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班的蒙蒙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最近总有小朋友告状,说蒙蒙把班里的玩具拿回家。这天,当蒙蒙准备离园时,凯凯对老师说,蒙蒙又拿了班里的玩具。老师叫住蒙蒙,果然在他怀里发现了一把小手枪。蒙蒙妈妈见状,厉声责问蒙蒙:“你怎么可以偷班里的玩具?”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河南齐迎霞)读懂孩子这本书幼儿有着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征,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而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幼儿的行为,我们就会认为幼儿是在“犯规”、“惹祸”。其实,幼儿“惹祸”行为的背后大都隐匿着其年龄特征。蒙蒙的行…  相似文献   

2.
孩子说谎怎么办?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谎?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说谎?幼儿说谎有各种各样情况,为了避免犯规行为所带来的惩罚而说谎是其中之一。例如,一个3岁的女孩从小朋友希拉家回来时带回一辆玩具汽车。当她妈妈问她汽车是从哪里来的,她说是希拉送给她的。第二天,希拉的母亲对女孩的妈妈说希拉到处在找一辆玩具汽  相似文献   

3.
刘兴华 《山东教育》2005,(18):52-5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或整天闷闷不乐.或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在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如父母没有给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合口和小伙伴产生冲突等等.幼儿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有的家长常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强行制止,有的则一味迁就.无原则不计后果地忍让,满足……这样做的后果.要么是孩子不哭不闹,却养成了孤僻、封闭性格;要么是孩子我行我素,走上了自我膨胀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正说谎是一种捏造或虚构事实,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全部或者部分事实真相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孩子说谎的很多,这是可以用许多实例证明的。儿童问题研究专家马丁斯的调查结果证明,50%的幼儿有说谎的行为。幼儿的说谎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本文以幼儿身心发育特征为基础,就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找出有效的对待对策。幼儿说谎的原因和内容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它们之间总是会有相同的点,对此我们可以找出相应的对策。一般来说,幼儿说谎  相似文献   

6.
说谎是个不良的行为,往往是一个人品德缺损的起端。但并非每个说谎的孩子都具有道德品质问题,只有当说谎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之后,发展下去才可能造成人格的偏差。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撒谎时,强迫孩子坦白,严加训斥和打骂,可能是最糟糕的办法。明智的做法是:   第一,不必大惊小怪,先弄清楚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模仿,孩子看到别人说谎后得到一些好处,所以自己也模仿着去说谎;二是急于想得到一样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三是因为做了错事,为逃避责任而编造谎言。这三种情况都是孩子原始的自发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每个孩子都有说谎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孩子存在严重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既不能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漠不关心,也不能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暴跳如雷、威吓斥骂,而要  相似文献   

8.
说谎是个不良的行为,往往是一个人品德缺损的起端。但并非每个说谎的孩子都具有道德品质问题,只有当说谎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之后,发展下去才可能造成人格的偏差。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撒谎时,该如何处置呢?强迫孩子坦白,严加训斥和打骂,可能是最糟糕的办法。明智的做法是:第一,不必大惊小怪,先弄清楚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模仿,孩子看到别人说谎后得到一些好处,所以自己也模仿着去说谎;二是急于想得到一样东西或达到一个目的,为此而不择手段;三是因为做了错事,为逃避责任而编造谎言。这三种情况都…  相似文献   

9.
Q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三岁多的儿子居然说谎,我很担心,是否会对他的日后成长不利?A首先要了解3岁孩子为什么会说谎,然后决定该怎么教育较为妥当。3岁孩子说谎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想保持自己是好孩子的印象,做错了事不愿承认,用谎话掩盖过去,同时,也害怕遭到父母责骂。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尚不能区别现实与想象,看到别的小孩子有玩具,很羡慕,会想象自己也有,而说“我家也有新玩具。这是孩子想象而非事实,因而说了谎,其实他不是有意想说谎,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是无意的,没有必要多加注意或惩罚。只要让孩子生活在诚实的环境中,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就会结束这种于意的说谎。可采用以下方法:1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如果父母明明知道孩子做错了事,就不要这样问:“这事是不是你做的?”因为  相似文献   

10.
对成人来说,说谎是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是一种蓄意对真实情况加以歪曲的行为。对幼儿来说,真正以欺骗别人为目的的说谎是很少的,他们说谎与成人说谎的性质不同。儿童的语言常常是与他每天的问题和愿望紧密相联。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训斥说谎的儿童,而应对说谎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要平静温和地处理问题,善于把孩子的想象和说谎区别开来,把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分开来。否则,就会使孩子蒙受冤枉,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2.对为了掩盖错误而说谎的孩子,要给予惩罚,但惩罚要通情达理,让孩子能够接受。例如采用剥夺权利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1)在家中,先弄清楚孩子平日对各个长辈教导接受和抗拒的态度,恰当地安排好由谁来扮演“硬的角色”,谁来扮演“软的角色”。 (2)把孩子不讲理或出现不适当行为的情况一一列出,不要给他乱发脾气、借题发挥或故意闹事的机会。假如他会抢妹妹的玩具,大人就应给每一个小孩都买同样的玩具。 (3)管教这种小孩需要较多的时间。当时间不够时,不要生气或说狠话,因为你没有时间与他一直耗下去。除非至少有二、三个小时的空档时,才处理他的问题行为。 (4)每天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单独与他在一起,交流一天来各自  相似文献   

12.
正听到孩子说谎,先别急着下结论,也别着急批评孩子,弄清事情原委,学会沟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爸爸妈妈会特别担心,其实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说谎行为基本没有涉及道德品质问题,所以先别急着用道德评判的眼光去教育孩子。孩子说谎的行为很可能是给父母释放的信号,当爸爸妈妈读懂了这个信号,满足孩子的需求,他说谎的行为就会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 《家庭教育》2007,(4S):10-10
在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过程中,家长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小时说谎不用管,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孩子喜欢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还谎称是小朋友送的。对于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充其量只能算是爱占小便宜,没必要小题大做。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马上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严厉斥责,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孩子说谎可能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争强好胜、出于想象.或只是为了开玩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宁夏教育》2007,(7):59-59
孩子偶尔说谎,大人还能允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应仔细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有冇搞错?”,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使用的一句口头禅。当一个稍会讲话的孩子说出“有冇搞错”时,大人常会捧腹大笑,为孩子既能正确表达意思.又能巧妙运用此口头禅而自豪。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中,幼儿会经常使用这个口头禅,这是不足为怪的。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当你——一个成年人,或是幼儿的父母,或是幼儿的老师……当幼儿对你说“有冇搞错”时,你是把它当作一句惯用的口头禅、一句戏言而一笑  相似文献   

16.
什么因素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何?又该如何减少和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呢?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儿童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幼儿摔倒后,其它幼儿不仅不扶,反而哈哈大笑;在活动区玩完后,积木、玩具乱七八糟;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当教师布置给幼儿一些任务,如带废旧材料等时,没带的幼儿通常会说“我妈妈忘给我带了。”等等。上述种种现象均说明现代的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责任行为。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已成为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情绪指数是指幼儿情绪状态的数量指标,它与孩子的内心期望值与满足值有密切的关系。当内心期望值等于满足值时,情绪指数为1,这时,孩子内心会产生平衡感和基本的满足感。如孩子期望得到两支铅笔,你给他两支铅笔,孩子会产生满意的情绪体验;孩子正确地回答了大人的问题,期望得到父母的夸奖或老  相似文献   

19.
关颖 《家庭教育》2011,(12):10-11
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走路,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参与意识”是很强的。见大人扫地,他会抢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扫;见大人洗碗,他会卷起袖子学着你的样子动手干;见爸爸修自行车,他也会拿着工具敲敲打打。他们把和大人一起干活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  相似文献   

20.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