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水与家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风水则充当了这种关系的金钥匙.风水的历史悠久,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在不同时代人们对它的作用认识是不相同的.现代人主要利用风水学理论进行安家居宅.本文主要从风水的角度分析怎样选择家居环境住址、家居方面以及怎样改善风水,发扬我国古老的风水文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风水文化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在早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风水文化持否定态度。1930年5月作的《寻乌调查》中,采访了几起风水案例,认为风水是农民习惯的生活方式。同年9月作兴国调查时,则专门采访了一位兴国的职业风水师,逐渐改变了对风水文化的态度。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委托兴国的周彬将军专程去修复父母的坟,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修复了滴水洞的祖坟,对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采取默认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风水是一门中国古老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风水对中国传统园林相地提供了很多借鉴的经验。采用文献资料与实例分析的方法从风水与园林的理想环境模式、环境要素辨别、风景美评价、方位布局等方面探讨风水对中国传统园林相地的影响,提出受风水影响,风水与园林理想环境模式存在同构,在相地实践中,要善于选择和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同时按照风水美学和方位观念进行布局和园林美创造。  相似文献   

4.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是长期生态实践经验的积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对风水理论发展的探究及扬弃,进一步认识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以形成科学的生态风水学,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伯俊 《许昌学院学报》2014,(1):156-156,F0003
由甄庆丰先生牵头撰写的《智慧三国》丛书即将问世了,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灿若繁星的时代,是一个饱含痛苦又饱含希望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创新、洋溢着阳刚之气的时代,又是一个永远令人激动、令人缅怀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的风水观因其缺乏 "真确的知识" 而受到摒弃和批判, 五四以来风水一直受到科学理性、 唯物主义主导的文学思潮的攻伐. 随后, 20世纪中国社会及文化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风水在文学中的境遇也因时而易, 这不但反映了时代思潮的嬗变, 还纠结着20世纪纷繁复杂的政治、 哲学及美学取向. 尤其是随着90年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 风水文化逐渐浮现出其反思现代性的 "复魅" 特质.  相似文献   

7.
中日韩三国都有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对“万历朝鲜战争”的描述有同有异。首先各国小说都描写了战争的性质、爆发原因和结局,但是对战争的理解有所不同。小说作者都立足于本国的立场,基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观点去描述这场战争。因此,这类小说不可避免带有政治性和时代局限性。比较分析中日韩三国的相关小说,揭示中日韩三国对“万历朝鲜战争”的主流认识与态度,并提出此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风水观念起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选择与实践的结果,并不全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风水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地有机自然观,二是"藏风聚气"的生态理想,三是环境保护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汉宝德教授<风水与环境>一书在台湾风水研究著述中堪列上品.作为当代中国风水研究中的力作之一,它立说有据,绝非目下坊间"风水俗书"可比.当然,汉先生并不完全认同风水含科学成份,说明他的"科学观"与我们不同,值得商榷,但他仍过细地理解和掌握风水知识,分析它,尊重它,包括通由"风水禁忌"研究揭示了风水作为"中国建筑-景现-规划美学体系"的性质,揭示了风水景观学首在追求景观客体要素"形式的和谐",对中国风水审美形式化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在风水史研究中也获一系列值得肯定的创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日随着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和国际易学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和以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名义开办的国内首个“建筑风水文化培训班”的开张,什么是风水,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以及如何看待风水的影响与作用等,又成了学术界争议的热门话题。这一争议热潮有利于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风水。  相似文献   

11.
有关风水地理的古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的有《青乌经》和《葬书》(即《锦囊经》),这两个文献最晚形成于唐代末期。在韩国,《葬书》之名常用为《锦囊经》。在《青乌经》和《葬书》中,风水地理方法论同时提到形势论、理气论、选择论。《葬书》是以《青乌经》为基础著述的。《青乌经》在朝鲜时代就受到重视。《青乌经》和《葬书》的主体内容为形势论。理气论的主要著作是清代的《地理五诀》。《青乌经》、《葬书》、《雪心赋》等文献重视风水地理的选择论。风水地理中有关阳宅的理论比阴宅理论更加丰富。《宅经》的整体内容以阴阳气的理论为背景,同时注重方位和形势。  相似文献   

12.
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其地域、传承、及其相关背景的不同,各地石刻造型均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汉代丧葬礼俗的日益完备,墓葬形制、墓前石刻的确立,为我国陵墓形制及石刻的形成奠定了一个最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五代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一幅历史纪实性绘画作品。画中局部绘有青白瓷器31件,从其器型,釉色和烧造技艺来看,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堪与北宋的青白瓷器精品媲美。这足以说明中国的青白瓷器起码始烧于五代以前,以往认为青白瓷始烧于北宋的观点应予纠正,从诸多要素分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青白瓷器,当属五代时南唐景德镇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周朝江南地区属于九夷、吴越等族群统治区域,在封疆和征战中,江南被不同文化所左右.中原是周文明的发源地,周代遗存中原地区众多.南方离周文化辐射圈稍远,所以遗存没有中原那么丰富.南方地区拥有的大量土墩墓群,时代与周王朝兴衰吻合,而且随葬品颇多,因此是研究周代中原与南方关系极为重要的资源.土墩墓几乎集中在水土肥美的江南和丘陵起伏的皖南地区.江南地区乃吴越文化腹地,自然受其影响深远.不仅如此,皖南地区土墩墓也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并且内部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从汉代就开始实行对外汉语教育,韩国从中国五代时期开始实行汉语教学,虽然比中国晚,但延续到清末一直没有中断.有对外汉语教学,就有对外汉语教师.韩国"高丽·朝鲜"时期的汉语教学机构都由国家设立,高丽、朝鲜政府为了提供更好的汉语学习条件,千方百计聘请以汉语为母语的汉籍教师.本文从<高丽史>和<朝鲜王朝实录>中发掘有关华人汉语教师的史实并加以整理,希望能够给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史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名楚考     
在我国历史上,楚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于楚国文化历史的探索,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然而关于"楚"的来源,历来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楚居>的问世,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也为楚国命名的缘由提供了新的依据,由此我们对"楚"国之得名也有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宋代以来,三国名将甘宁的籍贯和坟墓皆出现了多处。辨析历史文献的不同记载、考察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甘宁的籍贯以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忠县)为实,坟墓以建康直渎山(今江苏南京燕子矶)为真。  相似文献   

18.
清初以来,察哈尔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受到清政府的特别重视。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察哈尔地区加强控制,具体措施即是开垦一设治模式的推广和行政机构的逐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曹植、李白诗中的"侠客"意象进行分析比较。"侠客"一词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赋予新意。曹植、李白分别是三国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便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白马篇》是两位诗人描写侠客的代表作,虽同名,但两人的社会环境和身份地位不同,表达的思想也各有千秋,通过分析两人《白马篇》中侠客形象的异同点,探索其存在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战乱纷争,诸子争鸣,勘称我国历史上一大乱世。在这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的背景下,秦国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引领时代的健儿。秦国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上萌发出来的大一统的文化思潮及独具匠心的文化格局成为其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这些最终促使秦人走在历史的前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