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袁鲁霞  黄廓 《出版参考》2013,(12):43-4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也逐步增强。近年来,境外媒体涉华报道量大幅增加,海外涉华图书出版也稳步增长。本文以2008年-2012年英文版涉华图书为案例,探索国际社会中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剖析中国对国际社会影响的作者群体的特点。研究者通过对2008年-2012年亚马逊网站销售的100多本中国选题书籍  相似文献   

2.
郭可 《新闻大学》2013,(6):16-33
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六四”事件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3.
扈翔 《青年记者》2017,(23):7-8
当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一极,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为国际社会见证当下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提供了信息平台,也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现状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在这些涉华报道中,存在关于中国的一些消极和负面报道,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媒体的日渐流行,涉华报道变得更加繁杂,真伪难辨,网民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倾向容易受到小道消息、网络谣言等的蛊惑煽动,进而引发涉华舆情.因此,研究外媒涉华舆情对提升我国的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影响力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为研究对象,对1979-2008年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影响力、出版社影响力、作者影响力、年代影响力以及高影响力图书同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宁曙光 《国际新闻界》2005,(6):45-47,66
2005年上半年境外媒体的涉华报道重点是中国崛起及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当前境外涉华舆论呈现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政治议题向经济、外交议题转变,媒体声音越来越多样化等特点。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和外界对中国崛起影响的担忧是当前境外媒体出现“中国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对全球涉华记者社交网络的结构、影响力以及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全球涉华记者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上形成相对松散的社交网络,呈现区域聚集性的特征。美英国家涉华记者社交网络影响力高,在社交网络中拥有更高网络资源调节和控制能力。涉华记者所在媒体机构的现实影响力及在全球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位置,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偏向,以及记者个体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及目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交网络超越时空限制,链接行动者和涉华信息,以涉华议题为纽带,形成融信息、网络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网络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国内媒体市场近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对海外涉华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关注.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涉华事件和涉华问题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在海外遭绑架、中国援外工程人员遭袭击、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天灾人祸中遇险或遇难、中国公司在海外违规经营、中国渔民被扣留等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另外,台湾问题、中国同日本、越南、菲律宾等邻国的领土或领海争端等同题也不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应,中国对重大国际事件和问题的反应也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些涉华事件和问题的出现,同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的国际大环境有关;同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后,官方、民间对外交流活动增多、企业开始走向世界有关;同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热的掀起、留学和劳务人员增加等有关;也同历史遗留问题和能源紧张等新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三届获奖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作品内容、地区分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据此对我国2003-2012年图书出版基本状况进行述评,并提出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 ,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鉴于此 ,本文作者跟踪分析了近期美、俄、日、德权威报纸的涉华报道。其共同点是 ,四国的涉华报道均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中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不同的是 ,各国报道又明显地带有各自的特点或倾向性———美国的冷战思维 ,日本的防范心理 ,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至2015年间资助出版项目已公示名录和已出版图书目录,重点从资助图书出版的历年分布、种类、出版机构和作者等角度,分析该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作为中国政府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号工程,经过过去几年的推动实施,拥有了广泛的行业基础和共识,极大激发了行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同时,“经典中国”工程也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上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推动了国内一大批作家作品在海外的出版,使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李波 《东南传播》2010,(6):81-83
中印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对彼此的政治生态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外交影响都非常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从2008年到2010年"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实证分析,从报道主题、态度倾向、消息来源、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其涉华报道关注重点,管窥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以平衡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热议     
《视听界》2008,(3):4
1.媒体不能太“CNN” 相关事你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近来持续的涉华偏颇失实报道,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愤怒,官方也对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媒体界人士认为,CNN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但事件不会影响中国欢迎西方媒体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韩少功作品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广泛接受和积极评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故事是其作品海外出版传播的助力,英语世界知名学术与人文出版机构是其作品海外出版的主要贡献者,图书评论与获国际文学奖提升了其海外影响力.翻译出版选材聚焦中国好故事、多措并举开展海外图书出版推广以及搭乘中外文学交流便车提高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是韩少功作品英译出版对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工具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四国发起了一个简单的在线调查,即邀请网民回答他是否阅读过由中国人写作的图书,如果曾经阅读过,请写下图书的名称.调查共发出4000份问卷,结果显示约1成海外网民曾阅读过中国图书.网民共提及67本图书,涉及53名不同年代、国籍的作者.文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指出在影响海外民众的中国图书中,美国作者的影响力最高;《孙子兵法》是外国人最为熟知的中国图书;小说是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类型;当代中国形象正在取代古代中国形象被世界认知,但中国形象仍偏负面;不同国家对中国作品的认知度仍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亚五国主流网络媒体开展涉华报道的现状调查,是了解中国在这一地区现实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相关媒体近年来有关中国报道的数量变化与内容结构,可以反映其对华关注程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影响他国媒体关注度的决定因素。从中、美、俄三国范围看,中亚五国主流网媒对美国的关注度明显领先,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亚五国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偏重经贸领域,强度起伏乏序,缺少连贯性思路,这也为中国顺势而为、制定针对五国媒体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以SCI和SSCI收录的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在2006-2010年五年间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引入CiteSpaceⅡ工具,并结合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从高影响力作者、高频关键词以及突变专业术语三个方面,对国际范围内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辨识和追踪.研究发现,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图书情报学呈现出计量、管理、技术三大研究维度,图书情报学定量化研究的趋势不断加强.在Glanzel、Leydesdorff、Egghe 等国际知名计量学家的推动之下,图书情报学将以引文分析、h指数等主题为研究前沿,进入新一轮的繁荣阶段.与此同时,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也将随之进入成熟期和完善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图书影响力计量分析平台Bookmetrix为数据源,对中国作者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影响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与美国、德国、日本三国作者在该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科学术著作影响力进行对比,力图管中窥豹,对我国人文社科学术著作的国际影响力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并提出提升我国人文社科学术著作国际影响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滢  陈明霞 《青年记者》2017,(22):87-89
随着国际受众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大规模迁徙,海外社交平台愈来愈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不同国家的政府、名人、媒体、自媒体等多元主体账号各显其能,国际舆论生态纷繁复杂.对中国而言,最值得重视的变化是,“中国”本身成为热词,涉华新闻和信息成为国际受众的新的兴趣点.国际受众关注度高的涉华热帖或热门视频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引起广泛传播?如何将国际受众对中国的关注度转化为“好评率”?我们精选了一些体现中国积极形象的涉华热帖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其中的规律,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评论:先声夺人主动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国内国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新华社开辟了"新华国际时评"栏目,一年多来,"新华国际时评"紧紧围绕重大国际事件和涉我利益事件,及时、深入进行评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实践证明,新华社加强国际评论工作,对于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增强国际报道影响力、逐步扭转国际舆论竞争中"西强我弱"的态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