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摔跤历代名称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摔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它的称谓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先秦时摔跤称为角力、相搏、手搏,主要用于军事训练。秦时正式定名为"角抵",开始成为娱乐表演项目。汉代摔跤称角抵、武戏,出现职业化倾向,形成三种固定风格。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为相扑、蚩尤戏、争交。唐宋时期摔跤活动达到高峰。明清摔跤多称布库、撩脚、撩跤、掼跤,并且进入泛民间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历代角力名称变迁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力是中国古代起源较早的一种徒手对抗性体育项目,也是我国流传广泛的一项传统竞技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角力、相搏、手搏、角抵、相扑、蚩尤戏、争交、布库、撩脚、撩跤、掼跤等诸多称谓,今日已经演变成为世界六大跤种之一的中国式摔跤。因此从文化学上对角力的名称变迁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一传统竞技比赛活动的挖掘与整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摔跤运动史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摔跤(中国式)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我国历史上摔跤活动,从轩辕、秦汉、隋唐、五代……直到满清,其风历史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摔跤有不同的名称,如:角抵(角觝)、角力、相扑、掼跤、撩跤、争交等。近代叫摔跤。“角抵”这一称谓出现最早,是我国秦汉时就巳流行的一类体育运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这种“角抵”是一种包括摔跤在内的习武形式的戏乐。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历程不断衍变而成,融合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各民族有关摔跤的精华,传说起源于"蚩尤的角抵",角抵在不同的时间与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时期的需要,在漫长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技术、规则及评判标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充分阐述"角抵"的由来到中国式摔跤的发展过程与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据古书中记载的神话,在五千年前的民族部落时代,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部落的人就是善于“以角抵人,人莫能御”。以角抵人,就是在头上戴了假角,向对方冲撞。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徒手格打形式,也是我国最早的摔跤起源。我国古代摔跤最初是摔打不分的。在《周礼》中规定,每年冬月开始,将帅要率领他的部卒习射、御、角力。汉人的注解“角力就是比试力量”。比试力量可以打,也可以摔。据《左传》和《国语》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角力的能手。如宋国的宋万,能够一把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称为角力、角抵、相扑等,有着丰富的摔跤手段和技巧,对运动员瞬间近身的反应及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当前英式七人制橄榄球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橄榄球运动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技术动作尚未形成专业体系。橄榄球运动员技术动作方面一直处于模仿学习欧美国家阶段。本研究将英式橄榄球这一舶来运动与中国传统项目——中国式摔跤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据其结果建议:发挥中国式摔跤优势,针对中国橄榄球运动员特点,努力提高比赛中的扑搂成功率,以此夯实竞技能力水平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从清代开始到现代在燕赵河北最为流行,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国式摔跤技术都是从京、津、保流传出去的,所以大家都知道河北是中国式捧跤的摇篮。华北为强,其摔技精湛又分为北平跤、保定跤、天津跤三大主流。中国式摔跤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瑰宝,随着历史的沉积,散发着无穷的民族运动文化的特有魅力。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历程、门类,希望对大众了解该运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功发 《武当》2011,(3):42
一种类似近代摔跤的体育运动在宋代称为相扑,也叫作角抵、角力。传说相扑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先秦。唐、宋之际,城市经济和商品交换有长足的进步,民间文体活动也随之广泛地开展起来。其中,相扑运动日益受到宋人的重视和喜爱。宋代的相扑已经形成一套规则,与近代的相扑大不相同。比赛时,两人对抗,可以穿着衣服,也可  相似文献   

9.
李国兴 《武当》2008,(7):35-37
中国传统跤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摔跤活动。如《礼记·月令》所载:“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角力”即是摔跤的雏形,这说明在夏商之际,摔跤便同为射箭、驾车等共列为军事演练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布库”是满语,汉语意为“撩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摔跤。布库原是满族固有的徒手摔跤方式,以脚法为主,兼带擒拿之技。原始的布库自成一家体系,与汉族的角抵、相扑、蒙古族的角力、相搏并为中国近代摔跤运动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11.
对抗性游戏是指那些由多人通过力量、技巧与智慧取胜的游戏,这种游戏不仅要求练习者有力量,还要求有一定的对抗技巧,对人的父敏、反应速度、柔韧、速度等各项素质有很高锻炼价值,而且这种游戏也有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和意志的教育价值。对抗游戏一般分为角力游戏与摔跤。角力游戏如顶牛、养鸡、拔腰、拔河、掰手腕等;而摔跤是一种特殊的角力游戏,要求有一定的比赛装备,如:彝族摔跤,比赛时扎上腰带,使用抓腰带、抱单腿、过背等技术运动将对方摔倒致双肩着地。  相似文献   

12.
摔跤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述异记》说,轩辕之初立,蚩尤兄弟,“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虽有传说之意,但可知其源远流长。《周礼·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师讲武,习射御角力。”由此可见,角力在那时就已是军事体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许多少数民族酷爱摔跤运动,这是有渊远的历史根源的.摔跤,最初起于远古时代的“蚩尤角抵戏”,抵戏和现在的摔跤略有不同,主要比赛方式是头戴牛角,相互对顶,谁将对方顶到规定区域以外,谁就是胜利者.这种抵戏运动,又称“角力”、“贯交”、“校办”等,比赛的方式大都是较量与技巧的对抗性运动. 到公元前一世纪,角抵逐渐演变为“摔跤”,军营中尤其普遍,是一项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汉代以后,摔跤已从民间的自由嘻戏变为皇室成员的消遣活动.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摔跤文化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摔跤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始于古代军事化训练,中国摔跤强烈的对抗健身性使其一直受到历代兵家重视.而后中国摔跤文化又转向表演化.秦朝首开摔跤表演先河,唐朝表演达到极致,秦朝出现摔跤表演艺人"角抵俳优",而到唐朝出现摔跤表演专业训练组织和专职表演人员.皇族的追捧和宋代瓦舍的发现促进摔跤的表演娱乐化,宋代打擂比赛形式促进摔跤竞技娱乐化,中国摔跤文化的娱乐化兴盛起来.最后是中国摔跤文化的民间化开展,可以说从军队走向舞台是摔跤表演的娱乐化,而从擂台走到跤场是摔跤竞技的民间化.  相似文献   

15.
“角抵”,作为古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我们研究古代戏剧、舞蹈、体育等各类专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东汉学者应劭注角抵说:“角者,角拔也;抵者,相抵触也。”同时代的文颖明确指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拔、艺射御。”在古代体育史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作为一种两两相当的摔跤或武技的搏击。以角抵的狭义角度来说,以上观点大致可以成立。但  相似文献   

16.
自由式摔跤有别于中国式摔跤及日本的柔道。它是在没有衣服可供抓握的情况下进行进攻、防守、反攻、直致双肩着地或以分数多寡来判定输赢的一种国际式摔跤。“跪腿”这一技术动作最早起源于蒙古式摔跤,名字叫“得和乐”,它是采取对对手小腿施技而摔倒对方得分的技术动作之  相似文献   

17.
摔跤是一项技术复杂而又多变的运动项目,其斗智斗勇引人入胜;而随着摔跤运动的发展,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过胸摔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阐述。1过胸摔存在的问题1.1两手抱握对方肩颈或腰部做动作时容易松手或抱不紧对手,这一错误动作直接影响动作进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秦远见 《健与美》2023,(11):133-135
在摔跤竞赛中,摔跤的速度和力量都会对选手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相应作用。在专门的摔跤竞赛中,摔跤选手能够通过对手全身肌肉的收缩程度确定对方的动作及用力方式,这都是摔跤项目经常运用的心理战术,同时又是对专业摔跤选手意志能力的测试。本篇对摔跤项目训练方法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意识潜力的内涵,研究了意志潜能在摔跤项目训练方法中的意义,论述了意志潜能在摔跤项目训练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摔跤亦称角抵、角力、相扑或争交。这项体育活动源远流长,自原始社会至清代,长期传流,不断演进。在我国古代那啸风吟雨,龙争虎斗般的争交场上,不仅有魁梧的男子角斗,而且有矫健的女子相搏。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西晋时期,在吴国的宫廷里就出现了女子相扑活动。据《江表传》记载,吴国末帝孙皓为了寻欢作乐,曾经指令制作宫廷玩物的官署,用金子作了数以千计妇女首饰——“步摇假髻”,并“令宫人著以相扑”,就是叫宫女们把这种金首饰戴在头上来摔跤。谁抢到对手戴的金质步摇假髻,就归谁所有。宫女们争抢  相似文献   

20.
摔跤活动是朝鲜民族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它与其他民俗游艺活动一样源远流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专家们对韩国摔跤的起源问题众说不一,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它源自于蒙古,经由中国传入韩国,并且成为后来出现的日本相扑的基础。由于汉文化的影响,韩国摔跤———戏轮姆(Cireum)古时候也称为“角戏”、“脚戏”、“角力”或“角抵”。朝鲜作家申采浩(1880~1936年)撰写的《朝鲜上古史》中,曾提到过一种类似于现代的摔跤的比赛。从现存的大约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又可得知,朝鲜三国时期(公元前57~66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