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轻声是普通话里突出的一种语音现象,轻声词是有其规律及界定的。本文从轻声的词汇、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普通话的轻音不仅是语音现象,同时也是词汇语法的一个问题:普通话的轻音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区别结构形式、区别词和词组等一些词汇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月芹 《文教资料》2013,(20):44-46
轻声是普通话语流中的音变现象。轻声可以区别词义、词性,并带来语言节奏的变化。但是轻声的规范和实际读音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了轻声的实质、轻声词的规律,揭示了轻声失去原有调值轻读后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上的变化,并结合口语实际,提出普通话测试中对轻声把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轻声”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音现象,是语流音变的结果;轻声具有辩义和区别词性的作用,但大部分轻声词不具备这一功能,它们的合理存在与口语、发音习惯有关;轻声的审定与规范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把轻声放到口语中规范,双音节词的两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根据语言符号与客观事物现象的依存性程度,可以把语言中的词大致分为自源词和他源词两类。自源类区别词是区别词的典型成员,他源类的由于潜在的指称事物现象的能力有些会重行向临接词类游移。游移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因属性义固化的形容词化和因指称义显化的源词化。而自源类区别词一旦发生功能游移,通常只有单一的属性义固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是目前规范普通话语音最新、最具权威性的词典。但某些注音和社会上流行的实际读音存在着较大距离,轻声词和白坊音的规范问题尤其明显。有的轻声词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有的轻声词大众已习惯轻声读法,都不宜硬性取消。、白两种读音不能让人感到无序可循,也应以大众是否认可来决定取舍。  相似文献   

6.
轻声、儿化是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轻声、儿化的音变规律并加以运用 ,可使语音自然和谐 ,不生硬、不别扭 ,有利于交际。比如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 ,常把对人尊称的“先生”说成“xiānshēng”,就不符和普通话的习惯。又如读儿化韵“小孩 xiǎoháir”能表示一种亲切的感情色彩 ,而说成“xiǎoháizǐ”就没有这个情味了。因此 ,我们有必要了解轻声、儿化现象。这里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轻声和儿化现象。一、轻声、儿化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轻声、儿化不只是纯粹的语音现象而有着重要的语音特色 ,它还跟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7.
轻重音在英汉歧义现象中的辨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词重音和句重音这种超音位特征是引起语音歧义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和汉语的轻重音特征在歧义词语和歧义句中所起的作用同中有异。词重音中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能区分同形,同类词的词性和词义;句重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辩义功能大致相似,都能改变句义和话语结构,但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其轻声在语句中的辩义功能是英语的轻音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本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比较分析英语重音和汉语轻声在音变和构词造句方面的异同点.指出英语重音和汉语轻声会影响并改变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里音位的音质;解释了它们在构词中的语音标志作用及区别词性和词义的功能;并阐述了它们在句子节奏结构中的基础核心作用及分辨句子语法结构和句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汇中由后一个音节读作轻声而产生的双音节同形异义词数量可观、特征鲜明,有其独特的规律。基于轻声的双音节同形异义词可以分为概念义相关和无关两类。对于前者,轻声是在原词词义基础上产生新义、固定新义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蓉 《湖南教育》2002,(21):42-43
“轻声”是普通话的显著特点之一。“轻声”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不仅有区别词性、词义的作用,还可使说话人的语音面貌更规范、更地道。因此,要想提高普通话水平,就必须学好轻声。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的。一、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和感受能力,是使用者的心理直觉。要培养对轻声的语感,首先要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下几个例句,若用方言进行思维,对句中同形双音节词的主要感受就是意义有区别;如果用普通话进行思维,除了感受到意义有别外,还能感受到读音不同,其语感也就丰富了一些。1.…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X化”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由这一结构产生的化尾词几乎可以说每天都在增加,但是能进入这个结构的X须具有一定的条件,能充当X成分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区别词,且名词、形容词还要含有“量”的含义,区别词要有跟其他词呈现一定的等级序列。  相似文献   

12.
电视台最近几个月来,每晚在播出节目之前的介绍和播完节目之后的结束语中,都使用“今晚”和“晚上”这个指时间的词。有—位播音员常常把“今天晚上的节目……”,不恰当的读成“今天晚上(shǎng)的……”,轻读“晚”宇,却有意强调了“上”字,这样很容易给听者造成误解,似乎除了晚上的节目,还有“晚下”的节目;显然,这种读法,不合语音规范和人们的接受习惯。 轻声——有时也称“轻读”,是普通话里的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人们长期沿用约定俗成的习惯,它在辨别词义、区别词性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作用。如“东西”“人家”“自然”这类词,读音并重或读轻声,其词义则立改。如,(“·”表示重读,“△”表示轻声):  相似文献   

13.
吕荣荣 《文教资料》2014,(30):150-152
区别词是指“男、女、金、银、初级、超级”等一类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属于加词。区别词具有不同于其他词的独特的语法功能。区别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和其他词是否存在兼类问题也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关注。由于区别词本身的词类地位、语法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它会向动词、形容词、名词游移,尤其容易向形容词游移。  相似文献   

14.
株州市方言属于湘方言长益片,该方言中应用最广泛的词尾是子尾,它主要是用作名词词尾,但也可以用作少数形容词、动词、量词、概数词的词尾。其作用主要有成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小称及增强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英语单词(单音节词除外)都有自己的重音。所谓的重音是指说话时,念得比较重的音节。单音节词的重音就是单词重音。英语单词重音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词的正确读音。有时单词重音的变化还会导致词性乃至词义的改变。此时的单词重音就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性"用法的不断丰富,"性"作为名词性和区别词性后缀在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从句法结构上看,有些带"性"词接受了程度副词的修饰;从语义上讲,这些带"性"词具有明显的程度义。由此我们得出"性"也是形容词性后缀。"性"词缀在这三大词类之间的功能游移,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语素义决定的,另一方面由名词、区别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在连续统上的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粤方言本身没有轻声,因此,粤方言人学习轻声有两大困难:其一是读不准轻声词,其二是不知道哪些词该读轻声。,正确认识轻声,掌握轻声词的基本发音原理,记住一些轻声词的规律和方法,是学习轻声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现代汉语》中,首次提出词的概念,并将加词与体词、谓词一起鼎足而三共同作为实词的下位层次,这种处理方法,是以往语法教材中不曾有过的。加词的内部成员包括区别词和副词。区别词过去常常作为形容词的附类处理,对区别词的认识显然是不充分的,我们认为下面几个问题对于了解区别词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轻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它具有辨别意义、区别词性、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掌握轻声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轻声的特点: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了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音节的音高是不固定的,其调值由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一般规律是:轻声在第三声之后最高,第一、二声之后次之,第四声之后最低。对方言区的人来讲,要把普通话说得准确、熟练,不认真掌握轻声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式”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式”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区别词,但不排除为区别词与副词的兼类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