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根据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丰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要树立崇高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师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崇高的校园精神一旦形成,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内涵。中国的崇高美类型既有基于自然价值取向并作为客观精神形态呈现的雄浑与冲淡,也有基于张扬主体人格精神之价值取向而具有主观精神形态特征的豪放与劲健。豪放的本体精神是道家的.而劲健则本源于儒家的人格理想。东方和西方由于对崇高阐释的文化维度不同,决定了豪放和劲健所展现的人格美内涵与西方崇高所展现的人格关内涵在多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和田师专的实际,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崇高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其崇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目标和精神支撑,确立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整体性价值取向和评价取向,发挥出批评的评价机制作用,推动文学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离骚》为文本 ,以上古文化为依据 ,分别从人生理想的太阳文化取向 ,情感理想的凤凰文化取向和潜在意识的臣妾文化取向三个方面 ,探寻了屈原追求崇高、峻洁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文本悲剧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在精神取向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价值是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定位.可以取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共同创生的研究类型;可以直接关注学校教育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可以关注其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求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离骚》为文本,以上古文化为依据,分别从人生理想的太阳文化取向,情感理想的凤凰文化取向和潜在意识的臣妾文化取向三个方面,探寻了屈原追求崇高、峻洁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文本悲剧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在精神取向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力量以及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类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家的人生观是其创作精神的基础,贾平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流露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兴》《古炉》《带灯》等几部作品也活跃着积极心理学的因子,这些作品都呈现了正能量、正价值的建构,显示了作者对小说创作精神文化资源的新追求和新表达。一个作家要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自己必须拥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资源,哲学和心理学是文学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人获得幸福生活为目标,突出人本身的优点及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批评原则是批评行为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保障和规范批评健康、有序发展并对文学发挥引领作用的核心价值取向。批评原则的科学性取向、职业道德性取向与专业性取向的三维构成价值体系,对提升批评主体性、批评精神、批评自律性以及克服批评弊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活的精神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本质上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许多教学问题应当采取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性的立场加以解决。真正的教学精神生活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着极为现实的内容。教师需要面对真实自我,珍视教学自由,改进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境界。崇高的教学理想、健全的教学理性、积极的教学情感和坚强的教学意志永远都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境界是否高远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离不开法制的保障,只有健全完善法制,我国的精神明建设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party and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In his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Rally in Celebration of the Thi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rade Ye Jianying stated: "Simultaneous with our effort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we must raise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levels as well as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whole nation, foster the lofty ideal of revolution, cultivate revolutionary ethics and customs, and develop a noble and colorful cultural life in an effort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mrade Deng Xiaopi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endeavor to build a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refers not only to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this is totally necessary), but also to communist ideology, ideals, faith, ethics, discipline, revolutionary stand and principles, and the comradeship between man and man, etc." Their expositions expound in depth the content and major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a high level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s architects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more enthusiastic than others in responding to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call to give wide publicity to and build conscientiously a high level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孟子德育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发蒙作用,对于孟子“孝”之思想更具有普世价值.深入挖掘孟子“孝”之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建设、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孟子“何谓大事”,“何谓大孝”,“如何行孝”及孟子“孝”思想之当代启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结构中,生态结构是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的层次,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外壳”。人类活动的积极的进步的成果在生态结构上的积淀和表现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的一种文明形式,并对他们具有重大的制约性的影响。同时,生态文明具有自己的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治形态。总之,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社会的文明系统就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文明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大学生未来职业形象的教育,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文明行为的养成,夯实道德教育的生活基础,塑造勤奋好学的有志之士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着力所在。品德高尚是学生的立身之本,从点滴行为做起,让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学好过硬本领服务社会,铺就大学生思想品德提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经典阅读是一种精神行动与思想操作的实践。它体现在文本细读与文本阐释结合、文学理论资源的运用、借用文学批评固定的范畴和术语转换成文本分析的技巧等方面,并以此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教学的目的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立志求索、自强不息、公忠爱国、诚信和合、慎独自律是渗透着现代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强化传统美德教育 ,意在引起人们对其给以充分的关注 ,并在实际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 ,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物质文明进步而精神文明的失落 ,其主要原因是制度文明的缺失。制度文明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起着中介作用 ,同时 ,制度文明也是对精神文明的价值体现 ,并促进精神文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