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然而,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剥除着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结果是学生主体人格的失落,表现在语文能力上是…  相似文献   

2.
魏书生,辽宁省特级教师,著名的语文教学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中外教育理论,以创造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著名的“六步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富有创新性、发展性和求实性的语文教育思想。一、语文教育民主观语文教育民主观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讲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教学参与和教学管理中的民主化,以及教学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训练。魏书生认为,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尽可能深…  相似文献   

3.
敬告作者     
刘自武 《学语文》2006,(5):54-54
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不仅需要广大语文老师精心备课,认真筹划,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力求在易学易懂的条件下举一反三,而且需要广大语文老师搞好“作业”这一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陈娟 《成才之路》2010,(4):41-41
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尊重学生各种权利,给学生心灵的自由。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民主的理念,让语文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理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属于自己的文章。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过去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j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以语文知识”又大多停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一、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个人档案     
李镇西 ,1958年9月生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青语会常务理事 ,成都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著有《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李镇西教育文丛》(含《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等专著 ,发表教育文章200余篇。☆《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国家“冰心图书奖”大奖 ,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青春期悄悄…  相似文献   

7.
郭小珍 《成才之路》2010,(11):I0006-I0006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挑战于学科本位论的崭新教育价值观。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平等、民主,张扬着个性、人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构对话平台,使语文课堂成为养育人性的圣殿昵?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对语学科的定位是:“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定位是对沉陷旧教材理性说教泥潭中的语教师的真正解脱。以往,很多教师把语的“思想性”误解成了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生硬说教,强行灌输,把语课上成了“政治课”,使人性的真、善、美蒙上了“灰尘”,难以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9.
语文负载着儿童文化与语言的交际,正如叶圣陶所说,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作文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让习作成为儿童生活、娱乐、心灵愉悦方式的思考,笔者以“赏识学生”为目标,展开作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以人为本,注重人文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灵发展。 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学科”。作为母语。积淀着千古的民族文化,凝聚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无穷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作为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儿童情思形成是蕴藏在人文教育中的,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儿童心灵成长的摇篮。“不教之教”首要关注的问题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就是说,采取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个主要基础学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语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科学地确定语文教学目的或目标(包括任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的的确定,源自于对该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自我国始有新式学校教育制度以来,理论界一直在争论中,迄今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共识。就词义来说,语文、语文,有“语”,有“文”。“语”即指“语言”,这一点大家没有异议,而对“文”的诠释便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末我国语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学科中的学教育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有论认为:“‘语’与‘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于今还远未‘到位’。”有的论却说:“语教学改革的先驱们以‘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在语学科滥觞之时,清醒而富有远见地界定了学与实用在语教学中的定位,使语教学真正具备现代的科学的学科意义。”“定”了“位”才谈得上“到位”。那么:学教育在语学科中究竟应占有什么位置呢?此前有没有定论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本源是心灵的唤醒与启悟,语文教学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心灵。课标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元的心灵交流与互动;教师从事的本来就是塑造人的心灵的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心灵对话”的教育理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5.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高中语文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要变“应试语文”、“工具语文”为“文化语文”。本文试图探讨文化语文的价值取向,探寻文化语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心灵的学科”,是“培育文心的学科”,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人文精神的熏陶也必然落实到“文”。王荣生教授认为:阅凌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合适地阅读——理解、解释、感受、欣赏。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智育、过分强调语文德育或过分强调语丈美育都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笔青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健康发展,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三味”统一,从而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的理想目标。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和语文素质(下)上海/陶本一四、语言素质与语文教育应当看到,“语言素质”概念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地位,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基本没错,但还不准确。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工具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五爱”教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悄悄地给学生心灵以无声的滋润,方能彰显出德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曾文珍 《辅导员》2014,(6):39-39
“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这是我的座右铭。我坚信: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兴趣,滋润学生的心灵,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灵性与生命。今天我们追求教育民主,相信民主的教育能培育出具有民主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