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刻意曲解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男女双方话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形成性别间刻意曲解的关键因素是性别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在性别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调动其认知资源,解读出与听者信息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此影响下根据自身交际意图曲解对方话语,以确保听者顺应的认知和谐,取得最佳语用效果。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透析性别交际双方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言策略时的语用立场,可以进一步了解性别双方的立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的语言所起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刻意曲解不同于语用误解,它是听话人在充分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故意歪曲对方话语意义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一种交际策略,以此来达到交际目的。在刻意曲解过程中,心理因素是刻意曲解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听话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他会如何理解并回应对方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元表征用法来解释反讽语境下的刻意曲解及其所形成的言语幽默。根据元表征用法,刻意曲解可分为解释性用法和元语言用法。刻意曲解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其语用功能有赖于语境。说话者通过将内容或框架赋予不同话语,曲解说话人的语词或思想,使之服务于相反的交际目的。在反讽语境中,交际者理解并刻意曲解对方话语,用以维护自我形象或攻击对方,其运行机制在于"不一致",实现刻意曲解的核心在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刻意曲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用策略,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Harword Giles提出的言语调节理论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交际当中的听话人在充分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利用语境以及对方话语模糊等因素对会话进行调节,刻意对话语其进行歪曲理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刻意曲解是指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明确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话语意图的语言现象。在网络聊天中,各种交际策略使用的次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取得的语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并且交际策略和语用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域理论对刻意曲解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简称DMI)是人们为了达到自己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歪曲理解他人话语的一种语用策略。本文引入语域理论来分析DMI。我们认为(1)语域对DMI有很大的制约作用;(2)通过语域的优选能对不适当的刻意曲解能进行修补;(3)语域理论对区分误解和刻意曲解有特殊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重点分析存在于第一说话人话语当中的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以及交际者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用策略的语用功能。最后指出,刻意曲解的使用要受到社会语用等方面的制约,不能滥用,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言语幽默是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刻意曲解是实现言语幽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语义层面来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常常引发刻意曲解;从语用层面来看,偷换概念和转移目标则是引发刻意曲解的主要方式。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常常利用语义歧义和语用含糊来刻意歪曲说话人的话语意图,产生幽默效果,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语境、语用等效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此外,这还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在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含意与说话意图,以便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错位说”是导致听话人误解“你是什么垃圾”逻辑语义的原因,而“领属转喻说”则实现了“你是什么垃圾”的逻辑语义,二者都与语言主观性有关。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与“概念隐喻”时,“你是什么垃圾”依赖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关键词来实现话语的语用功能。其中,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时,话语幽默调侃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作用于“概念隐喻”时,客观事件开始主观化,话语自我调侃与行为排斥的双重语用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英汉话语跳脱现象在省力、有意隐瞒、避讳委婉、语误修正、话题转换和威胁恐吓六方面的语用功能,并基于关联理论探讨这些语用功能的认知原因:说话人认为跳脱在认知语境假设中是最关联语言形式,足以揭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时,会采用跳脱来代替完整的句子,此时跳脱最具关联性。关联性也决定说话人中途停顿的句式部位。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Peirce's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theories and indicate their relevance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I argue that Peirces conception of Firsts, Seconds and Thirds entails a fundamental ontological realism. I further argue that Peirce does have a theory of truth, that it is a particular non‐traditional ‘correspondence’ theory, consistent with, and implicit in, an over‐arching position of pragmatic realism. Peirce's epistemological position is subject to misinterpretation when the ontological realism on which it rests is overlooked. Finally I suggest that such a re‐consideration of Peirce's pragmatic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5.
刻意曲解是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本文从言语调节理论、面子理论、顺应论等角度对其语用理据进行论述。刻意曲解有其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121-124,83
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