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句子中"了"与附加成分必须同时出现.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不能单独带"了",或在某些句子中不能单独带"了",有些动词与前后名词不搭配,但这些结构加上后续成分、中介成分或前置成分,就能组成语义完整的句子.句子扩充了时间、空间、物质的信息量,"完成"、"实现"义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一般不能带补语,而在南方方言中却广泛存在动词重叠式后接补语这种结构。本文选取义乌方言中的相关用例,对"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进行了描写,根据后接补语的类型,分为"动词重叠式+趋向补语""动词重叠式+结果补语""动词重叠式+处所补语""动词重叠式+数量补语"四类。语法意义上呈现"量级的增加"或"量级的减少",其中以表示"量级的增加"为主。语义上传递出"未然"义。语用上使句子表达更贴近大众,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子产而死""富而可求"等句子在句法关系上是"主而谓"结构,但从语义表达看,"而"仍然是连词,其前的"子产""富"等体词发生了陈述化.一是体词性成分自身的语义基础,"而"前名词多是类名成分或"类化"成分,在语义上都凸显了"类"意义.二是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话题性"主语总是隐含了"像似类"等动词引进话题,因而具有一定的陈述性.  相似文献   

4.
正"须"与"需"大不一样"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为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常用义指"需要"现一般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这两个字音同义近,又都能与"必"组合成词;"必须"和"必需"就容易用混,因此很有辨析的必要。"必须"是副词,侧重于"一定得要",不这样做不行,只能用在动词或形容  相似文献   

5.
古文中以有连词和介词的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该如何准确地判断呢?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这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而连词是连接两个或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1.应用性特点。词汇教学不只是单词教学,单词只有组成句子和话语之后,才能实现其实际功能。例如"stop"这个单词在"Stop at a red light."中意思是"停止",词性为动词;而在句子"The bus stop is on the left."中意思是"车站",词性为名词。教师如果在没有具体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记忆,难度就比  相似文献   

7.
陈跃 《现代语文》2010,(5):32-33
本文就一般疑问句里"在"分别作动词、介词、副词时,答句中"在"的词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根据句法的性质和词性的特点,"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动词时,答句与问句是一致的,"在"均为动词;"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介词时,答句与问句出现不一致的情形,"在"除了为介词外,还有作动词的可能;"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副词时,基本情况同"在"作介词时差不多。  相似文献   

8.
"给"语法意义非常丰富,在不同句子结构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与之对应就有不同的词性,文章对"给"的三种词性:动词、介词、助词做了基本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评判标准,有助于对词类同形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焦点一】There be结构及其形式。There be结构主要用来表达"某处或某时有某人或某物",其基本句型为"There be+某物/某人+某地/某时",其中there是引导词,没有词义;be是谓语动词,"某人或某物"作句子的主语;"某地或某时"作句子的状语,一般是介词短语。例如:  相似文献   

10.
动词“整”、“搞”、“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泛义动词,它们的用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很多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比如它们都有替代功能、关系功能,都可以带名词性宾语等。其不同之处是:使用地域上,“整”经常在东北地区使用和“异”则在中部地区使用频繁;句法方面来说,“搞”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相似文献   

11.
Close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知识储备中,听到"close",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关上",第二就是形容词"亲密的",可是"close"还有她不为人知的其他意义。下面我就把这个千面娇娃的神秘面纱为大家一一揭开。从词性上看,"close"可分别作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1."close"作为动词,可解为关闭、终结、围  相似文献   

12.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二者音同义近,常与几个共同的字组成的词也易混用。"必须"和"必需"就是其中的一对,  相似文献   

14.
在"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结构中,介词多为"引出受事类",以"对"和"把"为主,其后N为核心论元。"对"强调"对待",后面双音动词具有[+处置]或[-处置]特征,接[+处置]动词时,"对…加以…"必须共现。"把"强调"处置",双音动词具有[+处置]和[+影响]特征。"对+N"及物性低,可作背景句;"把+N"及物性高,难以作背景句。"对/把+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都排斥"爱憎类"和"动结式"动词。"了1"和"了2"在"加以/予以/给以+双音及物动词"中不能共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一些《现代汉语》教材中把"小李十五岁"一类的句子归入名词谓语句中提出质疑。认为"十五岁"不具备名词性,而具有动词性,应该归入动词谓语句中。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形成整个句子所要表达事件内在时间结构的重要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动词或动词性词语来描述事件或状态,解释句式运用的现象,特别是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言 "问题"作名词是常态,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当"问题"充当主语、宾语时,其前常带定语.当"问题"充当定语时,它常与其后的中心语组成定中结构,结构成分之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属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18.
"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情态动词的研究,无论是大类的名称、词性的确定,还是群内成员的数量,都尚无定论。现代汉语中的情态动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该""应该",通过微观的、具体的比较,以呈现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