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极电势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全程度1.1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通常预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只要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所构成电池的电动势值求出,即可加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而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是:E电池=正极-负极即E电池=氧化剂-还原剂,E电池=氧化剂-还原剂。当粗略地定性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时,可用E°电池代替E电池。此法需计算出标准电池电动势E°,较为麻烦,以下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电极反应的标准电…  相似文献   

2.
“卤素”是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第一章,学好这一章,对下面各章的学习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对这一章的学习谈几点看法。一、利用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时,要注意氧化还原性的一般规律。氧化还原性是卤素及其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性质。从卤素各氧化态组成电对的电极电势看,都为正值,尤其是在酸性溶液中,大多数电对的电势都具有较大的正值,因此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氧化性的强弱规律可通过标准电势(?)°值的大小并按卤素单质、含氧酸等类别进行比较得出。在此归纳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氧化还原性的一般规律:其高氧化态具有氧化性,低氧化态具有还原性,中间氧化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还是在分析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教学中,都要涉及到电极电位或电极电势的概念,通过能斯特方程式来计算任一可逆电极的电极电位时,又要用到氧化型的活度(a氧化型)、还原型的活度(a还原型)、氧化型的浓度〔氧化型〕、还原型的浓度〔还原型〕、氧化态的分析浓度C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C还原态等概念。但是在分析化学的教材中引进了条件电位的概念后,没有把氧化型和氧化态、还原型和还原态严格区分开来,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造成概念不清带来学生理解过程中的模糊。本文就氧化型和氧化态的区别,还原态和还原型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与分析化学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原电池中,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并用盐桥将电解液连接,导线中就有电流通过,这说明两个电极上具有电势存在,并且两极之间具有电势差,这种电极上所具有的电势就称电极电势,用ψΘ表示.  相似文献   

5.
用卡拉胶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Gc)表面,制备了MB-卡拉胶膜修饰电极.包埋在卡拉胶中的Mb可以与电极发生直接电子传递.Mb-卡拉胶膜修饰电极在水/有机混合溶液中,表现出准可逆的直接电化学过程.式电势(E^0’=-0.407V)表明该电化学响应是Mb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在一定范围内,溶液pH增加,Mb氧化还原式电势负移,且呈线性关系,说明Mb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扫描电镜显微研究表明,卡拉胶水凝胶与肌红蛋白之间有较强的作用,紫外光谱表明.血红素周围的微环境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遍布了所有的区,内容十分庞杂。本文就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学习元素知识要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1.将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各氧化态之间的相互转换等与氧化还原知识相联系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还原性的大小,即失电子形成正离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大小要用其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来衡量。(?)°值越负,金属的还原性越强,越易失电子,化学活泼性越大。若按(?)°值由负到正的顺序排列,也就是将金属按其化学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7.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包埋在KGM膜中的肌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0.2V~0.8V循环扫描,可得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403V,这是肌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6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Mb-KGM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从Nernst方程式可知,物质电极电势值的大小,与电极材料的性质和参加电极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温度有关;对于H~+(或OH~-)离子参与反应的电极电势值,还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关于后一关系,即pH——E关系的陈述和计算有些教材,资料或习题解答往往较为笼统。有些甚至不恰切。本文结合实验测定的pH-E值,对H~+(或OH~-)离子参与反应的电极电势的计算问题作些说明。一、氧化态与还原态状态不变的电极反应的E-pH关系有些电极反应,H~+(或OH~-)离子参加了反应,但无论在酸性介质或是碱性介质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状态没有改变,象下述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电极反应有无氢离子参与分两种情况讨论了生化标准态电极势 E°′与热力学标准态电极势 E°间的关系。当电极反应无氢离子参与时 ,E°′=E°;当电极反应有氢离子参与时 ,E°′=(E°- 1.39× 10 - 3T) V。对于某些缺乏 E°值的电极 ,可通过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 r G°m 的值计算出 E°,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 E°′值。这样 ,我们便可借助于热力学标准态电极势 E°或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 r G°m 的值计算出某一温度下生化标准态电极势 E°′的值。通过计算得到的 E°′可更准确地反映出某一温度下生物体内电极的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圆锥曲线上的一点和焦点的连结线段叫做这点的焦半径 ,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出发 ,可以证得圆锥曲线的焦半径的计算公式 :(证法从略 )1° 设P(x1 ,y1 )为椭圆 x2a2 y2b2 =1上任意一点 ,F1 、F2 为左、右焦点 ,则 |PF1 | =a ex1 ,|PF2 |=a -ex1 .2° 在双曲线 x2a2 - y2b2 =1中 ,F1 、F2 为左、右焦点 ,若P(x1 ,y1 )在双曲线右支上 ,则 |PF1 | =ex1 a ,|PF2 | =ex1 -a ;若P(x1 ,y1 )在双曲线左支上 ,则 |PF1 | =- (ex1 a) ,|PF2 | =- (ex1 -a) .3° 设P(x1 ,y1 )为抛物线 y2…  相似文献   

11.
用甲基纤维素(MC)水凝胶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了稳定的Hb-MC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甲基纤维素膜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III)/Fe(II)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12V(vs SCE).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电势——pH图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难点,为指导学习电势——pH图,特作如下分析。 无机教学中所讨论的大都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数与溶液的酸度有关。因此很多电对的电极电势是随pH值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的。以pH为横坐标,以电  相似文献   

13.
利用琼脂糖(agarose)将过氧化氢酶(Cat)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Cat—agarose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琼脂糖中妁过氧化氢酶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6.0的缓冲溶液中可得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43V(vs SCE),这是过氧化氢酶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36.8mV/pH,说明过氧化氢酶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过氧化氢酶修饰电极.在16.5—278μmol/L的范围内,催化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现行大专院校《分析化学》教材中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K与E°(或Eaf)关系式导出之不足,提出了更合理的导出方法,并清楚地说明了对称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与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系数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 ,asinα+bcosα =a2 +b2 sin(α +φ) ,其中 φ角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 ,φ角的值由tanφ =ba 确定 ,这个公式称为辅助角公式 .该公式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求最值例 1 求函数 y =3sin(x +2 0°) +5sin(x +80°)的最大、最小值 .解 :令θ =x +2 0°,则y =3sinθ +5sin(θ +6 0°) =3sinθ+512 sinθ+32 cosθ =112 sinθ +52 3cosθ=7sin(θ +φ) .∴ y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 7、- 7.二、求值例 2 若函数f(x) =sin2x +acos2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桑色素在经预阳极化处理的铂电极上的催化氧化和不可逆电对的双安培检测原理,建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检测桑色素的电化学新方法。使用经过恒电位预阳极化处理的双铂电极,在外加电位差为0V时,通过偶合桑色素在一支电极上的氧化和氧化铂在另一支电极上的还原两个不可逆电极过程,构成流动注射双安培检测体系。结果在0.1mol/L的NH3·H2O—NH4Cl(pH=11.0)缓冲液中,测得桑色素的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 0.9991 ,n=14)。检出限为1.0×10-6mol/L。连续35次测定2.0×10-5mol/L桑色素,电流值RSD=1.7 %。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1 由y =12 x - 16 可以得到用y来表示x的式子x = .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 .0 0 0 0 32 1=.3 a2 - 6a +=(a -  ) 2 .4 计算 :2 3 +3- 1+( 1- 14 ) 0 =.5 ( - 0 .5) 1999× 4 999=.图 16 36°7′12″ =° ,12 5°17′ -53°2 8″ =°′″ .7 4点钟的时间 ,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成的角 .8 命题“一个锐角的补角大于这个锐角的余角” ,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 ,是.9.如图 1,AB、CD都是直线 ,EO⊥AB于O ,OF平分∠AOD ,∠ 1=2 0° ,则∠ 2 =,∠ 3= .10 如果一个角是 115°4 5′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相似文献   

18.
荷正电的二茂铁阳离子静电吸附到末端荷负电的3-巯基丙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二茂铁-3-巯基丙酸膜电极(Fc-MPA/Au CME).红外光谱和交流阻抗谱证实膜的形成.对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0.2-0.5V(vs.SCE)间CV曲线上有一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Epa=0.168V,Epc=0.117V,对应Fc的氧化还原反应.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在低扫速范围内成线性关系,表示膜内电子传递过程受扩散控制,计时库仑法计算膜内电子传递系数D为1.01×10-7cm2/s.膜电极对酸性溶液中的抗坏血酸(AA)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AA的浓度在8.0×10-6-8.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5,检测限2.0×10-6mol/L.该电极用于维生素C片剂中AA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有H~ 或OH~-参与的电极反应中,酸度的改变会影响电极电势,从而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如下述电极反应: Cr_2O_7~(2-) 14H~ 6e  相似文献   

20.
用卡拉胶将槲皮素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槲皮素修饰电极在pH=2.0~6.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出现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探讨了其电化学机理.槲皮素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电催化作用.催化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3.1×10-5mol·L-1~2.0×10~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达1.5×10-5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