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理论"。他指出:"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做上教的是先生。"现今,《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是实  相似文献   

2.
周红英 《成才之路》2012,(25):80-81
正"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合一",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教学论。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为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主张"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也就是说,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陈建松 《生活教育》2012,(22):93-95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内涵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对“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索,提出一种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对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职课改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当下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化倾向。因而"教学做合一"或"教学做一体化"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模式,便被响亮地提了出来。"教学做合一"的模式,最早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从"基于经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又说:"事该怎么做便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就该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做"是核心,"做"是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以"做"为中心的理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7.
周家瑜 《教书育人》2012,(33):86-88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华所在。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他明确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提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1]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不仅是教育家首推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教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思想的前两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教育的形式,后一句"教学做合一"才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是"做",强调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做"上学,。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初步探索形成了"试·研—创"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通过"试做"、"研做"、"创做"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教学做合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我要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知识能为生活服务,这样就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在"做"中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很出名:"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句话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纠错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贯穿作用。一、纠错教学初始阶段,"教学做合一",教师应起好示范作用,可谓"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最好对纠错本的用法作出细致到位的指导,可以拿上届教过学生中整理记录较好的作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具体要求一目了然。除了典型题例,还有错题分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他在"教学做合一"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早在7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一思想尤其适合中职专业课的教学,在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突出职业能力目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教学主线,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游戏情境与生活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陶行知的这一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对我们当下新课改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段文字可以换成数学课程标准的语言更合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本着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并试以他"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来指导我校教学工作的改革.按照陶先生的说法,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它的中心是一个"做"字.对于这一理论,陶先生当年在晓庄学校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  相似文献   

18.
翁青芬 《教师》2013,(29):55-55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第二个普通的误解,便是一提到教育就联想到笔杆和书本,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以外。便不是教育。”所以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崔桂根 《教书育人》2012,(26):63-6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陶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一个整体,其中"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做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因为不在做上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95):60-61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实践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特别重视教育中的"教学做合一",指出: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