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形态、素质对划频、划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试图以男子短距离自由泳为考察对象,研究我男短距离自由泳优秀运动员形态、素质与划频、划幅的关系,以便为我国游泳的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42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进行了形态、素质测试和比赛途中游技术动作录相分析,对中、外运动员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划频、划幅有显著作用的形态、素质因素。结果表明,划频、划幅在很大程度上受臂长、纵跳、划水拉力等形态、素质因素的影响。从差距和发展潜力看,当前我国男子50米和100米自由泳应注意提高划频,200米自由泳应注重提高划幅,可通过相应素质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改造划频、划幅。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全国游泳冠军赛不同泳姿女子200 m预赛、半决赛、决赛运动员途中游每25 m划频、划幅和速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优秀女子200 m游泳运动员参赛途中游技术有向短距离项目高划频技术组合发展的趋势,相对预赛和半决赛组,各泳姿项目决赛组具有划频更快的一致技术特征;蝶泳、仰泳、自由泳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途中游各段划幅、速度波动变化更小;蛙泳在各泳姿中有其技术特殊性,决赛运动员虽途中游各段速度更稳定,但划频、划幅调控幅度更大。挖掘划频、划幅组合潜力,提高速度、划频、划幅调控能力应作为现阶段优秀女子200 m运动员途中游技术训练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系统的游泳比赛技术监测采集游泳比赛途中游各项技术数据,以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名运动员成绩为划分依据,研究女子100m蛙泳、200m自由泳运动员途中游分段速度、划幅、划频、游速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女子100m蛙泳和200m自由泳中,世界优秀运动员均呈现快划频的趋势;在对成绩预测中,通过运动员的划幅、划频比较容易预测运动员成绩增长情况和上升空间,即在成绩相同情况下,运动员划频慢,成绩提高幅度大;对10名优秀女子100m蛙泳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表明,她们划幅、划频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蛙泳优秀运动员相对集中,运动员年限也长;在对女子200m自由泳优秀运动员的途中游个性研究和多年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与蛙泳不同,200m自由泳运动员个性化不是非常明显,优秀运动员相对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少,运动员分散,说明自由泳运动员的各种能力和水平更趋于一致,优秀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的能力要求更高;蛙泳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最少,而技术要求最高,是适合亚洲人的一项运动;运动员出成绩后保持高水平年限长,符合经济学原理;蛙泳项目一直是亚洲的强项和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优秀男子中、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正式比赛的途中游进行了录相分析,建立起求速度极大值的数学模型,发现我国男子50、100、200和400米自由泳的群体最佳划频分别为67、56、46和47次/分。通过对现状与理论最佳值的比较,提出了当前我国男子中、短距离自由泳技术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采用游泳比赛现场测试方法,对女子运动员50 m自由泳途中游每10 m游泳速度和划频、划幅技术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50 m自由泳速度的下降与运动水平无关,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划频的下降造成的。因此,要求高水平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速度能力同时应具有保持高速度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 2 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前 8名运动员技、战术的数理统计发现 ,在 5 0 m自由泳决赛中出发段的技术至关重要 ,途中游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划幅和划频的技术组合 ,在 10 0 m自由泳决赛中 ,5 0 m的绝对速度实力是取胜的主要因素 ,前 8名运动员采用高频率的划频和划幅的技术组合 ,整体运动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男子短距离自由泳前8名运动员技、战术的数理统计研究发现,男子短距离自由泳技术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划频有较大幅度提高,划幅有所缩短.霍根班德在100m自由泳比赛中运用"后发制胜”的战术,能较好地控制前、后程节奏与速度,发挥了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克里姆运用"先发制人”的战术,从比赛一开始就以超出所有对手的速度领先游进,并在全程中始终保持这种优势,表现出强劲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以及流体力学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是一项对技术与体能要求很高的项目,它的技、战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距离所表现出技术和战术各个组成因素的最佳组合,强调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技术动作运用的节奏性;相对稳定的游程节奏以及良好的后程冲刺能力是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破水速度感是运动员快速进入最佳比赛状态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破水速度感",才能游出符合自身实力和特点的游程节奏;运动平衡能力是运动员在水中控制身体平衡稳定性以及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它与运动员的技术和能力紧密关联;中长距离自由泳的技、战术训练是围绕着技术和体能两个主线设计的,运动员是一个整体的组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合理、经济、实效的技术结构是中长距离自由泳科学训练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探游泳的最佳速度、划频、划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家伟 《游泳》2003,(1):18-21
一、前言 几十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对游泳项目的一个动作周期中动作频率和动作划距的关系进行研究。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对速度,划频和划距三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将奥运会运动员频率和划距进行比较。为什么人们对划频和划距如此关注?是由于比赛速度是由划频和划距所决定。从划频和划距两者的变化中可以解释优秀运动员游得较快的原因。本文就速度、划频、划距等因素对游速的影响,摸索最佳方法的提高游泳速度。  相似文献   

11.
50m自由泳途中游每10m速度、划频和划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际先进的游泳比赛现场测试方法 ,在我国第 4届城市运动会游泳比赛中 ,对运动员比赛中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在 5 0 m自由泳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速度、划水频率和划水幅度均在下降 ;影响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划频下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1500米自由泳是竞技游泳项目中距离最长的项目。运动员在各分段中速度变化的具体表现能够客观反应其比赛战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15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战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得出长距离游泳战术类型分为前慢后快、前快后慢、相随、匀速和变速共五种战术。前慢后快战术和变速战术是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常规战术之一。我国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后半程的游进能力,加强战术模拟训练,提升赛扬的战术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各种泳姿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以及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国内和国际各三场比赛中94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和比赛用时百分比用于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性别(男、女)和游泳能力水平(1-3名和4-8名)对各泳姿比赛用时百分比的影响,另外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哪种泳姿(分段成绩)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运动员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1/4赛程,在比赛中间阶段速度明显下降,最后1/4阶段再全力冲刺的比赛节奏。获得奖牌者的仰泳成绩相关系数最高(r>0.730),4-8名运动员则是自由泳成绩(r>0.620)。国内和国际比赛中男子运动员在蛙泳阶段的比赛用时百分明显高于女子(P=0.005,P=0.006),但在自由泳阶段较低(P=0.034,P=0.005)。结论:不论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均为抛物线型。其中男子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加速的节奏策略,而女子则青睐于消极的节奏策略。在国内外比赛中,1-3名和4-8名分别与仰泳、自由泳成绩强相关。在专项训练中,应该考虑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的差异尤其在仰泳和自由泳泳姿上。  相似文献   

14.
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200 m个人混舍泳决赛中的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菲尔普斯在各分段末均保持第一领先优势,4个分段发挥稳定,体力分配合理,拉斯洛·切赫在仰泳阶段的过大消耗,明显影响后程的游速,其余运动员各分段表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泳姿对促进总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显著不同,依次为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研究认为,200 m个人混合泳的体能分配重点应放在蛙泳和自由泳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对近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高水平(决赛和半决赛)自由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其中男、女各224人共历时7年.通过各分段时间与最终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历届不同水平、性别的优秀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分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任何项目上,不论水平高低,自由泳运动员都呈现较为类似的时间分配模式,其中在短距离项目上,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前后半程的分段时间差越小并趋于均衡;在中距离项目上,男子运动员后半程保持速度的能力优于女子,历届世锦赛的获胜者在每个分段上处于领先位置,尤其在途中的游速上;同时长距离项目上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途中的分段时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加速)且变化较小,而水平稍差的运动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减速).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保持总分段时间分配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优化和力量训练来提高分段成绩,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6.
杨善德 《体育科学》1993,13(2):30-33
通过对国内外200多名优秀陆上(800米跑)、水上(200米自由泳)、冰上(1500米速滑)运动员多种竞速能力多年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竞速能力在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优秀运动员多年竞速能力的变化,制定了本研究项目10年多种竞速能力的阶段性目标,以供这些项目运动员制定阶段性计划和作为各阶段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echnical changes during constrained swimming in time-to-exhaustion tests. Ten swimmers of national standard performed a maximal 400-m front crawl and two sets of exhaustion tests at 95%, 100%, and 110% of mean 400-m speed. In the first set (free), swimmers had to maintain their speeds until exhaustion and mean stroke rate was recorded for each test. In the second set (controlled), the same speed and individual corresponding stroke rate were imposed. The durations of the exhaustion tests, relative durations of the stroke phases, and arm coordination were analysed. For each speed in the “controlled” set, the exhaustion tests were shorter. Moreover, variables were consistent, suggesting a stabilization of stroke technique. Under the free condition, stroke rate increa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crease in stroke length. At the same time, swimmers reduced the relative duration of their non-propulsive phases in favour of the propulsive phases. Thus, swimmers changed their arm coordination, which came close to an opposition mode. These two constraints enable swimmers both to maintain their stro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to maintain speed. Moreover, stroke rate can be seen as a useful tool for controlling arm technique during paced exercise.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3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以及2005年南京十运会三次游泳比赛的分段成绩、参赛女子运动员的年龄的分析、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当今中外优秀女子400m、8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的目标,寻找突破的方向,为我国今后在女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的发展提供技术参数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