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丽琴  刘超 《江西教育》2004,(15):91-92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早在唐代九江就出现了书院的最初形态,民间讲学授徒、传播文化的活动已相当活跃。白鹿洞原是唐代李渤隐居求学之地。…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为纪念和祀奉这位大师,紫阳书院应运而生。南宋末,在朱熹故里徽州,当地人士与官员一道建成了第一个与朱熹有直接关系的徽州紫阳书院。明清时期,徽州人外出经商,为怀念故土圣贤,以表不忘根本,亦在汉口建成了紫阳书院。  相似文献   

6.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书院大盛。这个时期的书院有两大特点,其一,书院与理学家讲学发生了密切关系,如白鹿洞书院是朱熹讲学之地,象山书院是陆九渊讲学之地;其二,若干书院除进行讲习外,还成为纪念理学大师的所在。例如婺源的紫阳书院是纪念朱熹的,鹅湖书院的建立则是为了纪念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人的“鹅湖之会”。 鹅湖书院建在铅山县的鹅湖山麓。鹅湖山距县城十五里左右,它东望怀玉、西瞰象山,风景秀丽。山上有湖,相传晋朝有一位姓龚的人曾经在此养鹅。因此,后人名之为鹅湖山。 “鹅湖之会”是由吕祖谦发起的。当时南宋统治者面临着民族的危机和尖锐的国内阶级矛盾。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哲学家纷纷向统治者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8.
书院从唐朝发端到清末改制的一千二百多年之间,虽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但相比较而言,南宋时期的书院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管理水平都处于鼎盛阶段。尤其是经过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理学大师及地方官员的卓越运作,使书院得以步人制度化发展阶段,包括书院建筑规制、职事设置、教学管理、藏书、经费、祭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封建社会后期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朱熹与浙江书院的交往,认为朱熹讲学促进了浙江书院的发展,分析了朱熹频繁出入书院,积极讲学于浙江各地的原因,以及朱熹如何利用书院达到他的政治理想,最后,探讨了朱熹留下的遗迹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和朱熹对书院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肇始于五代而盛于宋,朱熹起了很大作用。朱熹的哲学被奉为官方哲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而他所创办或讲学于斯的书院,却培养了不少英才;他的思想体系也从不少有识之士,如明末清初启蒙学者中吸取养料。这就有必要根据历史事实,分析研究南宋书院究竟有哪些优良传统、朱熹思想有哪些积极成份值得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几经兴衰沉浮,到了清朝,经过登封名儒伙介的奋力振兴,书院又盛极一时。耿介置办校产,扩建书院;聘请名师,门户开放;讲授学业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提倡质疑问难,自学与讲学相结合。他为中州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后些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学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江西余干籍右丞相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办的东山书院,在赵汝愚好友朱熹的亲临讲学与大力协助下,文风日盛,培养和熏陶了诸如柴元裕、饶鲁、谢枋得、胡居仁等一代又一代的理学名人与乡贤。东山书院虽曾多次遭毁,但始终发展并延续了下来,成为齐名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的江西古代著名书院。虽然近现代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及这三所书院,但其曾经的辉煌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是明代的理学大师,《龙场教条示诸生》是其书院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相比较,它展示了阳明教育思想的心学特质,而这与王阳明在贵州的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南蔚文书院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文书院于明代创建于海南文昌,历经三百余年,是海南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明清两代,由于蔚文书院的兴盛,文昌一直是海南文教发达的地区。蔚文书院的讲会制度在海南历代书院中最有特色,对理学在海南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蔚文书院的经费收支和祭祀活动在海南书院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古代书院从北宋游酢的“水云寮”开历史之先河,历经南宋的兴盛与元明清的沉寂,以清代游云章的云寮书院草草收尾,前后共建有27所书院。本文在充分查阅史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6.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了从私学到官学,从书院到府学,再由府学升为国子监的发展过程;由于物质基础的支撑、政府的倡导与支持、教学管理科学以及教学质量优秀,最终成为北宋时期众多书院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对宋代文教事业有开拓性贡献。泰山书院是在石介的努力下开创的,在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石介既是书院的组织者也是该院的名师之一,他不仅为书院延揽名师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宋初儒家文化的复兴及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