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科学课程内容中。本文以《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谈笔者在执教此课时是如何从上述四个层面落实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表现出"延展"和"整合"两大发展特点。基于对课程标准文件的分析,依托以往的国际科学课程研究,从三个层面分别解读这两大发展特点。同时根据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在课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其内容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四个方面。《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还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由此可见,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它还是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在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有很多教师仍然只关注科学知识,不太关注科学探究能力;多采用知识讲授,少真正实施科学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已形成了四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在科学类专业课程、教育类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上差异较大,在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方式。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改进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及其专业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已形成了四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在科学类专业课程、教育类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上差异较大,在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方式。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改进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及其专业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11,(10)
全国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科学课》杂志作为我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科学课程专业期刊,有着20多年的优良办刊传统,以促进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水平为宗旨,为全国小学科学教师和教研员服务,为学会工作服务。刊物坚持以继承、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国家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和各种版本《科学》教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凸现案例性、典型性、普遍性、实用性的办刊特色。目前,所有编写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知识性的《自然常识》——科学启蒙教育的《自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三个阶段。应该说发展到《科学》这一阶段,从名称上来说是更科学、更合理、目标更明确,从教学上来说科学启蒙教育的要求更高、更全面了。《科学》课的性质定位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分析 1.问题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着科学启蒙的重任,怎样以喜闻乐见的学校课程形式,让孩子们对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校使用的湘版《科学》教材八册书中涉及电的内容有:五上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五下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和六上第四单元《能量》。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师小学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根据课程名称与研究层次的变化,把“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划分为小学理科教授法孕育于教育学之中时期、小学自然教学法研究的独立起步时期、小学自然教材与教法研究受到冲击的时期、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学术性与师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加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对师范生的评价,积极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资源,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教材取代了旧教材,原小学《自然》也改成了小学《科学》。从《自然》到《科学》,不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还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发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英两国科学课程标准都强调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只有将科学探究落实到科学教学的各项任务中,才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比较中英两国科学课程标准,英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关手科学探究的描述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日本小学理科教学大纲(理科的目标和内容)为线索,简要系统地回顾了战后日本小学理科课程七次修订的历史,阐述了日本小学新理科课程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科学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显著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借鉴国外课程经验可知,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既是国家战略与农村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其主动学习与价值评判的形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应当遵循以下路径:着重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关注科学课程的动态生成,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制定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素养课程,以迎接挑战。国外中小学信息素养课程的设置呈现出发展性、工具性、层次性、灵活性以及整合性的特点。要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合理构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师和小教大专;处理好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不尽人意:专职科学教师数量极其缺乏;科学课程开设严重不齐不足,兼职教师挪课现象相当严重;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科学专用教室和设备严重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科学教育正常开展。因此,必须提高对科学课程开设重要性认识,配备专职科学教师,保证开齐开好科学课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role of municipal science consultants in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network activities and connections among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The hypothesis is that consultan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upporting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ustaining contacts and activities with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networks. The research is framed by a project that involved 80 primary science teachers in 20 schools. The aim of the project was to develop network activities that facilitate sustainable change of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s’ collective culture and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 The authors were involved as researchers and evaluators in the project. Data consist of reports from the consultants abo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network activities, school assessment reports and a longitudinal survey. Three distinct cases are analysed through the use of a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networks to assess the consultants’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in terms of participating in network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sultants’ roles in successful network 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ersonal stable contacts within the science teacher community in the municipality, availability of municipal resources to support network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planning of municipal network support, and facili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in schools or in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 These four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unicipal science consultants’ participation in supporting network activities enable the participants to share and develop teach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学分化还是综合既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科知识本身发展规律,也要符合不同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和社会要求。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有利于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全面基础;必须提供形成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发展的丰富课程和教学资源;必须形成文理渗透的有效教学方式;必须以培养有专长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改革高考,引导中小学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学文 《教学研究(河北)》2003,26(3):212-214,219
通过对当前美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它对我国高校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课程设置要和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重视综合课程、加强人文课程、注重基础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信息化和国际化是2l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