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生态危机的产生放到近。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且从当代的文化变革中寻求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案。文章系统地论证了近、现代文化如哲学、宗教、经济学、科学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片面的征服自然的文化观,逻辑地证明了片面的征服自然文化观“外化”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必然性,进而站在现实的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根据全面地对征服自然文化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代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等方面,从中找到全面确立生态文化观(人,社会的生态化,生态的社会化)是克服生态危机的理想方案。拟分四部分阐述:一、近、现代文化向人们提供了征服自然的文化观二、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征服自然文化观的必然后果三、对征服自然文化观的理性批判四、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化互动与文化表征手段,翻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翻译的整个过程受到意识形态、权力、翻译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操控。在西方殖民时期,受殖民扩张与征服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西方翻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的压抑与征服。  相似文献   

3.
游牧民族用武力"征服"农耕民族的事例在16世纪以前的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历史"结局"很大程度上和农耕国家自身的衰败、双方的长期交往、游牧民族特有的军事优势以及杰出的军事首领的领导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由军事征服而导致的"文化征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韩国文化部长说过让全世界肃然起敬的三句话:“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创造新世界的世纪”。 为此,韩国集一国之力打造了现代、LG、三星、SK,希杰、乐天等全球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5.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判断力的内涵及文化判断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括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信仰、道德、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谋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  相似文献   

7.
流行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的传播史无前例地打破文化同经济、日常生活的界限.但是,在流行文化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心,因为流行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西方文化征服世界的一种重要力量,它成为西方各国向世界扩张的文化先锋.本文通过分析流行文化的传播现象.希望可以引起国人的注意,从而更多地关注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上,明清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之前,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形成,各国之间虽有往来,如商贾穿梭、军事征服、文化传播等,但深层的大规模经济文化交流尚难以广泛开展,更不会波及普通的下层民众,世界还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处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融合: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当今趋势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不无感慨地说:“在原子能时代的今天,这种统一靠武力征服——过去把地球上的广大部分统一起来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罗马征服、日尔曼征服、斯堪的那维亚征服及诺曼征服对英语语言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析冷战后的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运用文化这个“软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起,共同构筑其世界霸权。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网络和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其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自觉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主权,将是世界各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法西斯的特征就是对外侵略扩张。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德国尚无力以暴力手段取得它所需要的利益。所以,从那时起至战争爆发,德国外交活动的目标就是冲破国际条约、组织的束缚,保证扩军备战的顺利进行,恢复大国地位并建立中欧日耳曼帝国。德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成功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庆 《滨州学院学报》2005,21(5):111-115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对二者从军事思想体系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在体系架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文化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可以为思考未来西方的军事理论走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期,远东地区对美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缺少与欧洲列强竞争的军事实力,这一时期美国主要通过假手日本和联合日本的方式谋求自身的侵略权益。日本自身的发展也使它具备足够的实力充当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的“先锋”。美国的纵容使日本的侵略步步得逞,并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新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为了达到全面亡华改换华夏文化主体的目的,侵华日军对华北地区的文教机构极尽毁坏之能事,主要表现在:毁坏文教机构之房屋、抢劫仪器设备等资产;占据文教机关之建筑,改做军政用途。另外,为躲避战火,各类文教设施在迁移过程中也备受摧残。日军对华北地区所实施之“文化大屠杀”是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亵渎与犯罪。  相似文献   

16.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文化因素作为"软实力"与经济、军事因素等"硬实力"一样,在体现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廊坊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接下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就成为目前廊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要科学、全面、系统、稳健地发展廊坊文化产业,就必须在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开拓文化产业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着手,努力改进。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柢:农耕文化与军事文化合一的社会生存与发展方式,农业文化为主的多种经济文化并存方式是其产生的客观土壤;原始的战争预测术衍生的军事谋略思想,《易经》中的军事哲理思想,春秋中叶以前论兵专著中的思想以及诸子百家的论兵之理是其产生与成熟的文化之源。孙子正是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千百年积累的战争经验、军事原则而创作出兵学经典《孙子兵法》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霸权"亦称文化殖民,其实质就是通过文化侵蚀起到现实社会条件下依靠单纯的军事、政治、经济霸权所不能起到的"霸权"作用。以某西方大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采用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实现其文化霸权;面对文化霸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的文化建设须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构建上、在文化霸权的方式和手段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