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少波 《现代教学》2006,(12):18-1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日教学相长。”两千年前《礼记·学记》中的教育理想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着生命力。作为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2.
谢云花 《课外阅读》2011,(4):112-1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其中的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恩,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3.
《礼记·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
王红梅 《今日教育》2007,(4S):42-44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讲过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教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的成长。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职人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美国的布莱克曼指出:“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首先,为师者,惟学然后能教,惟教然后需学。《学记》曾有精辟论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委员…  相似文献   

8.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经典《学记》中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这里的“教”与“学”并不指“教师”与“学生”,而是指“教学”与“学习”。或者说,这一论述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自我的学习与施教于学生,对加速其成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我国,人们很早就重视学与教的交流了.  相似文献   

10.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对于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还在探究中.文章也就基于此进行简单分析,旨在通过结合新课改理念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广大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知困而自强”,如何让学生“知不足而自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又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事元认知的研究,并由弗莱维尔首先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它包含(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为数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教学相长到教学研三位一体--论教师职后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学半”。之后《学记》对这种思想做了进一步阐发《,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我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教学相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课外语文     
学 ,然后知不足 ,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礼记》注 :反 :内省。相长(掌) :相互促进发然后禁 ,则捍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礼记》捍格 :抵触。不胜 :不能承当其教 ,一作“教不能胜其为非之心”课外语文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一种自我查验、自我审视、自我促进的良好精神自省行为.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反思的思想,例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名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言中的“自反”一语,正是从教育活动方面提出了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p.1516)。数千年前,古人就倡导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观。时至今日,在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论述,如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中所说的教学相长,既是对教者自身而言,又可泛指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效果回授”就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进行教学调节的一个动态教学过程。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就是知“不足”、知“困”的过程,只有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自反”与“自强”。笔者对“注重效果回授”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具体作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