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选自《明史》,以史实作为素材,内容十分翔实。因此,阅读本文,要注意重内容之理解。要求明确:①文章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海瑞的?②这些事例表现了海瑞什么样的思想品格?③文章是以什么作为写作的线索的?此外,读历史人物传记,还要学会中肯地评价人物。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政治生活中曾引起波澜的人物,(文革十年动乱,首先就是从“四人帮”批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起的。)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对海瑞来个重新认识,并且不是泛泛地认识,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现实政治来认识这一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当然,历史人物也必然会有历史的局限性,评价海瑞,既要肯定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性。读史与评史结合起来,方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是由对吴晗所编《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描开序幕的。 1959年4月,在中央上海会议总结“大跃进”教训时,许多同志都提出了要讲真话的主张。毛泽东同志便讲了明朝官员海瑞“直言敢谏”的故事,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明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于6月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9月写了《论海瑞》一文,1960年又写成了京剧《海瑞罢官》。但自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直言批评“大跃讲的”错误后,政治气氛已逐渐变化,毛泽  相似文献   

3.
据《海刚峰先生文集》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受泉州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影响,以一篇《治黎策》的文章中了乡举。这篇策论中提供了解决海南岛黎族问题的一些建议。当时的主考官为泉州府晋江池店村埕头人林宗和,后为海瑞的老师,海瑞曾为他的老师池店林氏祠堂题匾。匾额匾面红底金凸字,左上署“嘉靖乙亥春月”,中书“林氏祠堂”四个大字,右下落款“海瑞书”,并有一印章。  相似文献   

4.
海瑞是明代以刚正不阿闻名全国的大清官,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讲求现实不可多得的一位政治家.他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也为后世人民所歌颂和怀念.尽管“四人帮”煞费苦心强令全国,要以“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战斗性”对海瑞“慎重地加以分析”,可是,海瑞的故事至今仍然是有口皆碑,老幼皆知.随着彭德怀、吴晗同志的不白之冤得到平反昭雪,海瑞这个历史人物也终于从“禁区”中解放出来了.今天,我们深入探讨海瑞的治黎政策的进步性和正确地评价海瑞,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自五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研究海瑞的论文涉及了他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但海瑞的法理学思想至今尚未有人作专门的探讨。我们知道,海瑞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势,“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明·何良峻《四友斋丛说》序),研究海瑞的法理学思想,有助于海瑞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从而揭开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海瑞罢官》是著名历史学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1959年4月毛泽东提倡海瑞精神之后开始写作,于1960年底完成的。全剧共九场,主要通过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敢于将前宰相徐阶之子徐瑛(这是一个强占民田、强抢民女的恶霸)处死,并通令缙绅退田,为百姓平冤狱等事迹,宣扬了海瑞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言。海瑞忠诚刚直、不避权势,勤俭自奉、两袖清风在诬陷排挤、几经颠踣中度过一生。《海瑞传》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史笔,摭其与主题有关的事实,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不加臧否;但另一方面却从海瑞的所作所为,从奸佞邪恶者对他的百般陷害,从人民对他的由衷爱戴等错综复杂的情节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他的形象。因此,可以说反衬、烘托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本文共分两大部分。从开头至“十五年,卒宫”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主体,写的是海瑞的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是关于1949年以来中共党史的权威著作.本书也是中学历史教师讲解中共党史的必备参考书之一。该书下册第530页,记录了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他(指毛泽东)赞扬海瑞批评嘉靖皇帝的勇气,海瑞写给皇帝的那份信,那么尖锐,非常不客气。海瑞比包文正公不知高明多少”。  相似文献   

9.
海瑞虽逝去四百多年,但他刚正不阿,克己奉公,为民请命的品德和行为,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间。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骂昏君,斗权奸,惩豪强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海瑞传》的事例也体现出海瑞娴熟的斗争艺术及其鲜明的性格。一、对仗势抖威风的奸官,海瑞援引故例,抗颜不屈。他说:“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大有周亚夫营前长揖不跪以迎天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明代国家教化力度的加强,一批士人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使得海南从早期的文化输入地,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反哺。“初民社会”的海南,“耿介”“清廉”成为海南文化独特个性。海瑞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代表,并因之而名留青史。在母体文化与海瑞的关系中,本土文化是海瑞的智慧源泉。与此同时,海瑞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师大历史系师生,在去年12月分别举行了关于《海瑞罢官》问题的讨论会,现将以上三校讨论情况综合报导于下: (一)怎样评价《海瑞罢官》? 河北大学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完全同意姚文元同志的观点,认为《论海瑞》和《海瑞罢官》抹煞阶级斗争、极力美化封建统治阶级、宣扬阶级调和论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混淆了剥削和反剥削的阶级界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论海瑞》和《海瑞罢官》揭露了封建官府的黑暗统治,使人们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在《海瑞传》“自读提示”中提示道:海瑞由于为官清正廉洁,“以至卒时,寒士‘醵金为敛’,‘小民罢市’,‘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我认为“寒士醵金为敛”之说殊为未当。“醵金为敛”者不是“寒士”,而是王用汲这个“佥都御史”。理由有二: 一、“提示”与文意不合课文有关叙述是:“瑞无子,平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  相似文献   

13.
《看了明朝不明白》一书在张居正的生平、登进士第、入阁、职任次辅、提出改革纲领的时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促成俺答贡市的决策人、张居正悲剧的原因、为何不起用海瑞及对海瑞的评价等问题上也有着许多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海瑞罢官》的批判是建国后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这场批判运动演变成为一场政治批判运动,最终导致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海瑞罢官》的创作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源于毛泽东提倡刚正不阿的海瑞精神,在当时全国各地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海瑞热"。为响应领袖的号召,紧跟当时社会潮流,明史专家吴晗对海瑞进行集中研究,开始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高中第二册语文新选课文《海瑞传》中有两条注释似乎不妥,下面提出来,并谈两点看法。一、第331页⑥释“《平黎策》”曰:“策,策略”。按:“策略”当改作“策论”。因为,“策”又叫“策论”。“策”在古文中与“疏”相似,是一种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献计献策的文章。由于此,就文章体裁而言,“策”又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古文中“策”  相似文献   

16.
万恭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名臣、治河专家。他才兼文武,活跃于政坛士林,奔波于大河南北,千里北疆。他一生著述甚丰,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两卷治水札记《治水筌蹄》。只是由于其文集、札记流传很少,历来对他研究不多,评价亦欠全面公允。这里就其生平及《治水筌蹄》作初步探讨。一、“强毅敏达,一时称才臣”万恭(明正德十年八月—万历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515年9月—1592年1月),字肃卿,别号两溪,晚年自号洞阳子,江西南昌人。万恭自幼聪慧,十岁能文,弱冠就试,便得到徐阶的赏识,补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史料的奇缺,我们目前断定海瑞是回族,也仅是从各方面的推测,不能说是十分的肯定,故此一直有争议。文章认为:海瑞是回族,但应是已经汉化了的回族,并从《海氏族谱》入手,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同时对质疑海瑞是回族的各种理由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18.
论海瑞     
海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他进行研究,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本来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是,反动文痞姚文元及其同伙关锋、戚本禹、林杰之流为了否定历史上清官的存在,在全盘否定海瑞的同时,又竭力把海瑞的研究和政治问题拉在一起,借海瑞在历史研究领域实行文化专制。于是,海瑞成了历史研究的“禁区”。多少年来,再没有人敢谈海瑞,更没有人再敢写海瑞了。  相似文献   

19.
一、课文的出处和作者本文选自《明史》的《海瑞传》.《明史》是清朝政府乾隆年间张廷玉等修纂的. 张廷玉(1672——1755)字衡成,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乾隆时晋封伯爵,督修《明史》,任总裁,至1735年成书.著有《澄怀园文存》. 《明史》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史》以材料丰富,体例谨严著称.但因清初文网深密,修史大臣对清朝入关前的建州女真事实和南明诸  相似文献   

20.
有关海瑞的著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海瑞在世时期,然直至20世纪上半叶,国内有关海瑞的研究仍缓慢地进行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瑞精神的提倡以及《海瑞罢官》相关辩论的展开,海瑞研究虽束缚于政治的镣铐下,仍得以迅速发展。80年代之后,学科的综合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宽等,使得海瑞研究逐步走向纵化、深化,无论在数量,抑或质量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