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教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在师资与教材、教育组织、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师资条件日趋改善,教材选择日益生活化和专业化,英语教育组织日趋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关于英语教育方法的讨论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并或多或少的应用于实际的英语教育当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语教育对当今英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切实解决词汇体系性问题,对词汇学的进一步研究很重要,本全面回顾了我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词汇体系性问题进行的探讨,认为这场讨论基本局限于理论方面,所提出的观点还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留美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当时包括公教人员的进修、军官的培训,此类人员属短期性质,与学位无关。此外大多为学生赴美,分为自费、公费两类,都要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留学考试。公费生通过留学考试以后,还要参加教育部门的讲习会,了解中国各方面情况,以便以后在国外作中外文化交流之用,还要呈缴学成归来的保证书。1950-1970年代,台湾赴美人员总数在25000人左右。到1971年,返台者2341人,1971-1981年,返台总数为19639人,其中大部分为学生。滞留未归的文科学生多数成为美国高校东方图书馆和东亚系的专职人员,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而理科学生基本上任教于教育机关及其他部门。回台的学生对台湾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起飞有较大贡献。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有20多人;丁肇中、李远哲等获得诺贝尔奖。此期台湾留美政策有摇摆不定的缺点,留美学生过于重视理工,忽视人文。中国150多年的留学史以美国为中心,值得多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女性写作研究在20世纪末的中国成为人文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而八九十年代,作为女性意识在文学中最为蓬勃的一个时间界定,女性写作话语空间无论在纵向的挖掘还是横向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又隐隐约约可以窥视出女性写作话语的一股暗流,即从“开放”到“负开放”的姿态演变。  相似文献   

6.
当今大学文学教育进入新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知识化、学习功利化、考核计量化等问题。回顾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大学文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解决当今文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文章从教育者身份特征、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3个方面对现代大学文学教育的实践进行初步探讨,爬梳、总结现代大学文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期为当今大学文学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奥登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状况和战争的诗歌,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写下十四行组诗《战争时代》。与奥登相似的政治时代背景使杜运燮在奥登诗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上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的状况使他借鉴奥登表现时代主题的诗歌技巧和语言特色,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现实与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杜运燮对奥登诗歌的成功借鉴,对纠正上世纪40年代新诗的不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散文文本在女性意识的表达,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及艺术表达方式方面与80年代散文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背后又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向科学进军"的系列科技攻关行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信念,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构成,以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奋斗、协同、育人为实践和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有机集合体。继承和弘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激励科学家接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区学院老年教育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老年人从被视为社会累赘到社会力量、涉"老"法律从无到有、社区学院生源转向、老年教育研究渐成体系等变化是美国社区学院老年教育的初创背景。当时,美国社区学院老年教育主要包含了老年志愿者组织与培训、退休教育、营养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服务人员培训、社区老龄事业领导等内容。总结该时期美国社区学院老年教育的经验发现,树立"大老年教育观"、以合法性建设为重点、以社区为依托等是我国社区学院老年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自杀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女性自杀问题尤为突出。从《申报》所载的相关情况来看,上海女性自杀现象呈现以下特点:自杀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以年轻女性为主;外地多过本地;以服毒为常见方式。究其原因,家庭及婚恋矛盾成为激发女性自杀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作家对叙述对象的主观安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叙事结构由于作家不同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同范型:《三里湾》以家庭为纽带的平行交错结构;《创业史》以内部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艳阳天》以敌我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放射结构。从三部作品叙事结构的演变中人们不仅看到那个时期"左"倾社会思潮和政治文化规范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日益严重的干预过程,而且看到在政治权利话语的挤压下,充满亲情、乡情的日常生活叙事一步一步地退场,作家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失落了。  相似文献   

14.
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发生了如下变化:就区域研究而言,已经迈出多元化的步伐,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比较教育的研究视野;就问题研究而言,80年代较多关注基础教育,90年代则较多涉及高等教育;对于自身学科建设的关注也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不同,90年代诗歌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标准来界定,它是多元化、多级化的。90年代的诗歌写作一方面呈现出对现实的疏离、淡漠,诗的视野局限于日常生活,即80年代的生活流诗发展而来的“民间写作”;另一方面则是对文明、精神等人类终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 underlying most education reforms that constructivism is politically neutral and intrinsically democratic. It makes this argument by exami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ain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in light of the neoliberal politics that the country was experiencing at that time. This study employs the poststructuralist analytical lens of governmentality developed by Foucauldian scholars. Accordingly, it claim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version of constructivism adopted by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reform failed to deliver promises for democracy because it was crafted within the same neoliberal political rationality that redefined the terms of government in the late 1980s, a redefinition that decontextualized the learner from his/her social context and adopted the logic of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他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德学生通过翻译、著述、讲学、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渠道,向德国传播了中国的传统学术、音乐和现代社会科学,展示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战后中德关系的改善和留德教育的发展为留德生对德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力宣扬中国文化是留德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责任,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及德国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为中国文化的对德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192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战火频仍,农业危机。灾岁农民农业生产下降;丰年农产品价格不振,造成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调剂不便,加之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粮食供应愈发紧张,最终酿成社会人群中普遍的粮食恐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量书店(出版社)、大量报刊的存在,创造了一种文学商业化的背景,为作家提供了卖文为生这样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商业化影响着作家的生存,并经由对作家生活的影响,也间接影响推动作家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文学走向,甚至改变着文学面貌.在30年代,商业化助长了左翼文学的繁荣,推动了进步文学的发展,还直接促成海派文学特别是消闲性文学的产生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