作”转变,其实并非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它首先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其次是课程实施手段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研究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节水平,使学生的学习从他主向自主转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