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伤残基金会(China Sports Foundation)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218名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结果显示:损伤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腰部、踝关节、鼻、腓骨和跖骨。损伤类型依次是:韧带损伤、骨折、半月板损伤、椎间盘突出症和关节扭伤。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手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China Sports Foundation)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1010名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损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耳部(30.59%)、膝关节(24.39%)、腰部(13.20%)、肘关节(5.42%)、颈部(4.46%)、肩关节(3.58%)和踝关节(2.01%)。损伤多发类型依次是:耳廓损伤(发生率29.90%)、半月板损伤(10.40%)、骨折(9.88%)、椎间盘突出症(9.10%)、韧带损伤(7.80%)、关节扭伤(7.63%)和脱位(4.16%)。结论: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摔跤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8年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产生原因,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以及预防的措施,结果表明: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部位多以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等部位;软组织损伤类型发生率较高;同时,赛前训练周和综合实战训练是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发生率的高发期。因此教练员应积极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柔道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主动的预防损伤比伤后再去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柔道运动员常见损伤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力求把损伤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为迅速提高我国柔道技术水平赶超世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嘉兴队青少年在开展柔道运动员训练时,会经常出现肌肉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等,这些损伤具有急性、中度损伤的特征,发生重度损伤的概率较低,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大腿等部位是柔道运动员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关节损伤最为常见;技术动作错误、疲劳训练、未做好准备工作等都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基于此,教练应加强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认知及相关动作的掌握,避免运动员在疲劳或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或训练,同时对易发生损伤的训练进行额外培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运动员应加强膝、肩等易受伤部分的训练,提高其周围肌肉力量、弹性、柔韧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柔道运动员开展运动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员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柔道运动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柔道运动当中,运动员的下肢往往会出现损伤的情况,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影响到柔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会直接导致柔道运动员退役,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柔道技术中大多数的动作都需要下肢完成,另外很多的技术动作都需要柔道运动员参与腰腹力量,所以应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帮助柔道运动员预防下肢损伤,让柔道运动员尽可能保持竞技状态。据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下肢损伤预防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关节,也是运。动中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踝关节韧带损伤(俗称踝关节伤)是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在踝部损伤中占首位。由于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韧带、关节囊伸展性大,牢固性相对较羞,在外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在爆发式用力时很容易发生韧带损伤。如果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注意保护或伤后未能及时地治疗,就会制约足部骨骼和骨肉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踝关节组织纤维化,给少年儿童带来终身痛苦。少年儿童在进行柔道训练时,积极预防和保护踝关节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将从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扭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摔跤运动损伤的特点、部位、损伤的成因、损伤的预防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摔跤训练中损伤的易伤部位,有针对性地加强易伤关节的周围肌肉力量和平衡协调性训练,掌握摔跤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实现有效的预防和保护,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力量素质对整体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抓好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地、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柔道运动项目是在竞争规则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专项技术动作的合理有效运用,将自身的力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了解我国优秀体操和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和发生部位及特点,探讨致伤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运动对柔道少年男性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发现,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柔道少年男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只有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既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又保证其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不同性别柔道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和结论:少年柔道男女运动员对于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其各项指标呈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也存在区别。提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连续大运动量运动,以间歇大运动量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柔道运动员在各种比赛中都有优秀运动员因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比赛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最终导致不能取得好成绩后悔遗憾。本文摸索整理了一些提高运动员心理的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就山西省参加十一运会柔道队的重点运动员预赛前两次高原训练,以生理机能测试,身体本体感觉的问卷及运动能力的变化为依据,进行探讨柔道运动员高原训练机能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