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鸿勇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1):30-33,61
企业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它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化,接受非本土的社会文化是会产生融合成本的。而民族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是最佳听。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国企业要扬长避短,用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于《红楼梦》,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深深地浸润,大大汇集了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红楼梦》中既可以看到封建文化落后腐朽之处,民族文化偏具价值性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服饰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人性情在传统文化中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本文旨在通过饮食服饰、礼仪规范、宗教与哲学、婚姻制度、园林建筑等五点探讨《红楼梦》呈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征,指出《红楼梦》被尊为经典的缘由,重拾起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黄薇薇 《文教资料》2005,(17):31-32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当今艺术教育总体上的某些不足。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我认为除了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观摩鉴赏实物并亲自动手制作作品,以加深时我国民族工艺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放眼世界,敢于创新。同时坚持“古为今用”原则,批判地继承祖国优良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对待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藏传佛教来源的时候,有些论者只强调印度佛教的引进之功,而忽视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藏传佛教的形成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藏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是藏传佛教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团结、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及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而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曲家在同国际乐坛前卫的音乐潮流相接轨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负有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当代一些交响音乐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到作曲家是怎样从传统文化、民间音乐、文人文化等领域中汲取养料,以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深刻内涵的。  相似文献   

8.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从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经典型文化、民族文化心态四个层面上概括其主要特点。这雄伟壮观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期融合创造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这传统文化凝结成的。这民族精神,从价值观念看,个人对于社会,义务重于权力,整体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从精神境界看,把道德需要看作人的最高需要;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是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地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继承并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民族文化属性的范畴。本文从论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出发,解读了民族性属性衍生出的一系列属性,包括生产属性、生活属性、封闭属性以及认同属性,旨在更好地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新校订出一部更好的《红楼梦》版本,是对曹雪芹的最好的纪念。这个版本要能最为接近曹雪芹原真笔,传达出原重在传神写意的中华化和艺的民族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之间的关系完美而复杂。其中贾宝玉、贾兰、薛蟠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参照的阅读体系 ,即贾宝玉是“中间人物” ,而贾兰、薛蟠是两个极端。作者曹雪芹于此三人上着墨不均 ,但因为有了互相参照进行阅读的可能 ,从而使三个人物 (尤其是着墨较少的贾兰、薛蟠二人 )都得到了很好的性格表现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念认为优伶是低贱的,而曹雪芹却与此相反,他首先肯定了优伶的独立人格,对他们的美好品质及高超的技艺表达由衷的赞叹;其次肯定了优伶的娱乐功能。这种优伶观的形成,是与曹雪芹的经历、家世及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从其他省区迁到云南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威信县韩姓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的研究,可以认识云南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而了解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曹雪芹如何直接继承诗经四字对偶句传统,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和刻画意境,使小说具有诗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段启明 《丹东师专学报》2010,(5):109-111,145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相似文献   

18.
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既在思想观念上影响着曹雪芹、高鹗的创作,同时也对《红楼梦》的想象世界及叙事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红楼梦》的梦幻叙事方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周巍《曹雪芹生年考辨》考辨曹雪芹生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其论证的前提是将曹雪芹认定为曹颙之子,即曹頫(曹颙堂弟)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上皇帝奏折所云"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所生之遗腹子。而据现存《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可知,曹颙单传之遗腹子乃曹天祐:"天祐,颙子,官州同"。其考证之生年实为天祐生年。既云单传,则其论暗含了曹天祐即曹雪芹的结论,其说混淆茫昧,当误。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对人、事进行描述时很喜欢使用比喻句。在使用比喻句时,他主要用“……一般”和“……似的”两种格式。“……一般”的比喻句非常贴切、别致、生动、形象,体现了曹雪芹作为伟大的学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