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光中的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的有《乡愁》《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等篇目,其中《乡愁》是抒情诗,《沙田山居》和《听听那冷雨》是抒情散文。《乡愁》中的我隔着一弯海峡,深情地呼唤故乡;《听听那冷雨》,  相似文献   

2.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散文经典名篇,作者以其极富密度和弹性的诗一般的语言营构了一个意蕴丰厚的“冷雨”世界。在文章的标题里,作为全文核心意象的“冷雨”,得到了醒目的凸现,给读者带来一股透心彻骨的凄凉之意,有一种直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自古迄今,写雨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但写得如此丰富细腻、情思斑驳又率真感人者,似乎并不多见。文中的“冷雨”时空交织,繁复错落。  相似文献   

3.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10,(17):44-44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相似文献   

4.
听雨     
余光中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诗人真是把那雨的灵气描摹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淅沥沥地下,或者是哗啦啦地倒;也不管是倾盆暴雨,或者绵绵细雨、春雨、梅雨、急雨……它总是不拘一格地滋润着万物,带给万物无限的生机。许仙和白娘子因雨而结缘,富兰克林因雨放风筝而发明了避雷针。灞桥折柳催人别的春雨,清明时节纷纷绵绵的断魂雨,它不管是淋在古人身上,还是洒在今人的脸庞上,无论降落在任何地方——中国、欧美……它都满含着博爱的精神和诗情画意的情调。在雨中,可以怀古忆人,也可以独自漫步;…  相似文献   

5.
《听听那冷雨》是来自海峡对岸的诗人、学者、散文家、翻译家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诗化散文。在美轮美奂的绵绵春雨中。我们和余先生一起聆听着那动人的乐曲。一起欣赏那中国式的写意面面.一起感受那如歌如泣的不尽的乡愁。文中叠字的使用非常典型也恰到好处地在汉字的重重叠叠之间让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汩汩心泉.听到了一位21岁时离开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故土时。“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的老人那厚重的思念、绵延的苦痛、不绝的乡愁、深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雨之恋     
“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余光中在诗中真是把雨的灵气描绘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淅沥沥的,或是哗啦啦的;也不管是号啕雷雨,或是绵绵细雨……它总带给大地无限的生机。许仙和白素贞是因为雨而结缘.富兰克林是因在雨中放风筝  相似文献   

7.
雨之恋     
余光中有首诗曾说:"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真把雨的灵气描写得淋漓尽致。不管那雨是淅沥沥地下,或者是哗啦  相似文献   

8.
乡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心理特征,是人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雨巷诗人”戴望舒在他的《游子谣》里,用他那一贯敏感又细腻的情感触角,捕捉到了游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情怀。  相似文献   

9.
<正>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原是主张西化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走向了"回归",他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他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深沉的诗人,他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都极为细腻、柔绵,《乡愁四韵》便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雨吟     
看着窗外那蒙蒙细雨,不禁想起余光中的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句话啊,把雨的灵气描绘得那般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雨吟     
看着窗外那蒙蒙细雨,不禁想起余光中的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句话啊,把雨的灵气描绘得那般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  相似文献   

13.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诗作《乡愁》意蕴深刻,脍炙人口,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4.
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读《乡愁》,常常沉醉于诗人绵长的乡关之思.教《乡愁》,又总是希望能把课堂化成一片"乡愁"的诗海.悠然的诗句经年历月光芒依旧,教师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所有的心都深深浸入这一汪乡愁? 一枚小小的邮票,流淌着诗人浓浓的思念.三分诗,七分读,蒋祖霞老师的镜头里,也有一枚可以承载师生全部真情最后飞抵诗魂的邮票,那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5.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在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是蚯蚓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吧。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余光中是一位与缪斯订了白头偕老盟约的诗人。他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与传统感的歌者,他隅居于海上小岛,歌声却常常飞向他生长于斯的大陆。他数度道游讲学于欧美,但他的心魂却留在东方,并没有和他一起远走。他的乡愁真是太深太重,使得他随时随地都要触发。他登美国丹佛山、落基山,蓝天白云、怪石白雪,美则美矣,但他却感“心寒眸酸,不是滋味”。而他所有的思古怀乡之情全然浓缩于《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小诗中,这两首诗中一字不饱含深情、浓缩爱意、直把人拖曳到一个绵密索绕的诗美境界。诗人余光中19…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听听那冷雨》进行了文本细读,论述了余光中借戴望舒的诗《雨巷》和蒋捷的词《虞美人》的意境,抒写作者“乡愁”的缠绵和疼痛源于其一颗中国心;通过“听雨”感觉的反复描述和联想,把隔海“望乡”的惆怅与茫然、辛酸与隐痛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使作品创造了隽永的抒情意境。此作的诗性还表现在运用典故、欧化句式,多用叠词等等方面,使作者“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得以实现,《听听那冷雨》是作者散文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的散文名篇《听听那冷雨》既体现了古风飘袂,又呈现出今韵恣肆,风格独特。浓浓的乡愁凭借着雨的推力而自由挥洒,语言简洁而富有"诗化"的韵味,多活用文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追求唯美,感情充沛,呈现出一派现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19.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坐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里,聆听他执教的《思乡组诗》一课,感觉自己的情丝一次次被牵扯,情感一次次被涤荡,情怀一次次被震撼。【片段】……师:诗人余光中心中,小时候的乡愁是什么?生: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师:为什么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呢?生:因为诗人小时候在台湾,他只能通过写信和大陆的母亲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