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是一个各行各业充满竞争的时代,电视传媒行业更是如此.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电视传媒,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和厚爱,面临着受众及受众行为对于传播力影响的显著增强,随着科技发展引来电视制作质量的精益求精和传播形式的不断翻新,无疑将电视传媒推人激烈竞争之中.  相似文献   

2.
传媒产业化催生了“受众即消费者或市场”的受众观念,这一观念反映了传媒活动和受众消费行为的某些特点,但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传媒公共服务使命的泯灭和利润取向的张扬。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观念背离了我国目前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传媒角色和传播内容的时代要求。本文认为,消费者的受众观念本质上是“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指由于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类事物的盲目抗拒的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时抱着一种抵触的、反感的、甚至是从反面接受的心理态度。近几年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在传媒中屡屡出现,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这应引起传媒的特别重视。受众逆反心理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和行为逆反三种。  相似文献   

4.
受众资源是传媒从事传播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也是传媒产品生产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基本前提。对受众资源的有效管理作为实现传媒各项资源间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媒体受众资源的认知,即把握受众的数量、质量,了解媒体受众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受众资源的调整,即优化现实受众结构,拓展现有受众的规模,使现实受众与目标受众趋向一致化;通过人际传播等其它传播渠道或开发传媒产品链等形式,发掘受众资源或其它相关媒介资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大众传媒业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满足了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民众文化娱乐的需要。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的商业化经营思想,促使媒体以争取更多的读者为最高目的。于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一些媒体传播的内容便变得庸俗肤浅、低级起来,这种“媚俗化”的行为,严重影响和侵害着广大受众的文化素质、欣赏品位和价值取向。这种传媒公信力的缺失,必须引起传媒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和警醒。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传媒,必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传媒的竞争,亦是市场的竞争,而传媒的市场构成要素乃是受众,其市场需求亦即受众需求,传播机构只有在正确把握受众需要,优化编辑方针的前提下,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要在传播实践中正确把握受众需要,优化编辑方针,以使受众合理的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得以满足,并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则必须认识并把握传播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对我国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受众作为与传媒相对应的范畴,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媒介的接受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种变化表现为受众心理的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10.
梁恒贵 《新闻窗》2010,(3):58-59
以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为标志的媒体革命时代,使现代传媒无论是在媒介形式、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内容还是在受众地位、受众文化、受众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传媒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诸多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受众是新闻事实传播的最后环节,受众是否接受传媒传递的信息,是决定传媒生存的关键。传媒的实质就是通过各类“说”者向受众传达必知、未知和欲知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2.
曹茹 《新闻大学》2000,(2):41-43
传媒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充分发挥传媒的功能。但是如何满足受众需要?如果只是简单地“受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就会使传媒限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传媒必须研究受众需要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地满足受众的需要。本文将依据心理学的需要理论、受众调查结果以及对传播实践的观察,探讨满足受众需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大众传媒的传播对象或信息接受者,是传播活动的轴心,是评价传播效果的关键主体,也是传媒争相角逐的对象.可以说,谁拥有了受众,谁就掌控了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4.
刘涛 《报刊之友》2010,(7):11-13
传媒产品是指由传媒组织提供给目标受众,旨在引起受众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在渠道过剩、受众细分甚至碎片化的市场条件下,大众媒体面临着同业竞争和需求异化的双重压力。细分受众,聚合传播,逐渐壮大市场,最终获取双重效益,实为传媒坚守或攻取市场的有效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陆军 《视听纵横》2009,(5):63-64
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以受众即时参与为形式的互动元素,也随着受众的需求和传媒硬件条件的成熟,逐步渗透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来。这种加入了受众即时互动的新闻传播,形成了一种新的广播电视新闻形式——互动式新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传媒间竞争的加剧,受众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谁拥有更多的受众,谁就拥有更为广阔的新闻市场。相对于其它媒介,稍纵即逝的广播传媒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竞争中稳固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决定着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以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从新闻的内容看,绝大部分新闻报道的是与人有关的事物,因此,新闻总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有选择、有倾向地向受众展示着人与其他各种对象的关系,而这也正是新闻传媒实施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在全面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崭新道路。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党报一直掌握着中国报业稀缺的传播资源,无限享受着体制上的种种优势。但是,当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主导时,报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党报走向了市场,不得不开始面对报业市场的大战烽火,不得不开始面对受众、争夺受众。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撼动着传统的传媒结构与传播方式,不仅带来了传播理念上的突破,也对传统传媒现实生存及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网络的互动性,相对于传统传媒具有更为吸引受众的显著优势。本文将讨论广电传媒与网络间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技术再到传播方式等的充分互动与融合,探索网络背景下的广电传媒与网络互动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如何打出互动这张牌以继续巩固地盘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