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朝书体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多样。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畅谈佛学理趣,或阐发文学观念,或讨论书法艺术等。从形式上来看,诸文或散或骈,散体书信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骈体书信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朝敕诏文数量颇多,题材内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倡导兴复儒学,或劝农立本,或禁奢求贤,或希企隐逸,或颂扬先贤,或抒发伤悼之情等,观点鲜明,见解精深,抒情真挚而深刻。从形式上来看,诸文句式灵活,或散或骈,以骈为主,讲究藻采、用典、声律、对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我国南朝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赋、文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本文主要针对其铭文进行深入分析,从鲍照铭文的艺术特色、铭文语言风格的成因、鲍照铭文对柳宗元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南朝时期是我国咏物诗的繁荣时期。据不完全统计,齐梁以前上溯到《诗经》,留存下来的咏物诗不到五十首,而南朝时期的咏物诗竞高达三百多首,并且其审美触角所涉及的物象种类大为扩展。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出现,既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南朝诗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创作环境、新变文学思想、独特审美心态以及客观事物取得独立审美价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南朝咏物诗的审美对象、审美内涵及审美表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浸染着南朝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萧纲宫体诗,从古典诗歌题材到审美表现领域,都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审美指向、审美形式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萧纲宫体诗精雕细描出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并由此探讨其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铭文得到显著发展。从体式上讲,铭文上承《诗经》的结构与表达模式,以四言为正体,三、五、七言杂列其中;从功能上讲,其或为祝颂,或为劝诫;从风貌上讲,它们的风格是典雅的。四言诗在汉代以铭文的形式存在,并一度推动了汉魏四言诗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铭文和箴文是两种审美性较强而突出教化意义的文体,前者美刺结合,以美为刺,后者以刺为主,在警诫中折射家国情怀,抒发个人情志,并具有文学形式之美,二者都体现出《文心雕龙》及整个古代文论礼乐结合、寓教于乐的特征。刘勰对铭箴特性与功能的揭示推动了这两种文体的独立写作。后世箴文在传承警诫意义的同时,文学性或审美特性不断增强。箴文还以格言警句形式存在于诗文,有些小说甚至围绕某种警诫讽谏话语演绎故事,彰显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南朝训诫文体类不一,数量不少。就内容而言,或教导鼓励后辈,或阐述文学观念,或驳斥他人见解。从形式来看,南朝训诫文多以散体行文,融以少量对句,句式灵活多样,语言流畅精炼,文风质朴庄重,不尚华词,这在骈风盛行时期颇显别具一格。诸文题材多样,功用有异,成就较高,在南朝散文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咏竹诗作为咏物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轻视的价值和地位。本文探讨了咏竹诗的出现于齐梁时期的原因,南朝咏竹诗的审美特征,及其对后世咏竹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讨论了文字研究的具体内容、价值,并对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南朝是中国文学与史学共同发展的时期。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对当时的文学有很多反映,史臣也有一些具体而详细的评价,这主要表现在文德观、丽辞和新变等几方面。史臣对文学的起源俱有阐述,或强调文学的感应,或强调文章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作用,俱出于对儒家道德的维护。“四史”史臣还以“丽”为中心的词语来评价史传人物的文学风格,说明他们已经注意到南朝文学重辞藻、重对偶、重音律的审美追求。史臣注重描述文学的发展变化,或选取具体作品来增进说明,或直接表达对文学新变的看法;既有对当时文学主流风格的反映,又有不谐之音的记载,体现出史臣的博瞻远识。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发展演变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汉字由隶书发展成楷书的重要历史阶段,该时期的碑刻文献真实地记录了汉字这一历史嬗变的过程。其文字特征表现出造字方法出现新的时代取向,楷书为主而众体相杂,笔划构件增减改换,假借衰落而代之以专字,字形同化讹混,其结果造成异体丛生。  相似文献   

14.
在词汇发展史上,外部原因是催生新词新义的重要力量,透过某个时代的新词新义,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变化。《洛阳伽蓝记》新词新义产生的主要外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门阀制度的影响;二是清谈风尚的影响;三是佛教的影响;四是生活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古代汉语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和句法格式。《幽明录》正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其结构模式充分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乐舞所见之南朝社会风气--兼论南朝社会风气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的时代。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局势、文化背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南朝尚歌舞、开放、浮华柔靡、惟我惟情的社会风气。南朝时代十分发达的乐舞,则折射出了南朝士民之言行作风、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异体字作为汉字字库中音义全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组字,是汉字历史堆积的产物,情况相当复杂,值得认真清理。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最能反映异体字在该时期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扼要阐述了应该研究的碑刻异体字的各种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异体字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可以为文字学和汉字发展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与殷周金文有关的词汇研究,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对具体词语(特别是疑难词语、特有词语)的释读,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从宋人就已经开始了,经清而近代现代,成果众多,但或作为研究历史、礼制等的佐证,或为铭文释读的具体目的服务,语言层面的专门研究还很有限;二是从语言角度对词汇进行的研究,或将殷周金文视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或侧重复音词的研究,或关注构词法问题,或侧重同类词同义词的类聚比较,或对某一个词进行深入的词义探索,或致力于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堪。角度不同,但对语料的挖掘已日益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虽晚,然成果已颇为可观,且未来的发展态势极佳。  相似文献   

19.
在封建专制王朝,君主旨令等同于国家法令,是国务活动的重要依据。诏令的草拟、传宣、章奏的进呈等宣诏呈奏机枢之任,秦汉时由丞相独掌,南朝时则从机构组织、职掌分工上为隋唐时正式分权于三省准备好了条件。本文对这一关键时期机枢权力的演变作了一概要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