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传记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对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均设有相应的选修模块,粤教版选修教材也专门开设了一个独立模块——静传记选读》。  相似文献   

2.
传记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在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一直有传记作品,而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传记越来越重视。除必修教材中的传记作品外,又有了专门的传记选修,如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苏教版《传记选读》和《(史记〉选读》等。入选传记都是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生动有趣且文学价值极高;传记中的主人公各具特色,极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的《中国佬》采用改写中国的传奇故事和西方的文学经典、呈现有关过去的自相矛盾的版本、抵抗事实和想像的对立等叙事策略,整合传记与诗学,进行跨文类书写,颠覆统一叙事的观念,质疑并颠覆美国主流社会言说历史的权威,以不带权威的口吻建构有异于美国主流社会的另一个版本的美国历史,使不同版本的历史得以呈现,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传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选修课程里的五个系列之一,据此编写的"传记"部分的教材虽版本不同但均以古今中外的经典传记作品构成。其中鲁人版、苏教版等版本都编写了《〈史记〉选读》模块,且所选文本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陈蒲清的《陶澍传》是陶澍传记研究中出现的一部新作,它准确地评价了陶澍的历史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陶澍传记研究的奠基人是魏源。在沉静了一个半世纪之后,20世纪的最后20年,先后产生了《陶澍在江南》、《陶澍评传》、《陶澍与嘉道经世思想研究》等著作。2010年《陶澍全集》的出版,为开展陶澍传记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 什么是传记?《牛津字典》对传记的定义是:“作为文学分支的个别人的生平的历史”。 尽管学术界关于传记有许多争论,但这一定义仍被多数人所接受。从这个定义可以得出关于传记的最重要的两个结论:第一,“生平”是传记的基础,是任何传记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涉及到生平的文本就带有传记性;第二,传记既是“文学分支”也是“历史”,也就是说文学性和历史性是传记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数十种丁玲传细读基础上,旨在论述不同版本传记对传主形象认识的差异,分析“战士———武器说”、“演变说”、“矛盾说”等几种不同情形及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是广为僧俗熟知的修行人之一。记载他皈依修行的传记文本繁若星辰。通过广泛搜集整理米拉传记的不同版本,可以较全面系统的把握关于米拉日巴的文献资料;也可以刊误纠谬,为校勘提供基础,避免谬误的流传;还可以比较各种版本的优劣,取长补短,丰富其他研究的资料数据。米拉日巴各种传记的版本研究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记在古代隶属于历史,作者以史官为主,重在忠于历史,对历史负责,意在以史为鉴。进入20世纪,传记随着社会变革发生了转型,向文学领域迈进。传记作者的文学意识开始自觉并且日渐突出,传记作品的文学性渐渐得到强化,传记的审美功能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两种《胡适传》汤晨光收稿日期:1997-01-15近年来,传记的大量出现正悄然改变着我国史学研究的格局。这种转变深刻而富于象征意味。它的出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学者们选择传记来体认历史,成功地避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写作所受到的致命限制,...  相似文献   

11.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中的《王承休》一篇,长达4000余字,其主要内容以一篇长赋和诗歌唱和为主。是唐代史传派小说和辞赋体小说的合流,在小说的杂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伯良的《穆旦传》是第一部有关诗人穆旦的传记.这部姗姗来迟的《穆旦传》是一部叙事平实、史料结实、价值沉实的传记,其中的"视觉史料"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基是元末重要文人,但其生平历来缺乏详细考辨,一般都沿袭尤义《陈基传》中的说法。实际上《陈基传》所漏事迹颇多,又多有不确之处。从现存材料可知,陈基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年少求学,三游大都,吴中授馆,出仕张士诚和入明余生。陈基曾三次北上游谒、早就寓吴结交名士、授馆期间与出使江浙的朝臣往来、在张士诚接受元廷招安前就已投靠、在从征淮安过程中方提升左右司郎中等,这些事迹均可补充和纠正《陈基传》的缺谬。  相似文献   

14.
南朝史书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记载了史传人物的诗歌创作情况。史臣采取选载题目、节选或全选诗歌内容、记述诗歌创作的具体细节、直接或间接评价诗人的创作风格等方法加以反映。通过示例分析,笔者发现,史传载录诗歌不仅充实了南朝史传的内容,同时也成为史传多侧面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诸此现象虽然是南朝文学发展、兴盛与渗透的结果,但是,史传记录诗歌创作这一行为本身已经表明,南朝史臣对南朝文学所持的某种程度的认同立场。  相似文献   

15.
明史专家陈梧桐教授先后著有《洪武皇帝大传》和《洪武大帝朱元璋传》,后者在朱元璋研究的史料发掘与考证、研究领域扩展与内容补充,以及朱元璋历史功过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所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东城老父传》的作当是陈鸿,唐并无陈鸿祖其人。《卓异记》的作是陈翰,前之《序》则是李翱所作。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重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始终没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主要提倡者胡适和朱东润对传记文学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明显受到传统史传观念的影响,这种因袭的"历史"重负,在他们以及吴晗等人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而极力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属性的郁达夫、茅盾,以及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明显突破"史传"樊篱的传记文学创作则始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表明: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在观念上强调作品的史鉴功能,牺牲艺术的趣味性;重视宏大历史叙事,忽略个人化、生活化的叙事;以考据方法取代艺术的虚构与再现;推崇纯客观的史学叙述,抑制情感化、个性化的艺术显现.这种"历史"的重负,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不能尽如人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陈永正《东坡词笺注补正》一文,对包括拙著《东坡词编年笺证》在内的三种东坡词笺注进行了批评,其中主要条目是对拙著的批评。遗憾的是,经过逐条细检,发现陈文的大部分“补正”都有硬伤:或释词时随便改变本意;或不顾语境以及全篇;或释典而忘义;或因对典章制度与人文风俗的陌生而导致误解;或对事实真伪的考订仅凭臆测;或任意阉割与歪曲别人的著作;甚至直接指人为误却不论证何以误。本文对此分类驳证,一方面列出资料凭读者按断,而更重要的则是期望建立一种严谨的学术风气与严正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古人重史,源于人们对史学性质、史传体例和史传撰述的认识。其中,他们又将科学地合理地建构史传体例作为撰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体例确定之后,写什么,怎么写,随即进入实际撰述阶段,其成败得失,由史家的史识、史笔、史才所决定。南朝现存的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便是严依这一撰述规律而被历史保存下来的典范之作。它们既是后人研究后汉、宋、齐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研究南朝史传文体的重要范本。其撰述成功,再现了南朝史传文体蓬勃兴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